【安譯裴注】魏書二十一·嵇康(2)
【1】閱讀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史學要籍叢刊”(2016年1版,2018年3?。度龂尽?/span>
【2】《三國志》本傳,市面上有不少翻譯,裴注翻譯較少,于是安記自力更生。該系列的出品,純憑Up不靠譜的中文水平,故不存在任何權(quán)威性,請帶著批評的眼光瀏覽。

P537

虞預《晉書》記載:嵇康家本來姓奚,是會稽人。先是從會稽遷移到于譙郡的铚縣,(把自家的姓氏)改作嵇。(找個機會講姓、氏區(qū)別及合流)取“稽”字上部,外加“山”這個部件作姓,為了用來標記自己的本源。(“一日”???????應該是“一曰”吧?)另一種說法是,铚縣有嵇山,嵇康家安在嵇山旁邊,于是以山名為氏。
《魏氏春秋》記載:嵇康寄居河內(nèi)郡的山陽縣,和他交往的人,從沒見過他高興、憤怒的神色。他和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阮籍侄子阮咸、瑯琊王戎、沛縣劉伶相親近,他們一同在竹林悠游,被稱作“七賢”。
鐘會受大將軍司馬昭寵愛,鐘會聽說嵇康大名而去拜訪他。鐘會,名門子弟,因才華能力得到尊位且受君王寵幸,騎乘驃肥體壯的馬,身穿輕盈金貴的衣,跟隨的賓客、仆人非常多。嵇康正在箕踞著(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jié)、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tài)。)打鐵,鐘會到,嵇康不向他行禮。嵇康問鐘會道:“聽到什么而過來?見到什么而離去?”鐘會說:“聽到聽到的而來,見到見到的而去?!?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2">(好小子,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鐘會深深地把這件事記在心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