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貝多芬第七奏鳴曲 Op.10 No.3的具體解讀(終結兼搬運一下)
貝多芬第七號奏鳴曲[愛心][玫瑰]一般被認為是作品十中最杰出的作品,結構上又回到了初期的四個樂章,內容上更深刻,關于這部作品,貝多芬曾對弟子說過這樣一段話:將正陷于悲哀的人的心理狀態(tài),用陰影和光線的微妙變化來加以描繪出來
第一樂章,急板,D大調,2/2拍,奏鳴曲式,此樂章華麗燦爛而且明確有力,內容豐富,快速,在結構上比以往的樂曲更有緊湊感,第一主題是由齊奏所奏出的擁有暗示性的動機開始,開始的下降動機是由弱奏奏出,但是所用的是貝多芬獨有的富于內含勁力的素材,這一素材不僅在本樂章里隨時可見,而且也在完成它所承擔的重要任務,之后出現(xiàn)了b小調優(yōu)美的旋律,這個旋律逐漸增強后,第二主題緊接著在a小調中出現(xiàn)了,展開部是由弱急速,到強而進入第一主題后開始了強有力的發(fā)展,展開部較短,再現(xiàn)部中先再現(xiàn)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回主調再現(xiàn),最后是華麗的尾奏,讓人感受到切實的結尾
第二樂章,凄涼的緩板,d小調,6/8拍,奏鳴曲式,這是在整個樂曲中最有緊張感的樂章,是一首貝多芬在這一時期所有作品中,表現(xiàn)最深刻的作品,此外這也是貝多芬在鋼琴奏鳴曲的獨立樂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緩板,這是貝多芬在同一時期中表情最深刻的作品,將此前的變奏之后,接三小節(jié)經過部的旋律所組成的小結尾,進入展開部,并以F大調出現(xiàn)沉重的主題,當音量逐漸增強時,這些部分使人感覺到業(yè)已具備了貝多芬中期以后徐緩樂章所具有的深度了,在再現(xiàn)部里是將第一主題縮短再現(xiàn),再現(xiàn)第二主題的尾奏里則將第一主題的動機在低音部奏出,而高音部則流出細膩的分解和弦的伴奏
第三樂章,快板的小步舞曲,D大調,3/4拍,三部曲式,由前一樂章的陰郁氣氛一變而成為為明亮的小步舞曲,像這類的色彩突變是貝多芬作品的特色之一,小步舞曲的主題是極為柔和的,中段是G大調,以右手三連音為中心,左手反復跳躍很大的16小節(jié)的主題后,返回小步舞曲部分結束
第四樂章,快板,D大調,回旋曲式,其主題有發(fā)問的動機之感覺,據辛德勒說,這是貝多芬用此動機來表現(xiàn)他的憂郁,并借以問自己:這一下,你還憂郁不憂郁?這個憂郁的動機不斷發(fā)展,在尾奏中仍非常活躍,最終在趨于平靜的結束,第一插部主題開始是D大調,中途則轉為A大調,然后是回旋曲主題的發(fā)展,此后又以回旋曲主題、第一插部主題,又一次的回到回旋曲主題的順序進行,在尾奏中,“憂郁”的動機仍在橫沖直撞的活躍地進行著,最后樂曲在靜靜的氛圍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