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寫但想寫文章的人可以看看這本書——《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寫東西,誰都會點。
但是一提到寫文章,有些人就會想起自己被800字作文支配的恐懼:我不行,我不會。
寫作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如果為了出書立傳,可能要好好打磨文筆,嚴格要求。
但是我們很多人寫作,并不是為了出書立傳,而是為了記錄。
記下自己某時某刻的想法,記下自己某時某刻的心情,哪怕發(fā)條朋友圈,也是寫作的一種形式。
如果只是滿足于發(fā)朋友圈,那大概率不會看到這篇文章和這本書。
如何讓自己寫的東西,變得不只是自己喜歡看,需要進行一些練習。
本書作者山口拓郎提出了改變的方向:
從“隨心所欲地寫”,變成“思考之后再動筆”“動筆之前做好準備工作”。
也就是說,自己在開始寫之前,已經(jīng)想好了怎么寫,而不是臨時湊字數(shù)。
如何寫出一篇能夠讓別人愿意看的文章?
當然是注意【別人】的感受。
也就是說,要貼近對方的立場和心情,以對方愿意接受的形式去寫作。
具體點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寫讀者感興趣的東西。
寫作,本質(zhì)也是溝通的一種形式,這本書給出了四個方向的寫作訓練技巧。
一、通俗易懂的文章
要能準確描述事物和傳達信息,明白事實和推斷之間的關(guān)系,內(nèi)容做到簡練,易傳播,不要堆砌一些高大上的詞匯。
二、有說服力的文章
想要有說服力,文章一定能在某種程度上讓讀者感到共鳴,豐富文章內(nèi)容,加入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具體示例,讓讀者感同深受。
三、有深度的文章
一篇有深度的文章,一定是多角度多觀點展現(xiàn)內(nèi)容,讓讀者能夠不被一種觀點所迷惑,還可以通過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文章的真實性。
四、吸引讀者的文章
想要吸引讀者,必定要在開頭先打動讀者,讓讀者有看下去的欲望。其次便是用讀者更愿意接受的形式,比如講故事,比如情感和邏輯結(jié)合,等等。
書中對這四種文章類型,還給出了一種不用動筆就可以訓練寫作能力的方法,那就是多觀察,在觀察的同時,去思考,如果我想要表達此時此刻的場景,會如何來表達。
對于一個有寫作經(jīng)驗的人來說,書中提到的方法,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是對于一個怕寫文章,卻又想寫文章的人來說,書中的方法會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