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科技媒體公司裝機,是種怎樣的體驗

前言
硬件介紹
整機搭建
性能測試
顯示器
總結
前言:
這次是幫國內某著名科技媒體公司的兩個后期小哥裝的生產力工具。
原因是產出的視頻要進行內容再升級,4k視頻呀,特效呀,視頻質量要蹭蹭蹭的往上提。
這時候兩個后期小哥4年前的旗艦機子已經吃不消了,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公司最好的imac pro又歸3D動畫師用。
趁著年終部門預算還沒用完,索性做兩臺超強的生產力主機來承接高強度的內容制作。
作為生產力工具,硬件水平肯定不是一般家用游戲機能抗衡的。
當然,硬件歸硬件,作為一個高逼格的科技媒體,機子的逼格也不能少!
這樣才符合品牌調性和品味。
在一陣天馬行空后將配置單交給他們,一次通過愉快拍板(大氣)!
兩者配置如下,具體選擇原因下文慢慢介紹

主板

先來看看兩個平臺,因為后期小哥有一個指定要英特爾平臺,另一位則是想試試線程撕裂者,
所以兩者使用的都是微星最頂級的創(chuàng)世紀旗艦主板

主板作為承接所有硬件最重要的載體,一定不能馬虎,特別是作為生產力工具,如果使用過程種發(fā)生故障,機器事小,數(shù)據(jù)無價。

↑?創(chuàng)世紀作為微星最頂級的主板,光外觀造型上就非常有科技感,硬件實力更是業(yè)內最頂尖水平的,下面我們來一點點比較下。

↑?先來看看接口方面,兩者都帶有兩個雙千兆LAN接口,WIFI藍牙天線接口,USB 3.1 Gen 2 Type A + C,音頻接口,七個USB 3.1 Gen1?接口
不同的是X299將X399兩個USB 3.1 Gen1 接口換成了?PS/2 接口+USB 2.0 接口,
當然了,這么多的接口,拓展性也妥妥夠用了。

↑?在另一側,兩者都提供了8 個 SATA 6Gb/s?接口,
兩個機箱前置USB 3.0接口和一個前置USB 3.1 Gen 2 Type C接口。
不同的是X299額外提供了一個U.2硬盤接口

↑?然后我們來看主板最重要的供電部分,在外觀上,兩個供電的散熱片大小并不一樣。

↑?X399創(chuàng)世紀使用的是超乎想象的16+3相供電配置,可以看到內存槽上方一排密密麻麻的電感和電容,再加上超大的熱管散熱片,滿滿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而X299創(chuàng)世紀使用的則是13+1相供電配置,別看少了幾相,3個8pin的CPU供電接口可以釋放最大90A/1080W的強勁性能,即使是液氮極限超頻都不在話下。
那么現(xiàn)在問題來了,作為生產工具又不極限超頻,為什么要配這么好的主板?
俗話說,取其上者得其中,為了保證長期穩(wěn)定的設計工作,兩塊主板工作起來都留有較大的余量來保證穩(wěn)定的運行,總比一塊入門主板每次都近乎極限的運行來的更穩(wěn)妥。


↑?回到主板最吸引眼球的金屬裝甲部分,這么大面積的金屬馬甲除了視覺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對PCH和M.2進行散熱


↑?卸下兩者的金屬裝甲,我個人更喜歡X399的裝甲,更有張力和侵略感,霸氣十足,你們覺得呢?

X299
X299

X399
X399
↑?卸下裝甲后可以看到兩者的三根M.2固態(tài)安裝方式并不一樣

↑?兩者都考慮到創(chuàng)作者需求,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配件

↑?除了黑色包裝里的各種線材之外,兩者都附贈了M.2 Xpander-AERO拓展卡,
可通過這張卡再拓展安裝4根M.2固態(tài)

↑?造型霸氣的藍牙WIFI天線

↑?但是這一張雷電三拓展卡只在X299創(chuàng)世紀上有附贈,通過這張卡可以拓展兩個雷電三接口和兩個DP輸出接口,黑蘋果福利?
CPU
到了CPU的選擇,雖然英特爾剛剛推出了9980XE,但是核心數(shù)沒有變化,只是換了軟釬焊和提高了一點點頻率.....不愧牙膏廠本色

↑?然后選擇了降價到1萬元的7980XE
18核36線程,主頻2.6Ghz,最高加速至4.4Ghz,24.75MB三級緩存和44條PCIE總線
而AMD線程撕裂者這邊考慮到同事間的和睦相處,也采用了一萬元的2970WX,將來不會因為價格不公平而打起來

↑?24核48線程,主頻3.0Ghz,最高加速至4.2Ghz,64MB三級緩存和64條PCIE總線

完全不同的包裝逼格和體積比,究竟誰勝誰負留到后面的測試環(huán)節(jié)再揭曉
顯卡
而顯卡方面,與兩萬多的泰坦V相比,性能相當?shù)?strong>RTX2080Ti顯然實惠不少,同時不給平臺性能逼格拖后腿也是必要的

↑?旗艦配旗艦,微星RTX 2080Ti 魔龍當仁不讓

↑?327×140×55.6mm的超大尺寸,即使是全塔機箱都塞的慢慢當當

↑?接近2KG的重磅體重家伙加上招牌RGB流光特效的酷冷散熱

↑?14+3相豪華供電加上8+8+6pin的狂暴電源接口,在穩(wěn)住核彈之余還能釋放更多性能

↑?金屬拉絲背板配上主板的金屬裝甲相得益彰


↑?拿下2019CES計算機硬件創(chuàng)新大獎的它多吹一下又何妨 哈哈
內存
內存在價格上已經回落了不少,生產力工具穩(wěn)定為主,就不追求價格高位的高頻內存條了。
大廠 穩(wěn)定 逼格 RGB 實惠 插滿!

↑?來自影馳的極光幻影 3000Mhz 8G*8

↑??選擇它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超厚的金屬散熱馬甲

↑?金屬拉絲工藝配色陽極化處理

↑?超厚的散熱馬甲,讓內存顆粒長期保持低溫穩(wěn)定運行

↑?銀色主基調馬甲搭配創(chuàng)世紀,輔以RGB同步效果,科技感滿滿。
存儲
幾個硬件大件都如此強大,存儲速度怎么能拖后腿呢。
創(chuàng)世紀主板的強大拓展性再加上固態(tài)硬盤大降價,他們公司又有存儲服務器,那就直接M.2固態(tài)插滿走起!

↑?M.2選擇了持續(xù)讀寫速度高達3200MB/S的浦科特M9PeGN 1TB M.2 NVMe

↑?兩塊創(chuàng)世紀各插上3根浦科特M9PeGN 1TB

↑?在M.2 Xpander-AERO拓展卡再插上4根浦科特M9PeGN 1TB,
每塊主板上總共7TB的超高速NVMe固態(tài),應對超高清4K視頻素材也能得心應手。
散熱
面對這兩個發(fā)熱量超大的性能怪獸,散熱方面也不能馬虎


↑?酷冷至尊的ML360 RGB TR4 EDITION和ML360R RGB這兩款散熱器顯然可以壓制住這兩個猛獸
作為線程撕裂者的御用散熱品牌,酷冷至尊的散熱效果肯定是值得信賴的。

↑?為X399平臺量身定制的TR4 EDITION,將冷頭銅底擴大以完整覆蓋巴掌大的CPU,
還針對TR4底座制作了專門的螺絲扣具,安裝的時候只需一步將螺絲擰上即可,非常方便。

↑?ML360R相比起前者,增加了一個5V ARGB燈光控制器,因為主板上帶同步控制的,下次有機會給你們分享下這個控制器的玩法

↑?而冷頭和風扇相比起前者,使用的是可編程的ARGB燈光,所以燈光效果會更加豐富些。
電源
這么多強大的硬件,一款保證超穩(wěn)定長期運行的電源自然必不可少,

然后我選擇了質保長達12年的海韻旗艦PRIME系列,保到下一個豬年的自信,品質肯定是過硬的


↑?選擇白色自然是因為這手辦級的顏值,看圖不羅嗦。

↑?再加上定制線,要的就是逼格!
想看更多詳情可以看我這個帖子:
″雪白の精靈″海韻SnowSilent 鈦金手辦級電源
測試臺
這么多頂級硬件裝在一起,上機前肯定要測試一下,不然都裝上后翻車就不好排查了。
下面有請我的測試臺Barrowch Mobula.

↑?一塊鋁板的加工藝術


↑?全CNC陽極氧化工藝,做工質感都非常不錯

↑?能躺能立,既能當測試臺,還能上分體式水冷

↑?將電源固定好,將硬件都裝上測試一番

↑?機架右下角還有開機按鈕方便測試,雖然主板上也有,話說這M.2拓展卡跟新出的itx顯卡很像呀。

↑?一次點亮沒有翻車,一番壓力測試下來平平穩(wěn)穩(wěn),顯卡/水冷的噪音都控制得非常好
機箱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強大的內核怎么少得了華麗的包裝呢!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酷冷至尊的SL600M發(fā)售

SL600M
SL600M
↑?外型科技感爆棚的它配上這次裝機再適合不過

前面板與頂部
前面板與頂部
↑?時尚簡約的外觀設計再配合鋁制陽極氧化金屬面板,科技感與高級質感并存

↑?除了常規(guī)的USB3.0/2.0 音頻接口,還有USB 3.1 Typc-c接口來提高工作時的數(shù)據(jù)交換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3.1接口上方還有近距傳感器,當感應到遮擋就能觸發(fā)USB燈光,方便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下插撥USB設備

↑?SL600M不像傳統(tǒng)機箱機構,將電源下置或者上置,


↑?而是選擇了將電源前置,那么怎么散熱呢?

↑?答案就在底部的兩個20CM超大進風風扇,因為直徑夠寬,轉速不用很高就能提供非??捎^的進風量,轉速不高就意味著靜音,大家都懂的。

↑?通過機箱鋁制腳架將機身高高抬起,往內部輸送源源不斷的冷空氣,再運用熱氣流上升的原理,形成一股良好的垂直風道

↑?為了避免像我這種使用旗艦大顯卡的用戶擋住向上的風道,SL600M還設計了PCIE擋板90度旋轉設計,讓大顯卡豎插來保證風道順暢
介紹了這么多,繁瑣的裝機過程就不啰嗦了,接下來直接上成品。
整機展示

↑?X399創(chuàng)世紀平臺完成后的樣子,顯卡與M2拓展卡為了保證風道均采用豎插的方式,
底部留出非常大的空氣流動空間,可惜的是具有酷冷至尊LOGO的右側擋板,因為魔龍散熱器太大無法安裝上去,但是也無傷大雅。

↑?兩張卡均采用PCIE延長線的方式,因為魔龍在50度以下啟用風扇停轉技術,即使風扇停轉也能享受到底部20CM帶來的冷空氣

↑?得益于上面所說的90度旋轉設計,即使顯卡豎插也能實現(xiàn)雙卡SLI/CF功能


↑?兩個平臺的水冷散熱風扇都選擇安裝在頂部,將熱量直接排除機箱外,再配合底部20CM的送風,形成一個垂直風道。

↑?X399 | 白光

↑?X299 | RGB

↑?X399 | 白光

↑?X299 | RGB

↑?X399 | 白光


↑?X299 | RGB

↑?MSI RTX 2080Ti 魔龍 | 白光


↑?MSI RTX 2080Ti 魔龍 | RGB

↑?GALAX 極光幻影 | 白光


↑?GALAX 極光幻影 | RGB

↑?ML360 RGB TR4 EDITION | 白光

↑?ML360R RGB | RGB
性能測試
又到了激動人心的性能測試環(huán)節(jié),這次的測試都是以CPU的生產力測試為主。
為了保持穩(wěn)定以及良好的噪音控制,兩個平臺均不進行超頻。

↑?先來測試下最簡單的CPU-Z,看一下兩者的單核性能和全核性能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再加上我在辦公室里用的i7 8700做參考比較,這里可以算出2970WX相較于7980XE,單核心分數(shù)落后了8.0%,但多核心分數(shù)領先了?40%?之多。
下面我們再來測一下考驗CPU全核心渲染能力的Cinebench R15,這次成績分別測試3次,取平均值

2970WX全核心得分
2970WX全核心得分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三次分數(shù)平均下來,2970WX得分為4329分,而7980XE得分為3343分,兩者差距23%
接下來我們再來測試這款專門為生產力測試而打造的SPECviewperf? 13
里面涵蓋了9大項設計領域中常用到的設計軟件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上圖是7980XE測試出來的成績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上圖是2970WX測試出來的成績
為了方便觀看我做了兩個圖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越大越好
↑?兩者在伯仲之間,在3dsmax上領先幅度比較大
同樣是考驗CPU性能的Corona 1.3 Benchmark測試

7980XE用時57秒
7980XE用時57秒

2970WX用時55秒
2970WX用時55秒

越小越好
越小越好
↑?同樣加入8700進行測試,7980XE用時57秒,2970WX用時55秒,而8700則是用時172秒。
最后進行的是多功能作圖動畫渲染軟件blender的幾個官方基準測試

綿羊
綿羊

別墅
別墅

教室
教室

寶馬
寶馬
↑?因為篇幅問題 上面的圖片放的都是2970WX的單幀的渲染時間,同樣加入8700的渲染時間

越小越好
越小越好
4個項目相比較下來,2970WX / 7980XE / 8700
2970wx在渲染時間上,綿羊場景領先9.1% / 66.8%
寶馬場景領先?33% / 70.3%
教室場景領先?33.1% / 80.9%
別墅場景領先?5.5% / 41.6%
如果有想要看7980XE和8700關于這幾個場景的跑分時間也可以私聊我,我會一一發(fā)送
雖然固態(tài)可以通過M.2拓展卡RAID0實現(xiàn)最高12800MB/s的速度,
但是這樣做實在太奢侈了,我們就簡單測試下單條M.2的速度吧

在測試里看出,無論是順序讀寫還是4K讀寫速度都穩(wěn)穩(wěn)的站在第一梯隊上,
用來應對各種素材肯定不成問題的
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的兩個生產力平臺的搭建還是非常nice的,雖然很累,但本人很享受這個過程
充足的預算提供了頂級的性能和穩(wěn)定性保證,同時在外觀上也能滿足科技媒體公司的風格調性。?
在快速信息時代的今天,媒體在保證新興產品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快速產出有價值的內容遠比商品本身價格重要,而兩個平臺所定位的用戶群正是如此。
我是YEX,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