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路線圖還有不會繪制的小伙伴嗎?
你聽過這句話么:一切不以閱讀文獻為基礎,就想拿下SCI的舉措都是在耍流氓!
文獻之所以能科研之路的鋪路石,是因為其暗藏著科學研究的邏輯論證思路,科研常識的積累、科研體系的完備都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的。
所以閱讀文獻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科研新手入門的第一關。
然而,萬事開頭難,文獻里漫天飛舞的專業(yè)術語讓很多初涉科研的人苦不堪言,一波文獻下來,除了頭暈腦脹剩下就只有嘆息了。
而作為一枚研一的小萌新,哪怕我認認真真、逐字逐句地看論文,可一篇文章看完,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沒學到。
導師在組會上提問時,自己在腦袋空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更別提從中提煉思路并運用到自己的課題設計中了。
難怪每次匯報結束后,自己總能接收到來自前排導師關愛智障般的眼神,以致于現(xiàn)在每每到了一周一組會的時候,自己就會不自覺開始了迷茫三連:
1)擔心自己的課題計劃再次被導師無情否決?
2)害怕被導師的提問懟到無話可說而后變成批斗會?
3)到底什么樣的組會報告才能讓導師們滿意?
關于我心中的迷思,實驗里的神師兄直言道,你之所以在閱讀文獻后依然回答不了導師的提問,說到底,還是因為你沒把文獻吃透,沒把文獻中的研究思路捋清。
同時,他拿出了自己窩藏已久的文獻筆記,說道一個優(yōu)秀的技術路線圖不僅能夠讓導師一眼抓住文獻的特點,而且在你后續(xù)課題設計時,也能讓導師感受到課題的邏輯嚴謹、精心設計。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頓時恍然大悟。而更讓我訝異的是他的文獻是手繪的!這還要什么導師,有師兄就夠了!后來每每想起,當時沒拍下來簡直悔青腸子。
不過,雖然我手繪功力不咋地,但是用軟件倒騰一下還是能看的呀!

Lancet Neurol. 2017 Aug;16(8):620-629.
比如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利用己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開發(fā)帕金森風險評分量表的過程,一項研究中各個步驟的目的、方法、結果,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來,一目了然,一條數(shù)據(jù)分析套路就這么扒了下來~
或者這樣掌握一篇綜述的結構:

JAMA Neurol. 2017 Aug 1;74(8):1000-1008.
然后每個節(jié)點都可以繼續(xù)打開,添加更多細節(jié):

果然,再次開組會時,我在講解文獻時,用一張漂亮的技術路線圖驚艷了整個實驗室,不僅讓導師對文獻一目了然,也讓自己的研究思路一路順滑到底。

那么技術路線圖該怎么做呢?大致有以下三種思路:一種是以實驗內容/課題思路為主導;第二是以實驗涉及到的具體技術為主導;第三是以實驗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或順序為主導。但無論你選擇哪種思路,技術路線圖的設計都講究個邏輯清晰、簡單明了。

庖丁要解牛,先要配備一把好刀。在此,師兄把他壓箱底的四把寶刀以及使用秘籍都貢獻出來,其中任意一把刀都能按照相應秘籍快速拆解文獻,并將其組裝成一幅漂亮的畫。

1.Microsoft Word法

2.PPT法

3.Microsoft Visio法

4.億圖(Edraw)法

當然,這還只是技術路線圖最基本的做法,解螺旋推出了單元課《技術路線圖繪制教程》還會手把手教你如何將路線圖做得更加好看、有逼格,比如添加色彩、做魚骨圖或添加一些圖片,可以做到整體格局生動形象、色彩化、圖片化。
同時,課程還準備了小彩蛋,詳細講解了用在線工具BioRender繪制高端模式圖的具體流程,讓你文章因漂亮的論文配圖再提升數(shù)個Level!
《技術路線圖繪制教程》資源領取方式
①轉發(fā)本條動態(tài)到朋友圈? ?
②報名 免 費 訓練營內學習領取? ? 報名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