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望的土地里刨一顆希望的種子——《隱入塵煙》(2)

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絕望,導演在之后的鏡頭里也進行了轉(zhuǎn)換,給觀眾展現(xiàn)了一種并不脫離實際的親切的希望。
兩人坐在沙丘上時,導演運用類似《黃土地》中的不均衡構圖,將兩人牢牢地和土地(或者說是西北特有的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令人感動的是,在如此深重的土地的壓迫下,兩人吃蘋果,吃饃饃。似乎是一種轉(zhuǎn)折,老四開始關心別人,他的生命好像照進了一束光。



“馬有鐵是個誰啊”“可能是馬老四吧”


一村之中,叫外號常見,但連名字一點都想不起來,恐怕不是什么正常現(xiàn)象。
也正是通過村民的對話,更加深刻了馬老四的邊緣化形象構建。
這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村子,面對更大的世界,馬老四這樣的小人物又能翻得出怎樣的浪花?恐怕是消失在不知何處的稱不上角落的角落里吧。
馬老四是更是善良的,同樣是聽到張永福需要救,村民說:“張永福還得人救呢嗎”“應該救得是我們”。而馬老四說:“我最害怕到的就是醫(yī)院?!彪S后就跟著人走了。

為什么害怕醫(yī)院?因為貧窮,因為割離。貧窮使他們付不起診療費,就像再知天命的賢者也無法更改命運。對于他們而言,醫(yī)院,不過是將肉體的痛苦增加了一個精神層面罷了。割離使他們難于交際,不敢問,不敢說,那是完全陌生的另一個世界。
何不食肉糜?
眾人請老四去輸血的場景拍攝于一個狹小的空間內(nèi),而且不只有張永福的兒子,還有一大堆村民。從給人的意象感覺上,這不像是請老四救人,更像是一大群人來吧老四抓走,再像押犯人一樣押著老四去輸血。
在筆者看來,這個鏡頭同樣擁有象征意義——那些村民就代表著社會上的人,他們?nèi)硕鄤荼?,代表著大多?shù),像潮流一樣裹挾著那些被邊緣的人,走向他們理想的未來。
至于那些被裹挾者的感受,又有多少人會在意。

幾人到了飯店,燈光同樣是用明度相對較低的黃色,但在這里卻好像分出了兩個世界。


張永福的老婆穿著貂皮,燈光襯托著那來的不那么磊落的富貴。老四穿著舊毛衣,帶著舊帽子,黃色與家中的貧窮沒什么分別。只不過加上了別人的對比,這一幕除了貧富的簡單差異,還透出一點人性的悲涼來。
社會被這點悲涼又割離的碎裂了些。
貴英離開座位,或許我們才了當?shù)囊庾R到原來這“邊緣人所坐的椅子上都套有塑料袋。在非割離群體的眼里,這些人處處都透露出窮酸氣味,被剝削被壓榨,甚至是被救人都是理所應當做的事。
對他們的感謝只是一種程式,為了自己“良心上過得去”,也為了道德綁架之下,再一次的利用。
在這個部分,無聲源音樂罕見的被放大,或許正是要突出這種悲涼,與常見對于飯店的吵雜配音,此處的音樂簡直稱得上是喪歌。
為所有人而唱。忽略,我們就是幫兇。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