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普通民眾的自苦行為
在當今網(wǎng)絡中,我們很容易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小窗口去觀察甚至參與另外一個人的生活,這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過過苦難日子的老一輩亦或是當代的年輕人,甚至是孩子,他們在進行著“自苦”。
我們看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那一輩是經(jīng)歷過資源短缺的苦難生活,他們生活下來很不容易,一些東西一定要用到不能再用并且還會舍不得扔掉。很容易觀察到的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口罩回收的行為。我們都知道口罩用完了是需要及時處理扔掉的,可是他們大多數(shù)會存起來洗干凈晾干然后繼續(xù)使用。我不否認一定會存在購買不起口罩的人,但很多是完全有這個能力不去反復利用的。
他們很多人吃水果蔬菜,喜歡從爛的地方開始吃,吃到最后每一口都是爛的。
也許你看到這里會覺得爺爺奶奶輩的人很傻,但是父輩母輩甚至是你自己也是一樣的。不相信是嗎?我們接著看吧。
爸爸媽媽有沒有對你做出犧牲呢,他們的工作、工資、生活品質(zhì)等等?他們會對你說嗎?會在你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翻出來給你聽嗎?
明明可以一起坐下來吃飯,但一定要看著孩子吃完然后吃剩飯甚至拍下來記錄,這樣的家庭并不少見。我小的時候只是買一本學校需要的字典,我記得是14元左右。我爸帶我去買了字典,但是那一天我爸正好沒賺到什么錢,對我說,“一天賺的錢都給你買字典了”,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愧疚,并且會金錢的概念產(chǎn)生了很大很大的誤解,我認為14元是普通人一天的工資,于是我小小的腦袋里將14乘以30,那么就得到了420元,這就是我很長一段時間里認為的普通人一個月工資。
因此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因為一點金錢上的幫助從而對他們進行過多的感激與回饋,對我自己和對幫助我的他們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的父母甚至為了子女學習,會把家里最好的一間房子給孩子住,孩子每天因此壓力很大,甚至無法專心學習。而到了成績發(fā)放的時候,父母又會開始強行訴說自己犧牲了什么,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孩子也并沒有住主臥的想法。父母只是在單純地自苦,并沒有想過作為他們生命延續(xù)的孩子并不想看到他們?yōu)樽约籂奚醵嗟臉幼印?/p>
比如我,初中老師對我說“如果沒養(yǎng)你,你的父母會過得很輕松”。這句話已經(jīng)過去很多年了,我依舊記憶猶新,我記得那天的天氣,也記得那天的陽光溫度很適宜,但也清楚地記得自己攥緊的校服衣角,也更清楚地記得出了老師辦公室之后在學校走廊上往樓下看時候的樣子。我當時就在想,我是不是跳下去就好了,所有的人都會幸福。
當然,長大了之后覺得我真單純(。)世界并不會因你不轉(zhuǎn),但也不會因你自我放棄而變得更好。我們生來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僅此而已。
我們的同齡人其實也在自苦,小的時候我們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長大了之后要被教育,“九九六是福報”;現(xiàn)在很多的同齡人又用自己的經(jīng)歷在教育下一代。
我們是如何一直都活得這么累這么苦的。
明明作業(yè)寫完了也復習完了,可是我們不敢休息,總要再看一會兒書,正常時間去休息仿佛是一種罪孽。走上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一分勝過了多少人,可是我們真的勝了嗎?擠進大學之后其實都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自己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
大家總是說,長大了就好了,上大學了就好了,畢業(yè)了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可是我為什么覺得大家從來都沒有好過呢?
于是自苦的行為出現(xiàn)了,似乎我只要比他人更能吃苦,那我未來的生活就會變好。
不用和我辯解你沒有想過這些,其實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這樣的想法仿佛是生來就有的,是刻在我們DNA里的?,F(xiàn)在我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苦實際上就是通過可以避免的“自我苦難”,以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希望”,并且同時不在乎其他人想法,感動自己傷害他人。
真正促使我寫這篇文字的導火索,其實還是今天剛醒來看到的文靜模仿事件。
他是一個很能吃苦很能自苦的人。他喜歡文靜,要為她付出金錢,可是他自己又并不富裕,這時候要怎么辦呢?他選擇自苦,他節(jié)衣縮食,記錄困苦,最后也確確實實上演了一場現(xiàn)代版的“賣油郎”。
但他和賣油郎有著本質(zhì)上的差別,賣油郎并不會平常絮叨自己不敢吃不敢穿全都是為了見花魁一面,賣油郎只是想見花魁,所以攢錢,僅此而已。而花魁娘子也是自發(fā)地體會與心疼,也感念賣油郎的一片真心,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佳話。
很多人會說這是看V看的,我認為不是,他只是在尋求一個自苦的念想,這個念想可以是V也可以是別的。
我也曾看過一篇文章是在說主播這類行業(yè)為什么會害怕普通人打太多的錢。那篇文章寫的也很好,是從主播的角度出發(fā)的。這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是一個給予與回饋的差異。在主播看來每個人付出的金錢是一樣的,她的感激與回饋應該是同等的。但對于不同的觀眾來說,有的人138就是他很多很多的錢了,有的人甚至一個總督也隨隨便便,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個非常大的認知差異。
“我為了她付出了這么多,她為什么還是這樣”
“我為了她每天都只能吃泡面,她為什么還是不回答我”
“你為什么不看我、不關注我、不關心我”
“甚至拉黑我”
這是金錢上的認知差異,但很多觀眾會認為都是“沒錢”的原因。如果“有錢”就不會遭遇到這樣的事情。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正如女性從小會被嘮叨“以后嫁個好人家什么都好”,男性也會被從小嘮叨,“不怎么怎么樣就賺不到錢,賺不到錢就沒姑娘喜歡你”。
這就是我們從小的教育。
那當我們長大,發(fā)現(xiàn)賺錢的到底還是少數(shù)人,就很容易把“女孩子不喜歡你”和錢聯(lián)系上。
但是對主播的喜歡難道只有打錢嗎?我們的關注、我們的評論、我們的二創(chuàng)就真的沒有用嗎?其實是有用的,是有很大的作用。一個好的氛圍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就像是在街邊打個雜耍,賣藝的都會來一句“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你們想一想,一個直播間只有打錢的人才能說話才能互動的話未免也太讓人害怕了。
喜歡的表達有很多種方式也有很多種渠道,金錢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希望大家看直播、不僅是直播,而是在這樣的寒冬里,面對各種各種的消費選擇量入為出理性消費。
主播說到底大多數(shù)還是普通人,還是有愧死系統(tǒng)的,通過自苦表達的喜歡可能是一種傷害。
-end-
(另外,之前我也會自苦,例如我直播這么久怎么沒人看,我為V活動付出十幾萬怎么沒人看,我裝扮花了好幾萬為什么沒什么人買?但是啊這種想法是錯的,沒有人有任何義務要為其他任何人的付出進行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