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龍泉寺記
?重修龍泉寺記
?
鄒維魯? 著
王照倫? 譯
?
原文



白話
?
??? 天啟元年(1621年),我因時運不濟而客居異鄉(xiāng),住在古瑯邪郡之南、北邊靠近嶧縣城的地方。
二月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在小溪流水旁研習(xí)功課。傍晚時分,點燃香燭,沏上茶,繼續(xù)研讀,隨手拿起白天所作之文朗誦。讀著讀者倦意襲來,就睡著了。
睡夢中,來到了一個奇異的景區(qū):看上去,比昔日游過的包山(一作苞山,又名夫椒山,俗稱西山,今江蘇吳縣西南洞庭西山)小一些,比以前看過的蘇州石公山矮了些,其中的民居比從前去過的洞庭湖西山的消夏灣單薄了些。我脫掉外套,張開雙腿如簸箕狀坐在古寺廟一旁,看到碧綠色的攀援植物從上空垂落下來像一塊巨大的幕布,綠色的樹枝遮住了小路的上空。坐下來,春色濃郁的群山成為圍在四周的屏風(fēng);站起來,身邊冒著寒氣的泉水泛起銀色的浪花好像送給我的潔白無暇的美玉。山巒溝壑,組成景;殘垣斷壁,構(gòu)成圖。
這夢中的美景尚未看完,就聽見輕輕的敲門聲,一驚,隨即起身。一看,原來是王應(yīng)聘先生來了。王應(yīng)聘遵其祖父之命,索要我撰寫的《龍泉寺記》。因我尚未從夢境之中走出來,許久才說:“我沒有到實地考察,不知其原委,寫出來的文字恐怕會空洞無物如水中撈月一般?!?/span>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無奈,我拍了拍手,想:大概的情景應(yīng)該和夢中差不多罷。我又回味、感嘆、構(gòu)思良久,于是展開紙,勉強寫了個大略。
寺廟的名字為龍泉,所謂的“記”,無非是一篇以景為主題的記敘散文而已。
龍泉寺始建于元代,今已經(jīng)整體坍塌,溝渠破敗,雜草叢生。期間雖有人在此把盞,也只能盤坐在草叢之中,已無房、舍、亭、榭放置草席讓人依次而坐。
由于周圍居民對保護、修復(fù)龍泉寺沒有什么興趣,于是,王應(yīng)聘先生的祖父召集當(dāng)?shù)卮蠹易宓娜嗽邶埲逻z址開會。說:“人,以德行為媒介遠播四海;神鬼,以禪為媒介和眾生溝通?!蹲髠鳌氛f得好‘上天如果讓一個國家興旺,就會派神明下凡助一臂之力’。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道理,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這樣,對一個鄉(xiāng)村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修復(fù)、重建龍泉寺,對我們在座的各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聽了王應(yīng)聘先生祖父的一席話,大家積極響應(yīng)捐錢、捐地。接下來就是選擇吉日、召集能工巧匠,背靠山坡,削平土丘,修舊如舊,恢復(fù)原貌。
因此,我見識了王應(yīng)聘先生祖父的功德,其美名遠播。
泉的名字為龍,非常吉利。從前,東晉名人庾文康重修錫山龍光寺,說:“這個地方很少有人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是由于龍缺少角的緣故。導(dǎo)泉成龍而學(xué)子多在考試中奪得頭籌,是因為龍光寺修建之后,泉水南流,形成龍角,帶來的好處不可勝數(shù)。我愿將此文用以證明天子的圣明?!?/span>
以上,權(quán)當(dāng)《龍泉寺記》。只好用這急就章,向王應(yīng)聘先生的祖父交差。
回望文首,只能說:“貧困潦倒的我,在春天的傍晚,于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袒胸赤足醉臥。頭枕著山澗里潺潺的流水聲,繼續(xù)做我那沒有做完的夢?!?/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