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對外漢語高級階段寫作教學-林修改意見-2021-12-4
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
(學術博士/教育博士/學術碩士/專業(yè)碩士/同等學力碩士)
?
論文題目: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對外漢語高級階段寫
???????????作教學 ?????????????????????????????
學 ???號:?????????202025200885?????????????
姓 ???名:????????????李倩文 ???????????????
所在學院:??????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 ?????????
一級學科:??????????????????????????????????
研究方向:??????????????????????????????????
指導教師:??????????????????????????????????
開題日期:????2021??年 ???月 ???????日 ?????
?
?
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制表
一、立論依據(與選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綜述,選題理由及意義)
選題理由:
目前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內外漢語教育事業(yè)也蓬勃發(fā)展,能否運用漢語流利地與外界進行交往成為檢驗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標準之一。作為語言輸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書面表達與口頭交流同樣重要。根據《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通過HSK(五級)的考生可以閱讀漢語報刊雜志,欣賞漢語影視節(jié)目,用漢語進行較為完整的演講”,“通過HSK(六級)的考生可以輕松地理解聽到或讀到的漢語信息,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用漢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蓖ㄟ^HSK五級就達到了漢語高級水平,但留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與漢語水平并不相符,雖然師生雙方都日益重視漢語的書面表達能力,但現(xiàn)實并不令人滿意。
高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在初、中級的漢語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語和語法知識,具備了良好的寫作條件。但寫作并不是按照“詞語-句子-段落-語篇”的順序組合這么簡單,也不是為了字數(shù)隨便應付。詞匯和句型的有效運用,學生是否選擇了恰當?shù)乃夭捏w現(xiàn)主題,是否通過語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對讀者產生影響等,這些都是寫作要考慮的問題。主題鮮明、能夠引起讀者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鳴的作文,才能起到良好的交際作用。從這些角度來看,學生的作文很少達到這樣的標準。
對外漢語教學體系日漸完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要求中,從寫作所考察的學生能力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來看,寫作既是難點也是重點,不僅考察學生對于漢字的書寫能力,在詞匯、語段、篇章等的應用上也有所涉及,同時也是檢測學生漢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一篇銜接連貫、沒有語法錯誤的文章,需要留學生具有扎實的漢語基礎和豐富的文化知識。因此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并且實現(xiàn)從口語到書面語的靈活轉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非常重要。
林按:可是,好孩子,說了半天,你連題目都沒說呢。理由,是寫作的理由。
比如這個題目重要。這個題目沒有人研究過,問題一直存在。
這個題目有人研究,但研究不全面,還遺留有什么問題。所以我打算研究?!?/strong>
所以,你到底寫什么?為什么想起來寫這個?這個到底重要不重要?前人到底研究全面深入不?到底你打算解決什么問題?
?
選題意義:
漢語寫作作為一項輸出性技能,是檢測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學生在今后的漢語學習中必備的一項技能。然而,寫作卻是高級漢語教學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漢字難寫(林按:這是兩碼事,把這個刪掉)、為應試而寫作以及寫作教學過于重視語法和語言表達等形式,這可能也是學習者漢語寫作水平難以提高的原因,應該引起關注與重視。本文試圖運用西方修辭理論指導高級階段的漢語寫作教學,旨在通過西方修辭理論的學習探討解決寫作問題的有效方法。國外西方修辭學與寫作理論的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然而國內對此研究卻很少,因此本文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與意義。
林按:這個放進寫作理由。這個不是寫作意義。
寫作理由,或者寫作背景,或者寫作緣起 這一部分一般只寫 寫作背景 寫作緣起 重點寫這個內容還有什么可寫,關于這個還有什么需要研究,所以你打算研究
。
這里最重要的是,關于這個,前人到底還留下什么問題沒有解決,你打算解決什么問題,
寫作重要是其中一個理由。但如果別人已經解決得很完美了。為什么要寫呢?所以在寫作重要后面還要有東西。
?
寫作意義
意義一般寫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
研究綜述:
一、國外西方修辭與寫作研究概況
從“演說”發(fā)展而來的西方修辭被認為是一種言說的藝術。修辭學家伊索克拉底奠定了修辭在西方教育中長期享有的中心地位,雖然修辭教育最初關注的是演講實踐,但是與后來的寫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亞里士多德作為修辭學界的先驅,他的《修辭學》一書所提出的旨在提高言說水平的修辭理論對寫作也有相應的指導作用。他把修辭學分為三部分:演講者、主題和聽眾,尤其強調聽眾的作用。古典修辭學把演說的準備分成五個步驟,后來發(fā)展為“羅馬五藝說”:即覓材取材、布局謀篇、文體風格、記憶與演講的技巧。其中前三個階段仍然是現(xiàn)代各種寫作模式中的基本要素。這一時期,賀拉斯提出了“受眾中心”的文學觀,而西塞羅與朗吉弩斯也強調說服與打動受眾的重要性,繼承了亞氏強調聽眾的作用的觀點,對此后的修辭與寫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世紀的西方修辭學對文學寫作與理論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在書信寫作與散文寫作方面。書信在這時期成為一種主要的交流方式,并引起了當時修辭學家的興趣。中世紀后期,書信寫作修辭又運用于外交通信,這樣,修辭學就需要研究書信的情景、語言以及格式如何適合特定的收信人。此時的書信被界定為一種“通過詞語的恰當鋪排以表達寄信人的意思”的文體,它強調寫信時應該著重考慮收、發(fā)信人的社會地位。由此看出,書信寫作也關注收、發(fā)信人之間的交流,語言的恰當運用是為了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這時期文藝學家杰弗里的名作《詩藝新論》從修辭的角度討論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則,并對文體風格進行評論。之后,在文藝復興時期,布道、書信和文學與修辭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
19世紀是作文修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鮑德溫在19世紀末編寫了《大學修辭手冊》以及《口頭和筆頭作文》,代表當時作文教學在不斷加強與發(fā)展。之后,美國大學對寫作日趨重視,開設“修辭學”和“美文學”或“修辭學和作文”課程,人們已經認識到修辭學應該應用到一切領域,修辭操作也適用于一切話語形式。修辭學與文學的結合、修辭學與寫作的結合都是順潮流而動,胡曙中先生說“按我們現(xiàn)在對寫作和學習之間的關系來理解,我們很可能會認為19世紀美大學中對寫作的重視是一樁好事”。
20世紀初期,修辭學經歷了一個重大的復興時期,這一時期“作文”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英國學者亞歷山大·貝恩(Alexander Bain,1818-1910)、美國學者亨利·戴(Henry N. Day,1808-1890)、戴維·希爾(David J. Hill,1850-1932)和亞當·希爾(Adan Sherman Hill,1833-1910)。被譽為“西方寫作之父”的亞歷山大·貝恩所寫的《作文與修辭》是當時最有影響的作文修辭著作,他提出了心理學的書面作文寫作方法、語篇的五種形式和段落的整體性概念。后來,現(xiàn)實—傳統(tǒng)主義者將其理論發(fā)展為敘述、描寫、說明和辯論等今天人們常用的文章類型,為進一步研究寫作奠定了基礎。亞當·希爾則在哈佛創(chuàng)立了作文課程,并從此立為常規(guī)。之后,哈佛大學教授Barrett Wendell出版的修辭學教材《英語寫作八講》促進了“詞—句子—段落—文章”的修辭學教學模式的確立,其重點自安于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法和用法、銜接段落及選用話語形式的技能。但由于對作文的強調、對語法正確性的過分追求以及對用法標準的過度重視,到19世紀末寫作研究己經發(fā)展成為對用法正誤的一種狂熱。
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美國出現(xiàn)了第二次修辭學復興,修辭學的基本原理被重新引進作文課堂。20世紀60年代“現(xiàn)時-傳統(tǒng)法”教學模式是作文教學中被廣泛使用的方法,隨著寫作這一學科的不斷發(fā)展,作文與傳統(tǒng)修辭之間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緊密,寫作教學研究的專業(yè)化使得作文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作文的角度來研究修辭學。20世紀80年代寫作研究關注的焦點是語篇建構的語境。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者提出了“社交一認知”寫作理論。Freedman提出了綜合的研究方法,關注社交語境和認知研究,將寫作史上的三條主線(過程,作品和語境)相結合形成一個多學科的觀點。該觀點把寫作當成是一個社交和認知的過程,重在分析寫作認知過程與交際內容的相互關系。
近半個世紀以來,“新修辭學”的出現(xiàn)為修辭學的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其代表人物是理查茲和肯尼思·伯克?,F(xiàn)代“新修辭學”認為,寫作是一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素材。因此,寫作教學不僅要教各種規(guī)約和范式,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修辭的敏感性,使其在寫作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和探討思想。20世紀后半葉,修辭學越來越體現(xiàn)出多元化、多學科交叉以及傳統(tǒng)修辭學和現(xiàn)代“新修辭學”相結合的特點。寫作作為修辭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在不斷地從修辭學中汲取著豐富的營養(yǎng)。
國內西方修辭與寫作研究概況
西方修辭與寫作的研究,自然也引起了我國學者的重視,他們也漸漸開始用西方修辭理論來指導英語寫作教學。其中以劉亞猛教授、胡曙中教授為主。劉亞猛教授所出版的《西方修辭學史》一書系統(tǒng)全面地梳理了“西方修辭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發(fā)展脈絡和演變歷史,對西方修辭學的繼續(xù)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胡曙中教授所出版的《英語修辭學》,針對我國社會、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對修辭學的界定、新修辭學、作文修辭學等進行了介紹和闡釋。他還通過對比來對修辭進行進一步地研究,如《英漢修辭比較研究》、《英漢修辭跨文化研究》等。
西方修辭在指導英語寫作教學已有很長的歷史,如鄧志勇《英語修辭學與寫作研究一一種修辭模式》、宋平鋒,張景成在第期《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發(fā)表的《從西方修辭學角度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馬秋麗在第期《飛天》上發(fā)表的《關于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讀者意識研究》等,這些文章都從修辭的不同角度對寫作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對于寫作中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這對于對外漢語寫作教學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修辭與對外漢語寫作研究概況
20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引入了許多先進的西方理論和書籍,修辭學自然也在其列。然而,真正對西方修辭與寫作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對外漢語寫作。在知網搜索關鍵詞“對外漢語寫作、修辭”只檢索到99篇文章,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1.對外漢語寫作中修辭多集中于修辭格研究。許世陽(2020)《<發(fā)展?jié)h語>中、高級綜合課本中修辭格的運用分析》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比喻、引用兩種辭格進行分析,結合修辭格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要素提出教學要將修辭格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翟璨(2015)《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泰國留學生寫作中的修辭格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建議》通過對泰國留學生寫作中漢語修辭格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其對漢語修辭格的使用情況,促進對外漢語修辭教學。除此之外,宮衍英(2013)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對韓國學生的辭格使用也進行了研究;徐曉羽、黃慧(2014)也對中高級漢語二語習得者辭格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對辭格習得提出建議。
2.修辭研究仍局限于詞匯、段落、篇章的范疇。譙小莉(2020)《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外國留學生詞語修辭偏誤分析》從教材、教學、習得三方面分析留學生詞語修辭偏誤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建議,以期能促進漢語二語的詞語修辭教學。唐一弘(2016)《俄羅斯學生漢語書面表達中的修辭偏誤研究》從段落、語篇角度分析修辭偏誤,認為學生對修辭領域銜接連貫把握不深是造成書面表達修辭偏誤的原因。
3.對于修辭寫作的目的與讀者意識不明確。“寫”是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技能之一,寫作除了表情達意之外,其根本目的是進行交際。秦惠蘭(2012)《對外漢語修辭教學系列課程的實踐性研究》中說到“漢語修辭課的終極目標是對學生漢語修辭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與訓練”,但在其“漢語修辭”課程教學計劃中仍是按照文體把標點符號、規(guī)范格式、關聯(lián)詞語以及辭格的運用等作為教學重點。最后,將HSK高等9級(含9級)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漢語修辭”學習成果的標準。在寫作教學中,師生似乎都已經默認教師是寫作的讀者(受眾),寫作的目的就是通過考試,忽視了寫作應該具有的對話意識與受眾意識。而在西方修辭學中,自修辭學與寫作結合時就把讀者(受眾)看成寫作的重點,建立與讀者之間的對話意識,才能達到寫作的交際目的。
綜上所述,西方修辭學與寫作關系密切,在指導英語的寫作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的發(fā)展,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世界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寫作作為對外漢語中的重難點,“學生懼寫”似乎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將西方修辭學與對外漢語寫作結合,對于改進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有很大意義。
林按:非常好。很容易看出來你的勞動量。但還應該更明確。以問題為導向來進行綜述。現(xiàn)在雖然分類清晰。但存在問題并不清晰,不容易與后文對應。一般文獻綜述要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說明到底還存在哪些問題。后面正文才好對應展開,一一解決。學習李璐的寫法。
你前面可以不改。但最后增加一段,說明目前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方便與后文銜接。
目前可能做不到,但以后全文寫完了,這里就可以改得更好。
一般論文寫完, 文獻綜述也才能最后完成。
二、研究方案(包含以下內容)
1.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目標:
本文擬從西方修辭學與寫作理論的結合入手,加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修辭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對話意識與受眾意識,增強寫作的互動性,使寫作真正變成學生進行交際的手段,而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而寫作,切實提高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漢語寫作水平。
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西方修辭與寫作理論研究進行歸納分析;其次,探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寫作具有的特點;再次,高級階段寫作教學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依據西方修辭視角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2.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文獻研究法: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國內外論文、會議資料和專著等,對西方修辭學理論進行分析借鑒,與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相結合。
林按:一般只有文獻學。歷史學才有真正 的文獻法。一般的查資料不算。否則所有的論文都用了這個方法。
(2)對比分析法:通過對比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寫作中所體現(xiàn)的修辭意識,與對外漢語寫作進行比較,找出存在的差異并對此提出建議。
林按:可以上網查。先介紹一般的對比法。再說你的具體如何應用。
一個方法就夠了,不用寫一堆。
可行性分析:
(1)對外漢語教學中“寫”的技能明顯落后,與學生的漢語水平也不相符,寫作無疑成為漢語水平提高的“絆腳石”。高級階段留學生已經具備良好的寫作基礎,通過分析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提高留學生的漢語寫作水平具有借鑒意義。
(2)修辭在寫作教學中往往被誤認為是修辭格的教學,因此也成為學習者寫作的誤區(qū)。西方修辭強調寫作要充分考慮受眾、修辭情境、交際目的等,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根本手段是修辭,通過借鑒西方修辭理論,提高學習者寫作過程中的交際意識。
(3)依托于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資源,對于對外漢語作文課的教材以及研究文獻可以方便地獲得,對于論文寫作具有很大的幫助。
3.本研究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西方修辭的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指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寫作作為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本文從西方修辭視角入手,提倡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受眾意識以及交際目的意識,力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預期的論文進展和成果
???2021.12.10 ?????????論文開題報告
???2021.12——2022.4 ??論文初稿完成
???經導師指導建議,進行多次修改,安排暫定如下:
???2022,5——2022.6 ???論文二稿修改
???2022.7——2022.8 ???論文三稿修改
???2022.9??????????????論文中期檢查
???2022.9——2022.10 ??論文四稿修改
???2022.12?????????????論文預答辯
???2023.3——2023.4 ???論文定稿
???2023.5??????????????論文答辯
5. 可能遇到的困難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可能遇到的困難: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漢語學習者在線上進行學習,無法對當前對外漢語作文課程進行線下更為詳細地探索。
解決辦法:
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資源,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分析對外漢語寫作課教材,可以對高級階段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
????
?
三、論文大綱
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文獻綜述
1.國外西方修辭與寫作研究概況
2.國內西方修辭與寫作研究概況
3.修辭與對外漢語寫作研究概況
(四)研究方法
二 相關理論
(一)西方修辭的定義及解讀
(二)修辭的特征
(三)修辭手段
三 基于HSK語料庫對高級階段寫作的分析
(一)寫作能力與漢語水平不相符
(二)寫作過程的模式化
四 對外漢語高級階段寫作問題的探討
(一)各級各類大綱對高級階段寫作的要求
(二)寫作教材的使用和寫作任務
(三)寫作教學過程與課程設置
(四)作文的反饋模式
五 從西方修辭學視角探討問題解決的途徑
(一)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寫作教材和寫作任務的優(yōu)化
1.修辭與高級階段寫作教學的優(yōu)化
2.修辭與高級階段寫作任務的優(yōu)化
(二)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三)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作文反饋模式的優(yōu)化
六 結論
四、主要參考文獻
Aristotle: The Art of Rhetoric[M], by John Henry Freese,1947.
陳望道. 修辭學發(fā)凡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6.
從萊庭,徐魯亞.西方修辭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劉亞猛,西方修辭思想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胡曙中,英漢修辭跨文化研究[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8.
夏莉,論英語寫作研究的修辭學淵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91-93.
黃曉芳,從西方修辭視角探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2.
崔淑珍,修辭學視角中英語寫作學的演變及研究范式的轉換[J].修辭學習:2009(04):84.
胡曙中,美國新修辭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鄧志勇,西方新修辭學及其主要特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1):95.
許世陽,《發(fā)展?jié)h語》中、高級綜合課本中修辭格的運用分析[D].南昌大學,2020.
翟璨,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泰國留學生寫作中的修辭格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建議[D].云南師范大學,2015.
譙小莉,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外國留學生詞語修辭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20.
唐一弘,俄羅斯學生漢語書面表達中的修辭偏誤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
秦惠蘭,對外漢語修辭教學系列課程的實踐性研究[J].國際修辭學研究,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