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Rokid祝銘明:旗下AR眼鏡服務用戶數已超百萬
作者:Stone Jin
出品:明亮公司
可以說,國內VR/AR行業(yè)過去幾年是在一片片爭議聲中向前走。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壞消息出現,但也總有人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時不時有新的玩家入場。
成立已十年之久的Rokid于8月26日宣布,攜手Google推出了全球首款經Google認證的AR版安卓 TV設備;同時,Rokid還發(fā)布了消費級OST(Optical See Through)個人空間計算平臺Rokid AR Studio,其由AR空間計算眼鏡Rokid Max Pro和AR空間計算主機 Rokid Station Pro組成。
?
據Rokid創(chuàng)始人兼CEO祝銘明透露,Rokid AR眼鏡服務用戶數已突破100萬,且每天有超過3萬人在使用Rokid AR眼鏡。
事實上,盡管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成立,但第一代Rokid Glass產品直至2018年才發(fā)布,后于2021年推出了消費級 AR 智能眼鏡 Rokid Air,并在今年3月發(fā)布了最新一代消費級AR智能眼鏡Rokid Max。
祝銘明坦言,自己挺怕行業(yè)里出現壞消息的。“表面上看這個行業(yè)基本處于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的過程中,但總得有人打這個勝仗,即使這個勝仗是個小勝仗。一定程度上而言,Rokid算是一個小勝仗、一個接一個小勝仗地在往前跑?!?/p>
根據Rokid的預計,今年全年的出貨量預計在15萬到20萬臺之間,相當于2022年的3倍左右。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即使包括Rokid在內的頭部玩家這兩年的業(yè)績增長較為可觀,整體上來看國內AR產品的銷量仍然沒有達到一個比較大的數量級。
對此,祝銘明認為,正是鑒于這一點,因此其更加關注的三組數據是用戶活躍度、活躍用戶的使用時長以及用戶使用產品的豐富性。
“我們用戶的月活躍度已經達到了40%的水平;用戶單日使用時長已經超過一個小時?!弊c懨餮a充道,“在我們的注冊用戶中,應用和內容的付費率超過了20%,也就是說Rokid的注冊用戶中有20%以上的人購買了Rokid的年卡,或者是通過Rokid購買了單個內容,比如說單個游戲、單個影片等內容的付費方式超過20%,我相信這也也遠遠超過很多硬件終端的付費率?!?/p>
?
當然,將Rokid定位成AR行業(yè)引領者的祝銘明,對整個產業(yè)鏈上下游的發(fā)展亦有著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在祝銘明看來,新一代的中國科技企業(yè)要學會“健康地往前走”,而不是再通過向內壓榨所有人的發(fā)展空間來做事。
“我們會在現有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給大家提供最便宜的產品,但不會去壓榨供應鏈、讓上下游都不怎么掙錢甚至虧錢,那么整個行業(yè)就不會繼續(xù)發(fā)展?!弊c懨魅缡钦f道,“不僅僅是供應鏈上下游,我們希望讓所有的合作伙伴、合作廠商都能賺到錢,讓整個生態(tài)都能夠健康發(fā)展,并且我們也追求持續(xù)打造更好的體驗、更好的服務,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多的價值?!?/p>
?
Rokid創(chuàng)始人兼CEO 祝銘明
以B帶C、以輕帶重、以硬帶軟
一個小勝仗、一個小勝仗地在往前跑
Q:剛才你在臺上今天是你過去十年來最期待的一天。Rokid其實已經走過了10年的時間,過去十年你們在沉淀什么?
祝銘明:一個產業(yè)的成熟通常就是10年左右的時間,這本來是一個客觀的規(guī)律,只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走過10年的時間。
坦白講,2015-2016年我就非常關注這個市場,因為那時候市場特別熱,我一直在想是不是Rokid做了什么錯誤的判斷,因為我們認為沒有人能對產品,不管是從技術、供應鏈、產品、生態(tài)、內容、交互、體驗、設計很多方面去思考,最后Rokid還是選擇沉浸下來更久的時間。也就是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大量基礎研究和開發(fā),直到2018年年底推出了我們自己的產品。
Q: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們一路熬過來。
祝銘明:我自己挺怕行業(yè)里出現壞消息的。表面上看這個行業(yè)基本處于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的過程中,但總得有人打這個勝仗,即使這個勝仗是個小勝仗。一定程度上而言,Rokid算是一個小勝仗、一個小勝仗地在往前跑。
今天的這個發(fā)布會,我們最希望傳達的一點就是“真東西”,我們要讓外界知道還是這個行業(yè)還是有人在積極往前跑的、并且做得還不錯。當然,我們不僅要在國內、在全球都要做到領先的地位。
?
Q:過去兩三年Rokid走得還算比較順利的原因有哪些?
祝銘明:我自己總結下來,核心還是做到了三點,我稱之為三個“帶”。
其一是“以B帶C”,即通過B端把一些新技術做一些打磨。畢竟,一個新的技術出來后到底靠不靠譜,讓用戶去實驗是很麻煩的,代價很大。但如果我們明確說這個技術能解決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我們就會把特別需要解決這個具體問題的客戶作為科技產品的先行者,如果他們反饋說這個沒問題我們就把這個技術引過來。
譬如說單攝像頭camera,這是一件在手機上都能完成、在AR眼鏡上沒有人完成的事情,所以我們在通過B端解決問題的同時將這個技術打磨,從而應用在C端產品上。
其二是“以輕帶重”。Rokid在2021年推出AR產品之后,也就是今天的Max,不是真正教科書上的AR。我知道它是一個眼鏡形態(tài),或者你可以叫它智能眼鏡,但是那個就是以輕帶重——所謂的輕就是你對它的定義是非常輕的,不是說它的重量輕。比如說觀影、娛樂,還是回到舊生態(tài),大家把佩戴舒適性放在第一位的問題,然后到今天慢慢就可以了。我們再把用戶的聲音變成產品結構,這就是“以輕帶重”,還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東西。
第三就是“以硬帶軟”。展開說就是以硬件為載體不斷驗證軟件能力,為公司帶來現金流收入的同時,能夠投入更多精力開發(fā)軟件系統(tǒng)。另外我有一個原則,我不會去做別人已經做得非常優(yōu)秀了的東西,即便我能跟他做得一樣優(yōu)秀我也不會碰。因為我沒有必要去浪費社會資源和人的才華。我們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或者做得到、但做得不夠好,而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東西。
銷量的約40%都是復購或者被推薦
希望帶動整個行業(yè)健康向前發(fā)展
Q:整體來講,國內AR產品的銷量還是比較少的,你們著重會關注哪幾個指標?
祝銘明:就像你說的,整個行業(yè)加起來的銷量都很少。我可以給你透露的是,今年Rokid預計是15萬到20萬臺的銷量,2022年大概是6萬臺左右。
但我更喜歡看的三組數據是:用戶活躍度、活躍用戶的使用時長以及用戶使用產品的豐富性。前兩個比較好理解,豐富性指的是應用數據的分布,如果消費者使用我們的產品只做一件事,那肯定是不對的。
另外兩個維度我也比較注重:一是復購;二是被推薦。線下的被推薦就是到指定品牌門店來,線上更多指的是在我們店鋪的靜默下單數。靜默下單無非就兩種情況,一種是老用戶的復購,另一個就是被推薦來的。我們整體銷量的4成左右都是復購或者被推薦的。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覺得Rokid今年怎么開始慢慢加大市場投放了,因為我認為如果口碑傳播低于30%的時候,花多大力氣去搖旗吶喊都是沒什么價值的。只有市場認可了你的產品、我上述提到的這些指標都到了相對理想的狀態(tài),我們才會去做一些宣發(fā)。
Q:你的一些投資人也給我分享過你的兩個特點,一個是特別能講,這個從今天發(fā)布會的“拖堂”就能看出來,另一個是務實。
祝銘明:很感謝我的投資人們,在我們需要錢的時候,他們支持了我們,我們可以說是行業(yè)里運氣最好的一家了,至少在融資這方面。
再回到務實這一點,Rokid公開的數字就是代表行業(yè)客觀的存在。我們對外講的,就是消費者立刻在線下能感受到的,如果不能立馬體驗到我們就不對外講。
其實我的脾氣挺差的,但我愿意自我糾錯、自我反省。
很典型的一個事情是,Rokid Station是一個被我“斃掉”過三次的產品,那個產品的產品經理和整個團隊最后是違背著我的意見偷偷在做這個事的。他們認為這個事是對的,但到了產品周會上我就會質問他們“為什么要做這個?又浪費時間又LOW”。幾乎要把他們整抑郁了,到了第四周他們把產品拿出來給我體驗,體驗完之后我就說了一句話,整個公司所有員工都要為這個產品服務。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基本上不要面子,你是對的就是對的。
Q:如果說你們的數字代表著行業(yè)客觀存在,那你們的定價其實也就影響著產業(yè)上下游。
祝銘明:我們不想通過低定價來降低用戶對產品附加價值的期待,從而減少自己的風險。只有你對自己產品抱有足夠的信心,才可以定出相應的價格,從而推從供應鏈各個層面往前走。如果Rokid將自已定位成行業(yè)的引領者,但沒有責任心地壓榨供應鏈,讓上下游都不怎么掙錢甚至虧錢,那么整個行業(yè)就不會繼續(xù)發(fā)展。
相反,我們實際上是希望大家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價值都體現出來,我自己也希望新一代的中國科技企業(yè)要學會“健康地往前走”,不要再通過向內壓榨所有人的發(fā)展空間來做事。就算別人做,Rokid也不會做這個事,但我們會在現有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給大家提供最便宜的產品,就像蘋果一樣。
不僅僅是供應鏈上下游,我們希望讓所有的合作伙伴、合作廠商都能賺到錢,讓整個生態(tài)都能夠健康發(fā)展,并且我們也追求持續(xù)打造更好的體驗、更好的服務,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