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非正常專利申請?
近幾年來,知識產權領域整治行動一波接一波,商標多了“惡意申請、惡意搶注”、專利出現了“非正常申請”這些新詞匯。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2021年通報4批非正常專利申請81.5萬件,打擊惡意商標注冊申請37.6萬件。行動范圍大,波及申請人數量眾多。
近日,多地開展不以保護創(chuàng)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核查工作,多地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報當地非正常專利申請已100%撤回,其中包括海陽市、濟南槐蔭區(qū)、煙臺市牟平區(qū)、高新區(qū)、利津縣等,涉及473件專利。
申請遞交階段:
(1)避免以同一發(fā)明人遞交過多新申請。有部分企業(yè)發(fā)明人均為企業(yè)實際管理者或研發(fā)部門管理者,而不是實際發(fā)明人,從而造成同一發(fā)明人遞交明顯過多的新申請文件。
(2)避免遞交明顯不符合企業(yè)經營范圍的新申請。部分企業(yè)法人同時經營多個涉及不同領域的公司,在申請過程中,將涉及A領域的A公司的研發(fā)成果以涉及B領域的B公司的名義遞交,這樣有可能會變成不符合申請人經營范圍的新申請。
(3)同一發(fā)明人的多件相似申請避免由同一代理人進行撰寫。同一發(fā)明人的多件相似申請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代理人個人用詞習慣和思維方式固化,從而撰寫用詞相似性導致增加系列相似方案的相似度,增加“機檢”判斷非正常申請的可能性。
意見陳述階段:
(1)針對法律價值,可以通過強調缺乏單一性,無法合案申請,申明沒有提交非正常申請的動機。
(2)針對經濟價值,可以通過具體論述每一專利申請在相應領域的經濟價值,強調專利布局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專利權人的利益,符合專利法的立法宗旨。
(3)針對相似方案,可以通過比對相關申請之間的技術方案、區(qū)別技術特征、技術效果、實施方式、實例中的數據,結合申請的內容,論述相關技術領域的改進特點。
非正常申請專利的后果?
1、不予費用減繳
申請人不予減繳專利費用,已經減繳的,要求補繳已經減繳的費用,情節(jié)嚴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內不予減交專利費用。
2、通報批評,納入信用平臺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以及《中國知識產權報》上予以通報,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3、申請數量不計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數量統(tǒng)計中扣除非正常申請專利的數量。
4、不予資助獎勵
不予資肋或者獎勵,已經資肋或者獎勵的,全部或者部分追還,情節(jié)嚴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內不予資肋或者獎勵。
5、刑事責任
通過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騙取資助和獎勵,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會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