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不可忽視的維度!聊一聊“特殊體力”

寫在前面的前面
注1:本文不討論強度,只討論設計思路。涉及強度問題簡單帶過,避免因強度產(chǎn)生爭論。
注2: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均不絕對,有反對意見可自行遵循自己的體系。
注3:本文文字并不100%精確,有些言語可能存在歧義,大致明白我所表達的意思即可,不必因個別反例糾纏不清。
注4:本文所有討論的設計均以十周年服務器為準,也會順帶提及OL或手殺的內(nèi)容。

寫在前面
在上次的旭說DIY活動結束后,有人私聊我說希望我講一講關于“特殊體力”的話題,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話題,所以今天就來講一講。
講之前先來說說什么是特殊體力。在三國殺體系里,3體力和4體力武將是最常見的,那么特殊體力就可以看做是除了3體力和4體力之外的體力設定。這包括了三種形態(tài),少體力,多體力和體力/體力上限不等。接下來我們就具體講一講。
?
特殊體力的由來
眾所周知,三國殺發(fā)展至今,武將的設計是日漸復雜的,主要的復雜原因就是設計維度的擴展,那么特殊體力就是拓展的維度之一。
在三國殺標準版的26個武將中是沒有特殊體力的武將的,全都是3體力和4體力武將,而且秉承著4血1技能3血2技能的框架(馬術不算)。第一個特殊體力的武將應該是風包的神關羽,不僅體力是5,并且還有2個技能,所以在當時的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很大膽”的設計,實際上早期的設計維度拓展都是從神將開始的。
既然體力變多了,按照三國殺的設計框架,5體力應該是0技能了(早期測試用的稻草人就是5體力白板),所以技能方面也應該有一定的負面效果,拿神關羽來說就是他幾乎不能自己回復體力,而且他的技能本身也決定了最好能早點死。
從此以后,特殊體力的概念正式納入了設計維度之中,之后比較吸引眼球的便是董卓的設計了,首次有武將擁有8點體力,看著就很嚇人。由于董卓過于有特點,以至于以后得董家軍設計里,除了稱號很一致(魔王、魔將、魔仕、魔姬),特殊體力多也是一個顯眼特征。而董卓為什么要如此設計,就引出了下一個話題。
?
特殊體力的意義
體力,在三國殺的體系中代表著多種含義。最早的時候,體力就是字面意思,同時也包括了體型和力量的概念。如果有玩過龍版三國殺的骨灰級玩家,應該還記得在龍版三國殺里,一些重型武器比如貫石斧、青龍刀,是需要4體力才能揮動的,而文官和女將基本都是3體力(喜好兵器的孫尚香是個特例),所以這也是4體力武將的一個隱性優(yōu)勢。
而后來體力也被賦予了權勢、兵力甚至是法力等一些其他含義,只是這些都不太主流,更直觀的還是表現(xiàn)為體型和力量(彩蛋,有個超高體力的武將會賦予體力一個新的設定)。
那什么類型的武將適合設計成特殊體力呢,前文提到,特殊體力有三種設計方式,多體力、少體力和體力/體力上限不等(以下簡稱不等體力),其中多體力是多數(shù)情況,少體力和不等體力比較少,我們可以簡單的一一帶入。
身軀龐大,力量過人,或者勇猛無雙都可以設計成多體力的武將。
還有一些神棍、權勢滔天或是一方霸主也可以設計成多體力武將,而反之,深陷絕境,年老體衰或是大勢已去也可以設計成少體力或是不等體力的武將。拿董卓舉例子,董卓在三國殺的設定中身高將近2米,是個類似肉山大魔王的存在,以及他的的權勢大到不受控制,所以便有了多體力的想法,并且“崩壞”這個技能也象征了他權利的逐漸衰弱。
最后還有一種正常人也可以設計成特殊體力,就是他們的技能和體力上限有關,可能會增減用于表示技能里的其他典故,那么也可以在初始就設計成特殊體力,只是這種設計大多屬于為游戲性讓步的范疇。
?
特殊體力的注意事項
在適合武將下使用特殊體力時,必然對技能的設計產(chǎn)生影響。比如少體力的武將一定會面臨生存問題,解決生存問題便是少體力武將的重點。不過畢竟少體力武將官方和DIYer都很少觸碰,所以我們還是主要說一說多體力和不等體力。
多體力武將或多或少都會在設計上帶一些負面效果,這個負面效果通常和多體力本身掛鉤,比如失去體力作為消耗,或者條件沒達成作為代價,這類是最常見也是最好設計的,注意他們的頻次即可。或者不跟體力掛鉤而是在技能其他方面給予負面,比如失去隊友的體力(呂布:?),或是棄牌、失去一段時間的技能等等,思考用哪個元素的時候可以多和典故結合,看看他適合用哪個元素作為負面效果觸碰,具體可以參考“從零開始設計武將”這篇雜談。
不等體力的情況更加復雜,雖然主要方向由初始體力值決定,但體力上限的設定也會加入到影響范圍內(nèi),比直接的多體力要多一個維度思考,并且前文也說了,這類武將對典故的支持更加薄弱,所以設計本身便成了主要的考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等體力的初始體力通常會設定為3或4,這樣可能是對技能影響最小的辦法了。而體力上限的設定和技能需要減少上限的頻次有關,這個也要看具體技能。
總而言之,設計特殊體力武將需要注意的核心點就是“節(jié)奏”。3體力和4體力作為主流設定,會更好的融入現(xiàn)有節(jié)奏本身中(比如看當前的環(huán)境是平均幾輪結束游戲)。多體力和少體力的設定,盡量去往這個平均值去靠攏基本上問題不大。當然,如果設定的差距過大,會有些方差產(chǎn)生,這個沒關系,盡量去控制就好,有時候方差也是好事,只要平均值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
現(xiàn)有一些特殊體力武將的解讀
講完用途和注意,我們照例繼續(xù)解讀官方武將設計。

界呂布是標包界限突破后唯一一個加了體力上限的武將,因為當時要凸顯呂布單挑厲害,所以對呂布做了兩個突破點,1是加1體力,變成5體力后再增加一個有負面效果的技能。而這個負面效果在單挑里,或呂布1V多的情況下是不生效的,甚至可能變成正面效果,也符合呂布擅長1V多的場景。增加體力的思路也和董卓相對應。

華雄最早出自一將成名,多體力設定主要思路也是對應了董家軍的特性,并且他應該是第一個只有負面技能的武將,這在當時也引發(fā)了一些爭議。不過后來官方將這個武將重做,保留了6體力,且給予了一定的正面效果。

神趙云是第一個2體力武將,如此設定的原因是表現(xiàn)他身陷絕境的場景。神趙云也是神將里最難設計的一個武將,稍不留神就會超出控制范圍,比如遠古的高達一號傳說還歷歷在目。不過最終還是以一種偏保守的方式做出來了,相比于其他神將,神趙云更像是對少體力武將的一種嘗試??赡苁菄L試不那么成功,后面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出現(xiàn)少體力武將。

神甘寧是首個不等體力的武將,其實之前就有如此設計的想法,只是經(jīng)過權衡還是放在神將中做這種維度擴展比較符合傳統(tǒng)。甘寧晚期有重病在身仍然上場殺敵,最終被沙摩柯射死,3/6的體力就表示了一個病的狀態(tài)(雖然其實技能設定是合淝之戰(zhàn)時期),另外就是出于對強度的考量。其實除了這種不等體力的設定,在陰雷包的設計中還有一個“額外體力”的設定最終沒有采用,意思就是有些武將一開始的體力是超過體力上限的,受傷優(yōu)先損失這部分體力并且無法回復。這個概念有一點點像后來手殺使用的“護盾”機制,但本質(zhì)是不一樣的。

兀突骨在演義中記載身高2.77米,并且率領一只“藤甲軍”,他可能是三國里面身高最高的武將了,甚至超越了正常人類的范疇,所以在設計中也給了他一個超高的體力上限,他也是目前體力上限最高的武將了(對,截止目前)。因為他有如此高的體力上限,所以他的弱點也很明顯,和他率領的藤甲兵一樣,都怕火。而一旦火在他身上燒起來,是無法熄滅的,只能等待火焰一點點將他吞噬。

王雙最早的設定是5體力,甚至到臨上線前也是,但最終因為技能負面效果過強使得臨時做了加強,變成了董卓一樣的血牛,不過這也不影響王雙本身“身長九尺、虎背熊腰”的設定,甚至更加強化了他的形態(tài)。

文鴦也是一個多體力武將,主要想表現(xiàn)他膂力過人的一點。但他與其他武將不同的是,文鴦是少數(shù)有雙覺醒技能的武將之一,經(jīng)過兩次覺醒,會回歸成正常體力。關于文鴦還有很多可以說的點,不僅局限于體力,以后我們在文鴦設計思路里在細說這個武將。

孫皓的體力可以說只是“權勢”的一種象征了,和體型沒什么關系。并且在技能里也把“沒有牌”和“人心盡失”的場景聯(lián)系了起來,讓他在脆弱的時候比正常人更加不堪一擊。

作者在設計思路里提過,考慮到曹髦作為皇帝而無實權,所以他空有象征主公的額外上限而沒有體力,這個設定挺巧妙的,也和技能做了很好的聯(lián)系(當然這也是能選中做到線上的原因)。

李肅是少數(shù)幾個少體力武將之一,作為董家軍的一員,這個設定也不奇怪。最早這個設定是留給魔姬董白的,但設計了很多版本之后,設計師并不滿意,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到設計李肅的時候想起了這個少體力的空白,董家軍可以設計的武將不多了,而李肅又可能是其中最適合做少體力的,于是再次進行嘗試,不管怎么說,還是最終上線了,雖然也是以很扭曲的方式實現(xiàn)的。
所以如果有DIYer想嘗試少體力設計,一定繞不開對防御能力的設計。所以如果找到了適合做少體力設計的武將,就把這個防御能力融入到典故當中去,然后就是多測試調(diào)整,沒有什么捷徑。
?
除了上述特殊體力武將外,還有很多特殊體力武將,但他們基本上都沒有典故支撐,主要是因技能特性或是游戲性考量而設計的,就不拿出來一一說明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武將:
孫翊、趙昂、李傕、張橫、牛輔、趙忠、胡金定、丘力居、郝萌、刑道榮、夏侯杰、二傅
隨著特殊體力武將的增多,他們逐漸變得沒那么特殊了,所以像是5,6體力這種設定,可能也不再需要有很強的典故支持,不過至少在場景上應該對這種設計有所詮釋,注意一些細節(jié),如此才能在什么都變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中保持初衷。
?
那么,本期的“武將設計雜談”就講到這里,感謝大家觀看,如果大家還有什么關于三國殺設計方面想聽我展開說說的內(nèi)容,可以在評論中留言,如果有思路我會加入到雜談中。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