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應(yīng)如何應(yīng)對?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應(yīng)如何應(yīng)對?
面對夫妻教育觀念不一致,有沖突怎么辦?以下五點能有效的改變這一問題,能讓孩子成長盡量少受影響。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孩子沒有因為父母雙方之間的教育觀念和方式的沖突和不同受多大影響,相反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得更加拙壯,心理素質(zhì)也是出奇的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即便是他受到了一方的打擊、指責和打罵,同時也受到了另一方的鼓勵、肯定與表揚。在這種好的,壞的都不缺乏的環(huán)境成長,對孩子是彌足珍貴的體驗。

一、誰最固執(zhí)誰先教,對方教不好你再教
避免在同一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面對孩子同一問題你這樣教,他那樣教,這種教育沒有任何作用,反而讓孩子更蒙。
例如:母親覺得孩子小的時候不管嚴和不打不行,在面對孩子問題時總喜歡抱怨和訓(xùn)斥。父親認為這樣教育對改善孩子的問題起不到作用,而母親固執(zhí)又堅持這樣做。父親可以先做出讓步:如果你認為你對,那你先教。等他處理孩子一個問題一段時間還不見效果時就跟愛人說:你在孩子這一問題上的教育到此為止,事實證明你的方法行不通,現(xiàn)在讓我來教。不久,孩子問題就真的改變了。
因此在教孩子有沖突時采取“誰先固執(zhí)誰先教,對方教不好了,我主動來教”的策略,效果很好。相互不但不會產(chǎn)生正面沖突,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也不會混亂。

二、當你看到愛人教育的方式不對時,不要當孩子的面指責對方教育的不是
即使你明知道孩子媽媽這樣做和罵是錯誤的,也不要這樣做。避免在孩子面前指出對方錯誤和揭對方的短。這樣能更好保護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會讓孩子理直氣壯“鬧革命”,甚至更不理會父母的話和頂撞。孩子不在的時候,與愛人談話時,你再談到教育的問題,好好說說你的看法與建議,這時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對方也會更虛心的接受,而不是固執(zhí)爭吵,在孩子面前損對方的臉面。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過錯,會大大增加雙方今后教育孩子的難度。

三、不要賭氣。不要對方不教,你生氣時你也不教——破缸子破摔
教育孩子的責任對父母雙方來說不是各自50%的責任,而是雙方都是100%的責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這是非常要命的。當對方賭氣不教孩子時,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對方不理事,也放任孩子不教,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教育行為。不管對方教不教,教得好不好,都要積極主動的承擔起自己百分之百的教育責任,這是作為父母教育者的根本責任。

四、當夫妻間因兩人或家庭之事吵架或打架時,如孩子在現(xiàn)場,應(yīng)顧及到孩子的心理反應(yīng)和感受。
不要只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應(yīng)停止夫妻間的爭吵,同時應(yīng)及時給孩子談話,告訴孩子剛才與愛人之間爭吵的原因或具體事情,告訴孩子吵架對事不對人,讓孩子能客觀的看待問題。

五、借助第三者的力量來影響家里的那一位,而不要通過自己的話語強行來改變對方
夫妻倆個多看一些相同的教育書籍和一起去聽專家講座,開家長會和去學校找老師也盡可能一起去,這樣我們能更好的借助第三者的力量來影響家里的那一位,而不要通過自己的話語強行來改變對方。
結(jié)婚久了就有很多人有這種感受“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難改變的是離我們最近的人,就是愛人”,我們應(yīng)借助其它力量來影響另一方。
看相同的書,聽相同的課,一起參加家長會都是好辦法,慢慢的倆個人的看法就會趨向一致,當倆人教育觀念和行為一致時,教育孩子也會因此變得簡單,孩子的成長就會變得出奇的順利。
你和愛人在教育問題上的意見統(tǒng)一嗎? 孩子犯了錯誤,當你訓(xùn)斥他時,你的愛人是否護著孩子不讓你批評呢?在孩子選擇何種特長班的問題上,你是否與愛人有過爭執(zhí)呢?孩子是否因為愛人的偏袒,而越來越任性呢?你和愛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意見是否統(tǒng)一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觀點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分歧,令孩子無所適從。教育孩子有分歧并不是可怕的事情,處理好了,能讓孩子感受到不同特點的父愛和母愛;處理不好,孩子將會感受到父母在婚姻中的相互怨恨、權(quán)利爭奪,對孩子的行為和性格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