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遭減持又怎樣?不是每一只蝴蝶都能攪起風暴

“開始了嗎?”
“已經結束了。”
作為港股的壓艙石,騰訊控股又一次迎來了巨額減持。
4月7日,騰訊第一大股東Prosus發(fā)布公告稱,計劃通過子公司出售至多1.92億股騰訊控股股票,相當于騰訊已發(fā)行股本的2%,折人民幣約1015億元。
今年年后,全球的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太多的意外。
從2月份央行回購,美債價格暴跌開始,原以為Q2才會出現(xiàn)的抱團瓦解提前上演。
緊接著就是全美國韭菜聯(lián)合起來,逼空華爾街,資本的鐵鋸在二者手中來回拉扯。
然后就是韓版岳云鵬Bill Hwang的高杠桿基金爆倉,直接引發(fā)了中概股的雪崩以及后續(xù)接連不斷地踩踏。

經歷了這一切,眼下的資本市場神經已經高度緊繃,脆弱得經不起一點風吹。
作為港股股王,騰訊歷來是大小機構的重要資產組成。
而港股之于A股的引領效應,也使得騰訊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中概股ETF的角色,其股價走勢對全市場都會帶來直接的影響。
而上一次騰訊經歷類似規(guī)模的大股東減持時,股價就受到了嚴重打擊,2018年中,累計最大跌幅一度達到47%左右。
基于此認識,Prosus減持的消息在深水中引起了極大恐慌,敏感的投資者們甚至認為,又一輪危機即將開啟。
同時,風險偏好型的投機者也如同嗅到血腥的鯊魚般興奮起來,興致勃勃地等待著砸出一個所謂的“黃金坑”。
一開始,事情的走向確實如同人們預期的那樣。
在消息得到證實后,4月7日晚間,騰訊ADR盤中一度跌近10%,收盤下跌7.54%,悲觀情緒明顯。
港股早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開市前騰訊控股就瘋狂成交了1174億港元,開盤價僅下跌了2.46%遠高于原預期。
開盤后,其股價又在不斷上收,顯示出驚人的抗跌性和流動性。
最終,騰訊港股以1486.82億港元的日內成交額創(chuàng)下了歷史最高。
而股價則收在了1.51%的跌幅,資金瘋狂涌動后的最終表象,不過是湖水微瀾。

經過一天的交接過渡,騰訊大股東減持一事已經平穩(wěn)落地。
恐慌者可以安心睡去,幻想抄底的投機者們也可以去看看別的消息。
01
這一事件發(fā)生的迅猛且短促,但其背后的意義值得細細咂摸。
三個信號。
1、機構手里還是有錢的。
2、騰訊的長期價值被大范圍公認。
3、港股乃至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環(huán)境,“穩(wěn)”字當頭。
第一個其實是廢話來的。
但現(xiàn)在大家都很浮躁,情緒很不穩(wěn)定,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強調這一基本事實:
市場上是有錢的。
股價這個東西,說到底它就是兩個事情在撐:流動性和情緒。
很多時候這兩個也在互為因果。
目前來看流動性在收是沒錯,但收到什么程度?對優(yōu)質標的來說,有沒有一個充裕流動性?大戶們是真沒錢還是在觀望中?
這次騰訊減持的強勁托力,是可以給大家一些啟迪的。
第三個事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最近幾天的異動。
4月7號,3月24號、3月25號,都是在深成指最低點的時候,進來一張救場的大單。

沒有那個救場,那很容易就是疊加效應,開始不可控的踩踏。但企穩(wěn)后,它也在大趨勢中賺不到什么錢。
這種明顯的利他行為來自哪里?
再來說騰訊這次,就算騰訊的業(yè)績很穩(wěn),但上千億的放量出來,你緩一手,就讓它砸一個小坑出來又能怎么樣呢?
機構手里握著子彈的,它為什么就要在第一時間給打出去呢?憑什么要買你這個面子呢?
話就說到這里。
接下來還是回歸我們的主線,企業(yè)分析。
02
企業(yè)股票可分為四種。
無人問津的,潛力巨大泡沫也巨大的,健康強大但很貴的,衰退的。
騰訊是第三種。
這種成熟期的企業(yè),適用于一切規(guī)矩的財務工具,市盈率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2018年遭減持時,騰訊的市盈率接近45倍,如今騰訊的市盈率只有31倍,這也是此次減持中騰訊抗壓能力的根本來源。
在騰訊的Q4財報和2020年年報中,我們看到這家企業(yè)Non-IFRS下(剔除了非常規(guī)的一次性非經營性支出等)的凈利潤達到1227.42億元,平均每天凈賺3.35億元,并且在這樣的體量下還做到了30%的增長速度,穩(wěn)健得一塌糊涂。

在時代背景上,三年前的騰訊所面臨的情況是:
1、在那之前,吃雞和王者榮耀雙豐收,企業(yè)迎來一波急速上漲期,帶出泡沫;
2、史無前例的嚴厲監(jiān)管帶來了游戲寒冬,版號收縮政策對騰訊的最強現(xiàn)金牛造成了直接打擊;
3、抖音急速崛起,不少聲音將該現(xiàn)象解讀為騰訊的基本盤受到了動搖;
4、宏觀貨幣環(huán)境面臨著結構性去杠桿,A股中證500跌到1倍PB。
而眼下,騰訊在組織架構、To B業(yè)務、財務投資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調整和進步。
微信生態(tài)中所儲備的小程序、視頻號、搜一搜等業(yè)態(tài),也在加速商業(yè)化的開發(fā)。即使考慮微信用戶體驗,社交廣告收入未來增量空間也非常可觀。
利空方面則體現(xiàn)為
1、反壟斷;
2、以米哈游(《原神》)為代表的獨立游戲廠商的崛起;
3、云基建、產業(yè)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不及預期;
4、內容領域的競爭壓力;
在過往二十年來,騰訊已經多次切換了增長引擎。
從流量高地,到游戲帝國,再到以投資廣交朋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勝利奠定了其如今的江湖地位。
如今,金融科技及企業(yè)服務的收入(385億)已經接近游戲(391億)了,第二增長曲線也已被驗證走通。
無近憂便思遠慮。
眼下,騰訊需要急迫找尋的是第三增長,即回答下一個時代命題。
下一個時代里,人們的生活方式會是什么?
也許,沒準真的是Metaverse(元宇宙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