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采白矮星?男人再也不用為鉆戒花錢犯愁了
大家好,我是西昆侖Bruce。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宇宙中神秘的天體白矮星和黑矮星。

茫茫宇宙,所孕育的星球不計其數(shù),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天體,就是太陽這種恒星。
這類恒星被稱為主序星,它們一般比較恒定,今天我們著重來說一下小于1.44倍太陽質量大小的恒星。
這類恒星最后的命運,將會變成我們今天的主角——白矮星。根據科學家觀測,宇宙中大約有10%的恒星都是白矮星。
那么白矮星究竟如何形成的呢?

一般來說,恒星自身的氫原子核會相互碰撞,進行聚變反應,產生一種新的元素——氦元素,然后氦元素也加入到聚變反應之中,產生鋰元素,這樣按照活動性順序進行下去直到鐵元素產生之后才會停滯下來。
這樣不斷的核聚變反應,產生出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四散,讓其周圍行星獲得能量。

可是恒星自身的氫元素終究有限,等到氫燃燒殆盡之后,恒星的核心就將進行氦聚變,也就是每三個氦核聚變成一個碳核,碳核再捕獲另外的氦核而形成氧核,如此進行下去,該恒星就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
再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氦核也燃燒殆盡了,這時候恒星內部進一步壓縮,溫度進一步升高,開始變得極不穩(wěn)定,當恒星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達到某個極限后,紅巨星會發(fā)生爆發(fā),把核心以外的物質都拋離恒星本體,物質向外擴散成為星云,殘留下來的內核就是我們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所組成。

至此,白矮星的內部不再有物質進行核聚變反應,因此恒星不再會有能量產生。這時電子的壓力能夠支撐的最大質量是1.44倍太陽質量,也就是錢德拉塞卡極限。所以通常白矮星的極限,也就是1.44倍太陽質量。
而因為不再有熱核反應,所以白矮星將會逐步冷卻,大約幾千億年之后,年邁的白矮星將會徹底熄滅變成黑矮星,不過由于宇宙誕生也才僅僅137億年,所以目前還沒有黑矮星存在。

故此可以說,白矮星就是一顆已經老去的恒星,但同時也是比較危險的一類天體,由于內核壓力超級大,溫度超級高,所以表面重力十分可怕,一顆和地球體積相當?shù)陌装?,其表面重力差不多是地球?8萬倍,所以這種高壓之下,任何物質都將不復存在,連原子都被壓碎,電子也脫離軌道變成自由電子。
雖然極其神秘和可怕,不過關于白矮星還是有兩個比較有意義的應用:

第一:用于宇宙測距。
由于在宇宙中,很多時候恒星都是成對出現(xiàn)的,也就是雙星系統(tǒng),當其中一個恒星變成白矮星的時候,它的同伴,不管是處于紅巨星階段還是生命正旺盛,都會被它偷取能量。
吞噬能量的白矮星開始逐步變大,隨著越來越多的能量匯聚,原本停止的核聚變,又會重新開始,不過正是由于它的貪婪,沒有那么大胃口卻非要硬吸,因此當它吸收到太陽質量1.44倍的時候,就會發(fā)生爆炸,這個過程被稱為了1a型超新星爆發(fā)。

由于1.44倍太陽質量是恒定的,所以其光度和能量都相當于已知,因此只需要觀測到超新星爆發(fā),就能夠算出距離我們有多遠。具體的操作辦法,我之前文章有講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二:鉆石晶體。
前面講到,白矮星其主要構成是碳,內部又是超高壓,所以白矮星的內核一般都是巨大的晶體結構,也就是地球上面的鉆石。鉆石之所以昂貴,就是因為形成的環(huán)境要求極為苛刻。

2004年的時候,美國天文學家創(chuàng)造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他發(fā)現(xiàn)了一顆直徑大約4000公里的超大鉆石。
如果未來人類有能力開采外太空星球,那么鉆石將成為廉價的地攤貨。

我們的太陽,目前大約還有50億年的壽命,之后將會坍縮成為了紅巨星,從恒星到紅巨星,再到白矮星,這個過程核聚變反應愈發(fā)激烈,所以輻射的能量越發(fā)巨大,溫度會越來會高。
所以到了那個時候,會導致整個太陽系發(fā)生巨變,水星和金星將會被瞬間吞沒,地球會處在生死邊緣,而且由于溫度遠高于現(xiàn)在,所以生存幾乎不太可能。

或許這也是人類不間斷探索外太空,尋找第二個棲息地的源動力之一吧。而當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呵護地球環(huán)境,起碼不至于出現(xiàn)太陽還沒熄滅,可地球已經待不下去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