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師專項,單獨列入省級人才項目
日前,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傳部等十部門制定《福建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印發(fā)通知,要求各地認真貫徹執(zhí)行。
《實施方案》提出建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善用社會“大課堂”、搭建資源“大平臺”、建好育人“大師資”、構建工作“大格局”等五條主要措施,健全完善“大思政課”育人體系。
聚焦守正創(chuàng)新,建好課堂教學主渠道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福建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聯(lián)盟建設,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提升學科支撐能力。高校要統(tǒng)籌全校力量,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圍繞習近平經(jīng)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選擇性必修課程。
高校要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重視教學過程評價,增加教學研究和教學成果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用好思政課教學評價結果,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班子成員考核的重要指標,作為思政課教師績效考核、職稱晉升、評獎評優(yōu)等的基本依據(jù)。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思政課退休教師擔任教學督導員、青年教師的成長導師。
聚焦實踐體悟,善用社會“大課堂”
高校要建立完善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理論社團等納入教學工作量。高校要嚴格落實本科2個學分、專科1個學分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要求,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專門的實踐教學課。
聚焦特色優(yōu)勢,搭建資源“大平臺”
充分融合新媒體技術、數(shù)字技術等新興技術,整合全省高校思政教育資源,以數(shù)字化形式搭建全省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資源平臺。加強我省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遴選建設暨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建設一批大中小學思政“金課”,充分展示我省“大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依托省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全省“大思政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推動教研成果、學術資源、教育軟件等共建共享。鼓勵思政課教師積極參加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的政論、時政節(jié)目,廣泛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
聚焦關鍵隊伍,建強育人“大師資”
建設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各高校嚴格按照師生比1:350配備要求,配齊建強專職思政課教師。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yǎng)專項支持計劃,2025年前,支持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nóng)林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高校按照每年增長8%,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博人才培養(yǎng)。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相關碩士、博士學位。
加大教師激勵力度。在“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項目中單列設置思政課教師專項。把思政課教師教學崗位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改革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支持機制,設立省級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和思政課教學科研團隊擇優(yōu)支持等項目。在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單列設置思政課項目。
提升隊伍綜合能力。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輪訓制度,確保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每5年至少接受1次省級以上培訓。組織思政課教師開展案例式社會實踐研學和體驗式社會實踐研修,確保高校每位專職思政課教師每5年至少參加1次國內(nèi)實踐研學。
聚焦協(xié)同育人,構建工作“大格局”
省委教育工委圍繞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和均衡發(fā)展等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重大問題,設立一批綜合改革試驗區(qū),遴選推出一批“大思政課”建設特色項目。堅持師資培養(yǎng)、理論闡釋、教學研究相結合,開展“聯(lián)學聯(lián)講聯(lián)研”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耙徽臼健睂W生社區(qū)綜合管理模式建設。
《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校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深入調(diào)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目標導向,制訂落實方案,把“大思政課”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思政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基地資源、隊伍建設、經(jīng)費投入、條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明確責任分工,推進工作落實。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福建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
來源:福建微言教育,有刪減。
注:內(nèi)容僅做學術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權等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