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達利美術館:超現(xiàn)實主義的幻想世界

巴黎達利美術館(Dali Paris ?Museum)位于18區(qū)蒙馬特高地的特爾特廣場(Place du ?Tertre)附近。館內展示著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Surrealisme)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的300 ?多件作品,展品類型包括繪畫、雕塑、版畫、超現(xiàn)實主義物品和家具。

該博物館的建成得益于收藏家貝尼亞米諾·列維(Beniamino ?Levi)先生的慧眼。1960 ?年代,列維先生在他的畫廊舉辦了一場超現(xiàn)實主義展覽,從而結識了達利。他對達利的早期雕塑著迷,并鼓勵達利再次以雕塑形式詮釋其藝術語言。隨后還委托達利根據(jù)其最著名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作創(chuàng)作一系列青銅雕塑,他也因此成為了達利青銅器雕塑作品的專家并聞名于世。

達利因其著名的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而被認為是西班牙20世紀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與畢加索(Picasso)和米羅(Miro)齊名。他于1904年出生在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北部的菲格拉斯(Figueras),由于從小受印象派(Impressionism)和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影響,達利愈趨于被立體主義(Cubism)和先鋒派運動(Avant-garde movements)的創(chuàng)作方式所吸引。

1920年代初期,正值巴黎達達主義(Dadaism)鼎盛時期,達利被馬德里藝術學院圣費爾南多學院錄?。⊿an ?Fernando ?Institute),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統(tǒng)的美術教育。但達利不滿于此,他對教授的能力提出了質疑,同時參與了1922年學校學生的叛亂,因此被學院開除。同一時期,他遇見了西班牙杰出的作家洛爾卡(Lorca)和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布努埃爾(Bunuel)。1926年,達利第一次游歷巴黎的時候,機緣巧合下結識了畢加索。
在巴黎,達利會見了由布勒東(Breton)、埃盧亞德(Eluard)、馬格利特(Magritte)和恩斯特(Ernst)為首的超現(xiàn)實主義團體。而后不久,達利也正式加入了他們,并很快成為代表之一。1929年夏天,埃盧亞德和其妻子埃琳娜(Elena)拜訪達利。從此達利便視埃琳娜為其“超現(xiàn)實主義繆斯”,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啟蒙者。達利在開啟了一系列創(chuàng)作之后,也首次于巴黎展出其11幅畫作。

二戰(zhàn)期間,達利居住在歐洲。在1940-1948年間,達利旅居美國進行創(chuàng)作。1941年,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為達利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回顧展。1942年,達利出版了他的自傳《秘密生活》(Secret life)。
1961-1970年間,達利的創(chuàng)作激增:他為著名書籍撰寫和插圖、為歌劇創(chuàng)作設計裝飾品和服裝、顛覆電影、提出新理論、雕塑、繪畫、設計珠寶和家具等,同時科技與藝術相結合更是成為了他的創(chuàng)作方向,他對空間和三維的研究也使他進入全息攝影的研究中。

在達利的創(chuàng)作中,有兩個關鍵詞:“塑造”(modeling)和“重塑”(transforming)。他的雕塑是他一生主要的創(chuàng)作方向之一。
達利對使用不尋常材料的“物體”十分感興趣,他試圖用這些現(xiàn)成的物品傳達潛意識、夢境以及感受,因此他賦予了這些物品“象征性功能”,同時他也把這些物品“符號化”。達利根據(jù)畫作進行構思,利用“失蠟鑄造”的工藝制作青銅雕塑,表達了諸多主題,如記憶的持久性、時間的輪廓、長頸鹿的維納斯、致幻的斗牛犬、太空金星、愛麗絲夢游仙境和太空大象等。流淌的時鐘、維納斯、螞蟻、雞蛋和抽屜等具象的實物作為達利創(chuàng)作的關鍵詞貫徹其中。
關鍵詞I:流淌的時鐘(SOFT WATCHES)
達利常說,“時間靈活性的具體化表達和空間具有不可分割性……是一種流動的表達?!睍r鐘的柔軟度也代表了時間的速度,雖然在科學定義上是準確的,但在人類感知上卻有很大的不同。達利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某日飯后,當他端詳著流淌的奶酪的殘羹時,迸發(fā)出了對于時間與空間以及感知的思考。
《時間簡介》(Profile Of Time)
該雕塑的靈感來源于達利在1931年所創(chuàng)作的名畫《記憶的持久性》(The Persistance of Memory)相呼應。畫面中著名的融化的手表首次出現(xiàn),令人過目難忘。當手表在樹上液化時,它形成了一個人的輪廓,強調了人與時間之間無盡的關系。手表出乎意料的柔軟度也代表了精神層面,即時間雖然被認為是精確和固定的,但實際上在人類感知中可能會發(fā)生顯著變化。所有的人都必須屈服于時間的流逝。我們仿佛在時鐘面前看到了達利的形象,他的眼角有一滴淚水滑落,感嘆所有人都必須走過的人生道路。

《時間之舞 II》(Dance of Time II)
從1932年開始,達利便在他的一生中從始至終地描繪這個形象。在這個雕塑中,時間的永恒流動性不僅體現(xiàn)在時間流動,并且會隨著宇宙的節(jié)拍而有節(jié)奏地跳舞。這也表達了一個主題:時間沒有限制,而我們理解的時間是人類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達利的時間是永恒的,時間的“舞動”不為任何人、歷史甚至宇宙而停止。該雕塑揭示了達利對時間的看法以及他認為時間在記憶中固有的重要性。

關鍵詞II:螞蟻(ANTS)
腐爛和分解的象征。達利小時候第一次見到螞蟻,他帶著迷戀和厭惡的心情觀看著被它們吃掉的小動物腐爛的殘骸。在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中,達利便將螞蟻作為頹廢和短暫的象征,融入作品當中。
關鍵詞III:雞蛋(EGG)
雞蛋的外觀和礦物味讓人想起達利所珍視的象征,即前世、孕育生命的子宮和重生。
關鍵詞IV:維納斯(VENUS DE MILO)?
《空間維納斯》(SPACE VENUS)
達利通過添加自己的特殊元素來向維納斯的女性形象致敬。該雕塑的底層形式是一尊經典的女性軀干大理石雕像,在其上添加了四個亞元素:一個流淌的時鐘、一塊積木、兩只螞蟻和一分為二的身體。手表掛在脖子上,給予觀者兩個相反的信息:肉體的美是暫時的,而藝術的美是不受時間影響且永恒的。螞蟻提醒著人類的死亡和無常。維納斯被分成兩部分來展示雞蛋,它像螞蟻一樣,是達利人最喜歡的主題,因為雞蛋同樣擁有堅硬的外殼和柔軟的內部。雞蛋是一個積極的象征,代表著生命、更新、延續(xù)和未來。

關鍵詞V:抽屜(DRAWERS)
通過抽屜打開的人體在達利的畫作和物品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探索家中的每個抽屜、衣柜和櫥柜。它們象征著記憶和無意識,表達了隱藏的秘密。
《燃燒的女人》(WOMAN AFLAME)
這件雕塑結合了達利的兩個癡迷:火和帶抽屜的女性形象?;鹧嫠坪跤凶约旱纳砹藷o意識欲望的隱藏,而抽屜代表了隱藏秘密。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并未展露其樣貌,對達利來說,女性的美源于其神秘感。

對于超現(xiàn)實主義的理解,他曾這樣表達:“超現(xiàn)實主義是不切實際的,它除了軟化人,使他們筋疲力盡,使他們的大腦麻木之外,沒有其他用處。超現(xiàn)實主義的物體是為榮譽而生的,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它所包含的思想的榮譽”。
達利的作品以其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令人過目不忘。他將充滿怪誕的形象與卓越的繪畫技巧巧妙結合,他一生都在探索原子科學、古代、文藝復興、煉金術以及宗教等主題。與此同時,達利將繪畫與電影、雕塑、設計、攝影等藝術接軌,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其卓越的才華。
開放時間:
每日10:00-18:00
票務信息:
全價票:13歐
半價票:9歐
語音導覽:3歐
8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