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后,重逢胡旋舞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边@句詩形容的,便是風靡大唐的胡旋舞,意指舞伎們回旋搖擺的速度,連急速的旋風也稍顯遜色。
?
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開辟后,東西方之間的交流日漸繁榮,胡風也開始于中原流行,并在盛唐達到了頂峰。連楊貴妃都在《霓裳羽衣曲》中融入了胡旋舞,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里就曾記載過其中旋轉的動作,贊嘆道:“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span>
?
可惜,一度風靡大唐的“時尚弄潮”胡旋舞后來走向失傳,凝固在了敦煌的石窟壁畫中,無數(shù)人為再難窺見胡旋舞的風采哀嘆、惋惜。
?
好在走過千年后,胡旋舞迎來了一次新的“重生”。
?
日前,《王者榮耀》上線了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的“遇見胡旋”皮膚,游戲中的“貂蟬”化身西域舞伎,單腳立于舞筵之上忘情地旋轉,她的長發(fā)隨著律動的身姿飄揚,指尖牽引著音符跳躍流轉,“貂蟬”所演繹的,正是跨越千年的胡旋舞。

?“遇見胡旋”局外展示
“貂蟬”在游戲中起舞,而參與“遇見胡旋”藝術共創(chuàng)的青年舞蹈家華宵一,將在不久的將來,在現(xiàn)實中演繹由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副教授歐思維編導的敦煌胡旋主題舞蹈。
?
無論在游戲、社交媒體、視頻平臺中,還是藝術世界里,胡旋舞都將再度與人們相逢。
?

盛唐的瑰寶
?
唐開元年間,西域康國、米國、史國等多次向唐朝進貢胡旋舞伎,這直接推動了胡旋舞在唐朝宮廷的流行。之后,胡旋舞在唐朝五十余年盛行不衰。
?
有魅力的文化便有傳播力,胡旋舞便是如此。
?
或許在后人眼中,胡旋舞最令人目眩神迷的是它“急速如風”的律動感,但從岑參的《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中“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見后見回回新”等描述來看,唐朝時期,急促蹲舞、踢踏、旋轉的胡旋舞充滿行云流水的動態(tài)美,且舞姿千變?nèi)f化,帶給人的感官刺激是難以類比的。
節(jié)奏明快、剛勁有力的胡旋舞、胡騰舞都屬于“健舞”的范疇,在它們從西域流傳至中原前,中原地區(qū)以優(yōu)美婉柔、節(jié)奏舒緩的“軟舞”為主。對久觀軟舞的中原人而言,胡旋舞的異域風情或許是難以抗拒的,這種活潑、外放的舞蹈,令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奔放的激情,還有健康的生命力與向上的力量感。

?《國家寶藏》中演繹的胡旋舞
根據(jù)史料記載來看,胡旋舞身體語言的豐富在眾多舞種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它要求舞伎昂頭、挺胸、立腰,將頭、肩、臂、肘、膝蓋、腳全都調(diào)動起來,與奔騰明快的旋律融為一體。可見胡旋舞是完完全全屬于身體的藝術,它彰顯的是身體的美好之感,也是人類本身的活力和生機。
?
唐朝宮廷中,楊貴妃和安祿山都是高度知名的“胡旋舞者”。楊貴妃在《霓裳羽衣曲》中融入了胡旋舞,據(jù)說這支時而輕柔曼妙、時而快速多變的舞蹈,后來還被唐明皇列入了宮廷舞伎的“必修課”;而據(jù)《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晚年胖達三百余斤的安祿山,在唐明皇和楊貴妃面前跳起胡旋舞來,都能疾如風焉。

?
胡旋舞風靡唐朝,不僅是因為宮廷樂舞的推崇,也受社會大環(huán)境所影響。
?
千百年前,在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浪潮推動下,來自西域各國的胡人們紛紛涌入長安,其中波斯的王子、突厥的將軍、粟特的大鱷等皆“僑居”于長安,他們與唐朝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們交往甚密。于是,大唐名流們成為了胡旋舞的“首批粉絲”,長安城內(nèi)的貴婦開始“臣妾人人學圜轉”。
?
宮廷樂舞的推崇,使得胡旋舞迅速將長安城的男女老少都納入了“粉絲范圍”。當時,大街小巷的百姓和各大樂坊的舞伎們,都加入到了胡旋舞的學習隊伍中,在唐朝大型游樂會或舉國歡慶的節(jié)日中,必然少不了胡旋舞的身影。
在盛唐,胡旋舞是一個標志性的流行文化符號,它能引發(fā)社會性癡迷,其實也不止大唐人民“追趕潮流”如此簡單。唐朝人熱愛胡旋舞,在于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擁有足夠的自信,同時,他們又以博大的胸懷包容著異域文化,他們跳動著胡旋舞,也在其中表達著自己的文化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
?
遺憾的是,胡旋舞因歷史浪潮而興,也因其而衰。安史之亂后,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民間往來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胡漢之間裂縫產(chǎn)生,那些僑居中原的胡人也紛紛外遷。至此,胡旋舞在中原地區(qū)失去了持續(xù)發(fā)展的穩(wěn)定根基。
?

今世的“重生”
?
之后,胡旋舞逐漸走向失傳,這一古老的舞蹈,和盛唐一起被留在了歷史長河中。
?
胡旋舞確實失傳了,但并沒有消亡,因為它早已融入中華的藝術大動脈之中。而且有幸的是,總有人在關注它,總有人沒有遺忘它。
?
《舊唐書》《冊府元龜》等歷史文獻帶著胡旋舞走過了千年,而唐朝的文人墨客們也以自己的詩篇留住了胡旋舞,白居易《胡旋女》中那句“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至今仍為人稱道。行至宋代,胡旋舞依然活躍在詩人筆下,如賀鑄曾在《換追風》一詞中道“掌上香羅六寸弓,擁容胡旋一盤中”。
敦煌這座東方世界藝術博物館,則為胡旋舞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畫像。
?
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壁畫《東方藥師經(jīng)變畫》中,藥師七佛佇立的寶臺下,舞伎們腳踩小圓毯、衣帶飄舞、縱橫騰踏,凝視這幅唐代樂舞場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凝視畫中恢弘的場面與瑰麗的色彩,仿佛真的可以重回那個繁華包容的盛唐。

?《東方藥師經(jīng)變畫》
千年黃沙,吹散了《東方藥師經(jīng)變畫》外層所繪的壁畫后,它才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20世紀40年代發(fā)現(xiàn)以來,敦煌一直默默保護著這一初唐畫像,行經(jīng)百年后,這幅壁畫中描繪的胡旋舞,又得以在《王者榮耀》中以“遇見胡旋”皮膚為載體,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走向“重生”。
?
“遇見胡旋”的皮膚故事中,美艷的西域舞伎穿越黃沙來到中原,胡旋舞也隨著她冠絕長安的舞技流傳開來。上元佳節(jié)踏歌燈的盛大場景中,舞伎于臺上急轉如風,臺下喝彩連連,這一歌舞升平的場景,被遠別故土的長安畫師記錄在了盛唐的畫卷中,后來又被繪入了敦煌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