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話八極~(六)八極早期傳承和闖天下伊始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話八極~(六)八極早期傳承和闖天下伊始
甲,八極早期傳承
子、吳鐘時期
1.吳鐘爺后莊科習(xí)武和游學(xué)
吳鐘字弘聲,山東省海豐縣后莊科人,其家富甲一方,據(jù)老人講祖輩擔(dān)任鹽官。吳鐘雍正十年二月初三寅時生(1732年).
(1)后莊科懸賞求師
吳鐘16歲習(xí)武,其父吳天順為其懸賞求師,請師眾多,各支譜記載僅馬勝彪公和老叟夫婦。
吳鐘十六歲請師父馬勝彪到后莊科教10年,太祖拳、少林刀法。
有老叟夫婦(二人都武藝高強(qiáng))來到后莊科應(yīng)聘,教飛虎拳及器械三年,老叟據(jù)馬鳳圖公記載為張公,老叟的師父是夫人的父親~岳父,漢族,老叟張公曾在月山寺當(dāng)過教習(xí),即老叟的武藝不是從月山寺所學(xué),是教月山寺。老叟夫婦教吳鐘三年,吳鐘融會貫通,老叟夫婦難以再教下去,遂離開后莊科。
(2)吳鐘爺游學(xué)
吳家請后莊科附近拳師難以承擔(dān)教誨吳鐘技藝,吳鐘就游歷名山大川,尋訪高師。也是拜師眾多,拳譜記載最主要是少林寺當(dāng)家老禪師和梭羅寨賴魁元公。
吳鐘攜巨資有嵩山少林寺(當(dāng)時的南少林),拳譜記載八極拳在少林寺自古發(fā)跡沒寫具體朝代,吳鐘和少林寺當(dāng)家老禪師學(xué)八極架,八極拳、氣功、行者棒等三年。
吳鐘32歲下山,游至陜西延安府梭羅寨,拜賴魁元為師學(xué)六合大槍三年。
2.吳鐘爺訪友
吳鐘35歲到津門設(shè)場,沿海河教場到津南咸水沽,師父賴魁元派弟子皮虓來教吳鐘飄搖刀。吳鐘與三位武林國手換藝,康德力的俞公棍(把棍頭),李章的扣子拳,劉三閃的南八極、八極拳。羅疃李貴章譜,記載八極架,八極拳和南八極、八極拳,兩部分。
3.吳鐘爺三個傳播地
(1)天津咸水沽
吳鐘和好友一起在咸水沽四年。1766~1770,弟子如鯽,都半途而廢,口傳資料記載的弟子蕭某。
吳鐘在直隸、山東以保鹽鏢為業(yè),期間回后莊科成家立業(yè),40歲得獨女吳榮。
(2)海豐后莊科(現(xiàn)慶云)
吳鐘在家鄉(xiāng)后莊科設(shè)把式房,1770年后,保鹽鏢返鄉(xiāng)小住即教子弟和附近青年,弟子眾多,以獨女吳榮為代表,拳譜記載其大槍聞名遐邇。
(3)滄縣孟村鎮(zhèn)
吳鐘保鏢結(jié)束后,晚年于1791年在孟村鎮(zhèn)與吳永相遇,吳永被折服,吳永、丁孝武等把吳鐘請孟村鎮(zhèn)設(shè)場,弟子吳永(榮)、丁孝武、吳鐘毓等30多人,吳鐘在孟村鎮(zhèn)傳藝16年,以大槍吳永(榮)為核心弟子。
4.吳鐘建立八極武學(xué)體系
吳鐘爺保鏢生涯幾20年,在保鏢實踐中建立武學(xué)體系,以六合大槍、飄搖刀、八極拳為核心。
丑.二世祖時期
1.二世祖在后莊科、孟村鎮(zhèn)的傳播
吳鐘弟子眾多,各支拳譜分別記載者唯有后莊科吳榮,孟村鎮(zhèn)吳永(榮)、丁孝武、吳鐘毓等四人,為二世四杰。
(1)二世祖孟村鎮(zhèn)大槍吳永(榮)(大槍吳二爺),遠(yuǎn)近馳名,風(fēng)起云涌,弟子眾多,有考武科舉的,有練習(xí)拳槍傳承闖天下的。大槍吳永(榮),入室弟子十幾名,孟村鎮(zhèn)~王世同,王長錫,焦文明,族人吳連成,吳靈春,族侄吳楠、吳梅、吳坤吳愷,孟村鎮(zhèn)楊德元,高名山等。羅疃村李大忠(也得丁孝武傳授),羅疃村張克明(也得吳榮傳授)等。
(2)二世祖丁孝武傳族人丁懷德,丁占田,丁上坡、羅疃李大忠
(3)二世祖吳榮(大槍吳榮)傳后莊科子侄族人、羅疃張克明(過門徒,得意弟子),其師弟吳永(榮)、丁孝武的弟子們也得過她的獎掖。
2.吳鐘、吳榮終老后莊科
吳榮二世祖在后莊科招夫入贅,給吳鐘養(yǎng)老送終,吳鐘90歲仙逝后莊科。吳榮子吳邦安、吳邦寧,孫吳恩元,續(xù)吳鐘香火。吳榮約于1856年左右卒于后莊科。
寅.三世祖在孟村鎮(zhèn)和羅疃傳播
1.三世祖其中王世同、王長錫、李大忠、張克明,有四杰之譽(yù)。
2.三世祖王世同,吳梅,吳愷,李大忠,張克明,譽(yù)為五夫子(泊北譜記載)。楊德元考取武舉人,(滄縣志)軍隊六品軍官。
3.三世祖開始,吳鐘八極拳分成眾多支系,按地域分成孟村和羅疃兩大區(qū)域。其中三世祖羅疃大槍張克明系升華為開門八極硬架體系。
(1)三世祖滄縣孟村王世同、王長錫~丁福泰、尹良田、曹井田、劉虎臣
(2)三世祖滄縣孟村吳梅~張永泰、張云漢、吳世科(子,號春爺)、王榮
(3)三世祖滄縣孟村吳愷~吳寶璿(侄子)、吳麟書(整理好官招六十四手)、吳寶瑞(三世吳坤次子)
(4)三世祖滄縣羅疃李大忠~杜鳳元、張化龍、李貴章(子,整理民國九年武譜)?
(5)三世祖滄縣羅疃張克明開門八極拳硬架~黃士海(八極要領(lǐng)歌)、馮某(行七)、張景星(子,著八極拳武譜,闡釋開門八極精義)
(6)三世祖滄縣孟村丁懷德~丁萬和
(7)三世祖滄縣孟村丁上坡~丁云水(子)
(8)三世祖滄縣孟村吳坤(去世早),兒子吳寶璋、吳寶瑞,到師叔吳愷家學(xué)老架,起后人叫一級架,吳寶璋又到羅疃三世張克明師叔家深造,學(xué)開門八極硬架的小架(其后人叫二級架)、八極拳(其后人叫單打)。
卯.四世祖在滄縣、鹽山的傳播
(1)鹽山尹家莊:四世尹良田公~尹殿元、尹殿輔
(2)滄縣程家林:四世曹井田公~曹長安、曹長信、強(qiáng)瑞清(民國二十年譜)
(3)滄縣王官屯:四世劉虎臣公~季云龍
(4)鹽山泊北:四世張永泰、張云漢二公~張九河、張云鵬
(5)滄縣羅疃:四世黃士海、張景星二公開門八極硬架~王鐘銓、侄張毓璞、趙花蘭趙竹蘭,李書文(八極口訣譜,八極總歌,六合大槍歌),子張毓衡(民國二十四年譜),韓化臣,馬鳳圖(八極拳三字經(jīng)),馬英圖
(6)鹽山大王莊:四世杜鳳元公~孫連文、王錫慶
(7)滄縣楊村:四世張化龍公~張益三。。。
(8)滄縣羅疃:四世李貴章公~子李萬成,趙元起,李鳳祥,王錫慶(過門徒),張慶恒(協(xié)助李貴章公抄錄書寫民國九年譜)。。。
(9)滄縣孟村:四世丁云水公~丁蘭
(10)滄縣孟村:四世吳寶瑞~子吳會文
(11)滄縣張沙王榮(行二)~李恒山,李福林,黃煥章
4.三世四世時期,孟村鎮(zhèn)和羅疃村,成為八極兩大傳播地,后又開枝散葉,八極拳在滄州地區(qū)傳播漸成燎原之勢,羅疃村青出于藍(lán),成為傳播極盛之地,闖天下的核心。
乙.八極先賢闖天下伊始
1.一世祖吳鐘,保鹽鏢維生,有神槍之號,享譽(yù)大江南北。
2.三世祖時期
三世羅疃大槍李大忠(吳永、丁孝武傳授)、三世羅疃大槍張克明(吳永、吳榮傳授)和孟村鎮(zhèn)三世武舉楊德元為吳鐘之后八極闖天下之先驅(qū),皆入選滄縣志。
(1)據(jù)羅疃李家口傳資料,羅疃李大忠隨南皮張游京師一帶,又據(jù)滄縣志記載,李大忠在同治七年帶領(lǐng)羅疃一帶民團(tuán)鹽山抗捻,保衛(wèi)家園,入昭忠祠。
(2)羅疃大槍張克明為狀元公張之萬護(hù)衛(wèi),跟隨張之萬辦團(tuán)練 ,軍中剿捻身經(jīng)百戰(zhàn),滄縣志記載其槍法馳名遐邇,清江戰(zhàn)役有功得賞則讓與弟子,人格高尚。
(3)孟村鎮(zhèn)三世楊德元考取武舉,在江南擔(dān)任軍官。
3.四世祖時期
(1)尹良田、曹井田、劉虎臣在京津保鏢活動,尹良田換藝得六合大槍。
(2)泊北四世張永泰,率領(lǐng)泊北一帶民團(tuán)鹽山抗捻,力竭陣亡,入昭忠祠,英勇事跡留存鄉(xiāng)里。
(3)羅疃四世大槍黃士海跟隨狀元公張之萬進(jìn)京師,后又到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剿捻,身經(jīng)百戰(zhàn),獲六品頂戴,號蓋京城、京南霸北、黃天霸、大槍黃四爺。
(4)泊北張四飛刀張云漢在東北保鏢活動。后入駐奉天左寶貴將軍軍中任教官、軍官。
(5)四世祖羅疃馮七爺,護(hù)衛(wèi)跟隨張之萬入軍隊剿捻。
(6)羅疃四世大槍張景星任駐扎天津淮軍教習(xí)、中華武士會教習(xí)(三老之一)、皖軍駐扎南昌部隊將軍的西席。
(4)八極先賢闖天下,走出滄州,走向京師,走向津門,走向東北,走向江南?;蛉胲娐茫虮Pl(wèi)家鄉(xiāng),或入鏢局,或為大戶護(hù)院鏢師。尤其是三世之杰張克明、四世之杰黃士海,跟隨狀元公張之萬入軍旅闖天下,是早期游歷地域最廣的先賢。
這一時期,八極聲名益顯,闖天下先賢居功至偉矣!
(松花江畔~鞠長輝整理)(三牛,正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