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xué)-胸部查體1

【胸部體表標志】
1.骨性標志

2.人工劃線
1)前正中線:胸骨上窩到劍突最下端的連線;
2)左鎖骨中線:
(1)標記左側(cè)鎖骨胸骨端和肩峰端,A尺0刻度對準胸骨端,平行于患者冠狀面,指向肩峰端。
(2)B尺過肩峰端,垂直于冠狀面,與A尺交叉。
(3)取兩尺交叉點與胸骨端連線的中點,投影至體表,過該中點做平行于前正中線的平行線,即為左鎖骨中線。
3)肩胛線:過肩胛下角,與后正中線平行的線。
3.自然陷窩
1)腋窩、鎖骨上窩:淺表淋巴結(jié)觸診;
2)胸骨上窩:后側(cè)為氣管;
3)“三凹征”: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向內(nèi)凹陷,見于吸氣性呼吸困難。
4.解剖區(qū)域:

一、視診:胸廓、胸壁、呼吸
1)胸廓

2)胸壁
(1)胸壁淺靜脈:上腔靜脈阻塞時明顯充盈扭曲,血流方向自上而下
(2)蜘蛛痣等
3)呼吸


二、觸診:胸壁、胸壁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
1)胸壁

2)胸廓擴張度
(1)觸診方法:
a.坐位前部,雙手拇指位于劍突兩側(cè),四指輕貼于胸部。深呼吸,觀察兩個拇指的分開情況。
b.背部,雙手拇指位于第10后肋水平脊柱兩側(cè),四肢貼于胸部。
(2)判斷:

3)語音震顫
(1)原理:發(fā)聲→聲音傳至氣管→支氣管樹→肺泡→胸廓→感知胸廓震顫
(2)方法:患者重復(fù)說“yi”,手掌尺側(cè)觸診,比較兩側(cè)震顫異同點。
(3)順序:由上到下,先前后背,左右交替(交叉雙手對比)

(4)判斷:

4)胸膜摩擦感:呼吸時在胸壁觸摸到的粗糙摩擦感,吸氣相敏感;
(1)機制:胸膜炎癥,胸膜粗糙,兩層胸膜相互摩擦
(2)大量胸腔積液時無摩擦感。
參考:
物理診斷學(xué)(第四版)-北京大學(xué)醫(yī)學(xué)出版社
診斷學(xué)(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本文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