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流浪地球》電影劇情設定的兩個問題討論

[em]e251[/em]最近看完《流浪地球》第一部和第二部,我有點些簡單想法[em]e400635[/em];
[em]e10277[/em]其實類似《流浪地球》系列這種星際移民題材的文藝作品,在以前也有很多,但是我這里就對《流浪地球》這里的一些不合理設想做些推測(殲-20的垂直起降改型、行星發(fā)動機推力功率問題和破壞地層結構問題、太空電梯的材料學問題之類的早就有人分析過了,我就不說廢話了)。
1.在電影中的moss作為數(shù)字生命和人工智能的產(chǎn)物,實際上也是火種計劃的絕對擁躉,這種自導自演一系列危機的失控人工智能,實際上是違背人類開發(f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阿西莫夫三定律的典型后果,如果人工智能發(fā)展到能夠反過來控制人類決策、甚至于奴役人類,那將是災難性的。[em]e248[/em]不過在可遇見的未來,技術層面上還是只能手搓更多的人工智障,但是人工智障能制造出的問題同樣很要命(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客機飛控程序失效等等)。 2.關于電影中的“火種計劃”的合理性問題:電影中的領航員空間站裝載一部分人類精英分子(包括宇航員等)和已知能找到的所有生物資料,來執(zhí)行到另外一個類地行星重建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文明的計劃,實際上就是美國實踐過的失敗項目“生物圈二號”(人教版生物教材里面有提過)的翻版。且不論拋棄地球絕大部分人口,為一小部分精英私自叛逃的倫理問題,所有這些裝載在飛船上的資料能否重建類似地球生態(tài)圈那樣的巨型復雜系統(tǒng)?類地行星是否具備類似地球的自然條件供人類存活?最根本的問題是:人類對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是否足夠深入,以至于能用工程技術去復制它?至少在可遇見的未來,保護地球這個唯一的生存家園,是所有人類可行的共同選項。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流浪地球》系列還是目前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我還準備二刷第二部[em]e10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