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文學考研知識點(魏晉南北朝文下篇)

⑤“蘭亭雅集”和《蘭亭集序》
“蘭亭雅集”,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于會稽郡山陰之蘭亭(現(xiàn)浙江紹興西南)舉辦修禊集會。有謝安、謝萬、孫綽、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等40多位名士參加。會上共得詩37首。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瑯瑯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短m亭集序》 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于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活,富有表現(xiàn)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殤”和“修禊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⑥《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自傳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xiàn)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當;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動的藝術形象;行文簡潔,絕無虛詞矜譽。
⑦“沈詩任筆”和“吳均體”
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謂無韻之文?!对娖贰?卷中:“彥升少年為詩不工, 故世稱沉詩任筆,昉深恨之?!?/p>
吳均《與宋元思書》辭筆工麗而不拘忌,傳神地寫照江南山水的清秀之美,在書信體中以描摹山水為歸趣?!皡蔷w”的古氣,是對齊梁翰藻的一種變化和對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文學的一種回應。
⑧《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于一身的名著,簡稱《伽藍記》,為北魏人楊衒之所撰,成書于東魏孝靜帝時。書中歷數(shù)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 , 分城內(nèi)、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guī)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與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一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洛陽伽藍記》在結構上采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書合本子注之體,即正文與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內(nèi)容組織得有條不紊。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濃烈的北魏舊臣意識,故都伽藍不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國運象征。作者在語言上善于使用整齊的句法,主要為四言,有時也適度利用四六駢句,又能發(fā)揮散句的長處,節(jié)奏感與字由韻律得以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了典麗而清拔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