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個藩屬國:1947年才停止進貢,至今表示永遠支持中國
華夏民族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石器時代開始古人便一直走在提升的道路上,不論是提高生存能力還是創(chuàng)造豐富文化,華夏祖先們都能做到鍥而不舍。
若沒有這份堅韌不拔的毅力想必華夏民族永遠不會成為東方古國,華夏文明之所以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國家的看好。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華夏文明的神秘感,以及華夏文明的不可替代性,雖說每一種文明都值得人們尊敬與學(xué)習(xí),但華夏民族的精髓卻再無人能夠復(fù)制。
縱使華夏民族后面遇到列強的侵略,民族之魂仍舊留存于每一位華夏子孫心中,這便是華夏文明連續(xù)千百年來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當(dāng)封建時代逐漸步入鼎盛時期后,坐落在東方大地周圍的部落民族便紛紛登門示好,比如如今的日本在唐朝時期便與華夏民族關(guān)系匪淺。

現(xiàn)在日本的許多文化產(chǎn)物也均是從唐朝文化中引進,足以見得華夏文明對整個亞洲古代的影響力,相信很多人對藩屬國這個名字并不陌生。
所謂的藩屬國便是依附于某個強國的小國家,這些小國家對強國的忠誠度往往令人瞠目結(jié)舌,各大影視作品中都演過藩屬國進貢的場面。
這是出于對強國的畏懼同樣更是臣服,極其有利于鞏固強國的外在霸氣形象,細數(shù)那些歷史上向華夏民族進貢的藩屬國。

其中還有真一個國家堅持到新中國成立的兩年前,該國至今都明確表示會支持中國。
強悍國家 坎巨提
封建時期的華夏便是這樣一種存在,人人畏服的強悍國家既是依靠更是威脅,典型的恩威并施是華夏民族的生存之道。
眾所周知近些年中朝關(guān)系始終處于溫和狀態(tài),新中國成立后華夏百姓仍不忘初心,歷史上的華夏民族便無數(shù)次將助人為樂的精神發(fā)揚光大。

而新中國成立后華夏百姓則更加有動力幫助他國,不過這個一直堅持進貢的國家并非朝鮮,而是名為坎巨提的一個邊陲小國。
新中國宣布成立后巴基斯坦雖說承認(rèn)了中國,奈何背后對中國領(lǐng)地仍有著不小非議,這里面坎巨提的存在顯得尤為重要。
從臣服于華夏民族伊始坎巨提對華夏的歸屬感就很是強烈,不管中國遭遇了怎樣的凌辱與欺壓,坎巨提對待中國的態(tài)度依然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