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中醫(yī):6.5望頭面

6.2.1望診-局部望診-頭面
同學們好,下面我們學習中醫(yī)望診之局部望診。
本節(jié)將有海量的病理圖片呈現(xiàn)給大家,其中部分病例圖片,可能會令人不安,但又是課程講解需要,請同學們諒解。

局部望診,是在全身望診的基礎之上,根據(jù)病情和診斷的需要,對病人的某些局部特征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以測知相應臟腑病變情況的一種診法。
局部的望診,我們主要從6個方面來進行學習,望頭面、望五官、望軀體,望四肢、和望前后二陰以及望皮膚。

一 望頭面
首先我們來學習望頭面。望頭面有兩個內(nèi)容:望頭部,和望面部

(一)望頭部
我們先來介紹第一部分望頭部。
頭為精明之府,內(nèi)藏腦髓,為元神所居;
頭為諸陽之會,臟腑精氣皆上榮于頭;
腦為髓海,為腎所主;腎之華在發(fā),發(fā)為血之余。
所以望頭部可以診察腎、腦的病變和臟腑精氣的盛衰。

望頭部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望頭顱、囟門的形態(tài)變化,望頭發(fā)的形色變化,望頭部的異常動作。
????1望頭顱
下面我們來學習望頭顱,
望頭顱,主要是在兒科運用。頭顱的大小異常和畸形,多見于正值顱骨發(fā)育期的嬰幼兒,成為某些疾病的典型體征。
頭顱的大小以頭圍來測量。測量方法是以軟尺,自眉間繞至顱后,通過枕骨粗隆。
頭圍在正常發(fā)育階段的變化為:
新生兒,約34厘米;6個月時約42厘米;一歲時約為45厘米;
兩周歲時約為47厘米;3周歲時約為48.5厘米;
顱骨明顯超過此范圍為頭形過大,反之則為頭形過小。
下面我們看幾張頭顱異常的圖片:
第一張圖片,是頭顱過大。小兒頭顱均勻增大,顱縫開裂,面部較小,智力低下,多屬于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水液停聚于腦所導致的病證;
第二張圖片,是頭顱過小。小兒頭顱狹小,頭頂尖圓,顱縫早閉合,同樣智力低下。多因腎精不足,顱骨發(fā)育不良所致。
無論是頭大還是頭小,都會損傷智力。

2囟門
下面我們來學習望囟門。
囟門,是嬰幼兒,顱骨結(jié)合不緊,所形成的間隙;
前囟,呈菱形,約在出生后12到18個月閉合,
后囟,呈三角形,約在出生后的2到4個月時閉合。
囟填,也就是囟門突起,多為實證,多因為溫病火邪上攻,或腦髓有病,或水液停聚所導致的病證;
囟陷,即囟門凹陷,多為虛證,多因為吐瀉傷津,氣血不足,或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所導致的病證;
解顱,又稱為囟門遲閉,多見于腎氣不足,發(fā)育不良,佝僂病患兒;

3頭顱的動態(tài)
第三個就是頭顱的動態(tài)。
頭搖,是指病人頭搖不能自主,不論成人或者小兒,都是屬于肝風內(nèi)動的表現(xiàn),或為老年人氣血虧虛,腦神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出來的病證;

4望頭發(fā)
第四個就是望頭發(fā)。
中醫(yī)認為,腎之華在發(fā),發(fā)為血之余。
所以頭發(fā)可以了解腎氣的強弱,精血的盛衰。
正常的頭發(fā),應該為烏黑、濃密有光澤。通常為腎氣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現(xiàn)。

如果,頭發(fā)稀疏,生長遲緩,這是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的表現(xiàn)。
如果,頭發(fā)干枯,稀疏易落,這是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表現(xiàn),多見于疳積的病人;
如果青壯年的白發(fā)、脫發(fā),伴有腰膝酸軟為腎虛;如果伴有失眠健忘,屬于血虛;如果青少年的白發(fā)脫發(fā),沒有其他的伴證,通常是屬于先天,不屬于病證;
斑禿,是見于片狀的脫發(fā),顯露成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頭皮。中醫(yī)認為,斑禿與血虛受風有關,斑禿常常與情志郁結(jié)關系密切。

(二)望面部
第二個部分望面部。
面部,是臟腑精氣上榮的部位,尤其是心之氣血以及心神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之處。所以望面部可以了解神的盛衰,診查臟腑精氣的盛衰和有關的病變。
望面部,主要望面部的色澤和面容。望面部色澤,已經(jīng)在前面的五色診中講述了。此處重點敘述面容的異常。

面容異常,我們從5個方面來論述:
1面腫
第一個就是面腫,稱為面部浮腫,多見于水腫病。
第一張圖,這張小孩顏面先腫,發(fā)病迅速,這屬于陽水。陽水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先腫頭,然后迅速蔓延全身。通常是屬于外感風邪犯肺,肺失宣肅的一個表現(xiàn)。
第二張面腫的病人,除了面部輕度浮腫外,還兼有面色?白,發(fā)病緩慢特點,這屬于陰水。陰水的特點,先腫腳,常以下肢腫為明顯表現(xiàn)。陰水的病變部位在脾腎,是脾腎陽虛,水濕泛溢所導致的病變。
水腫病,可分為陽水和陰水,我們要注意區(qū)別。
陽水的病變部位通常是在肺,陰水的病變部位通常是在脾腎。
陽水病變,通常是屬于實證,陰水,通常是屬于虛證。
陽水病,容易治療;而陰水病,是比較難治的。

2腮腫
第二個腮腫,主要有兩種腮腫,一個是痄腮,一個是發(fā)頤。
痄腮,是指病人一側(cè)或者雙側(cè)的腮部腫脹、酸痛、灼熱,以耳垂處為中心,邊緣不清,按之有柔韌感,伴發(fā)熱頭痛等癥。通常是屬于外感溫毒上攻所導致的病證;
而發(fā)頤,是指單側(cè)顴下頜上之間延至耳之前后腫膿疼痛,潰后流膿。通常是屬于陽明熱毒上攻所表現(xiàn)出來的病證。

3面削顴聳
第三個就是面削顴聳,又稱為面脫。
它是指面部肌肉消瘦,兩顴高聳,眼窩、頰部凹陷。通常是屬于氣血虧虛,精氣衰竭的表現(xiàn),多見于慢性病的危重癥候。圖中我們所見的是子宮癌晚期的病人,所表現(xiàn)出的面脫。

4口眼喎斜
第四個,就是口眼喎斜。
我們介紹兩種,第一種口眼喎斜,無半身不遂,通常是風邪中絡,病輕的一種表現(xiàn);
而如果既有口眼歪斜,又有半身不遂,多為中風病病人,這是由于肝陽上亢、風痰阻絡導致的,病情相對而言比較重;

5特殊面容
第五個特殊面容,我們介紹兩種,
一種是獅面,表現(xiàn)為:鼻柱崩塌、眉毛脫落,多見于麻風病病人;
另一種就是苦笑貌,是指患者面部呈現(xiàn)無可奈何的苦笑樣的癥狀。這是由于面部的肌肉筋攣所導致的,通常見于新生兒臍風,或者是破傷風的特殊征象。
以上是局部望診指望頭面內(nèi)容。本節(jié)課就講到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學中醫(yī)并取得了行醫(yī)資格,其中走了很多彎路,這是暨南大學孫立老師講的課程,我認為這個課程非常優(yōu)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