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52武裝直升機尾翼嚴重損壞仍安全返航 獨特構型提高生存能力
可以說,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已經(jīng)成為俄軍在俄烏沖突中使用的標志性武器。

不過,卡-52在沖突中的嚴重損失,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俄軍在行動中的結果。卡-52在重載情況下出現(xiàn)了一些明顯有異常的飛行特性,并在攻擊時采用上仰方式發(fā)射無制導火箭彈,似乎也證明該機在設計和使用中存在某些問題。但是,它仍然承擔了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對反攻中的烏克蘭軍隊進行攻擊。對于卡-52機組來說,這架直升機的獨特設計很可能在最近一次任務中,拯救了他們的生命。
本文為美國“The Drive”網(wǎng)站“戰(zhàn)爭地帶(War Zone)”專欄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6月19日,出現(xiàn)在社交平臺上的一段視頻顯示,一架卡-52武裝直升機在較低高度飛行時,尾翼被撕裂,殘存部分懸掛在尾梁后方。這架直升機著陸后的一張照片顯示,尾翼扭曲了90多度,但仍然保持連接狀態(tài)。
這段視頻似乎是卡-52的僚機,或者另一架隨同行動的直升機從駕駛艙拍攝的。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視頻的拍攝時間和地點,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拍攝地點位于烏克蘭東南部,因為在視頻開始的時候可以看到黑海的海岸線。

視頻開頭還可以看到一些物品從卡-52上掉落,顯然是機組丟棄的外掛物,但其中也有可能是掉落的尾翼其他部分。
有人稱,機組人員在丟棄外掛物——尤其是副油箱——這是導致尾翼損壞的首要原因,其中一個副油箱因為氣流被吹向尾部,從而損傷了尾翼。僅憑這段視頻無法判斷真實情況如何,盡管四件載荷被丟棄的事實表明,成對掛載的副油箱和火箭巢確實是被機組拋棄的,但這也可能是尾翼出現(xiàn)異常之后,機組才決定丟棄外掛物以減輕機身的負荷。
但是,丟棄的外掛物異常掉落線路,很可能是導致該機尾翼受損的重要原因。

這架卡-52的機頭部分似乎也遭到損壞,風擋玻璃出現(xiàn)破損,前部機身蒙皮也有破損。很可能烏克蘭的防空武器擊傷了這架武裝直升機,但傷勢并不嚴重,沒有達到擊落它的程度。
無論如何,這架卡-52的機組都有理由感謝該機獨特的設計。卡-52關鍵的特征之一就是非常規(guī)的共軸反轉旋翼設計,從而取消了尾槳。而對于傳統(tǒng)構型的直升機而言,損壞尾槳都是極為嚴重的故障。

傳統(tǒng)構型的直升機都會設置尾槳,尾槳會低調(diào)主旋翼的扭矩,如果尾槳停止運行,那么直升機將沿著主旋翼的相反方向旋轉。最理想的情況是,直升機飛行員克服機身旋轉的影響,成功進行迫降。最嚴重的情況是,機身快速旋轉導致空中解體。當傳統(tǒng)構型的直升機的尾槳失去功能時,直升機飛行速度越慢,成功迫降的幾率越高。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采用共軸反轉旋翼構型(兩組旋翼,上下布置,一組順時針旋轉,一組逆時針旋轉)對于武裝直升機而言是很有意義的。當然,它會造成阻力較大、飛行速度較慢的缺陷,但這是妥協(xié)的結果。

盡管共軸反轉旋翼是卡莫夫設計局為海軍艦載直升機量身打造的構型,但他們在設計卡-50/52系列武裝直升機時,仍然采用了這種構型。需要說明的是,該系列武裝直升機還有特殊的生存能力,包括為機組配備彈射座椅。
雖然卡-52經(jīng)常被描述為配備彈射座椅的武裝直升機,但是,這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彈射座椅,而是機組逃逸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并非依靠火箭將飛行員和座椅高速沖出駕駛艙,而是將他們以較低的速度拖出去。

如果卡-52機組需要逃生,飛行員需要首先引爆主旋翼槳轂上的爆炸螺栓讓旋翼脫落,然后將駕駛艙蓋拋掉,再啟動兩個彈射火箭,每個火箭都通過繩索連接到紅星/托米里諾(Zvezda/Tomilino)K-37-800M座椅,將其從駕駛艙內(nèi)拉出。之后,降落傘會自動打開。這套逃生系統(tǒng)可以在飛行速度0~350千米/小時,零高度工作。

至今,我們還沒有在俄烏武裝沖突中看到卡-52機組成功逃生的例子。盡管損失數(shù)量表明,它可能在某些無法通過視頻和照片記錄的場合中成功使用過。
我們尚無法確定這架卡-52尾翼損壞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是一架常規(guī)構型的直升機,那么機組很可能無法安全返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