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醫(yī)師備考-外科-神經外科-顱腦損傷
顱腦損傷
概述:
直接損傷:
暴力直接作用于頭部引起的損傷;
加速性損傷-相對靜止的頭部突然遭受外力打擊,如鈍器擊傷,損傷部位發(fā)生在著力部位;
減速性損傷-運動的頭部突然撞于靜止的物體,發(fā)生對沖傷;
擠壓性損傷-不同方向的外力同時作用于頭部;
間接損傷:
暴力作用于身體其他部位后傳導到頭部所造成的損傷;
高空墜地時外力沿脊柱傳導到顱底,導致顱底骨折;
揮鞭傷為軀干突然運動,頭顱由于慣性發(fā)生過屈或過伸,導致延髓脊髓交界處損傷;
創(chuàng)傷性窒息為胸部受到擠壓,胸腔壓力升高經上腔靜脈傳導,使腦組織發(fā)生彌散性點狀出血;
常見損傷類型:
頭皮損傷-皮下血腫、帽狀腱膜下血腫、骨膜下血腫;
顱骨骨折-顱蓋骨折、顱底骨折;
閉合性顱腦損傷-腦震蕩、腦挫裂傷、彌漫性軸索損傷;
開放性顱腦損傷-火器傷、非火器傷;
繼發(fā)腦損傷-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顱內血腫;
頭皮損傷:
頭皮血腫:
皮下血腫-比較局限、無波動、周邊較中心硬,像凹陷性骨折,可自行吸收;
帽狀腱膜下血腫-不受顱縫的限制、范圍大、較軟、有波動感,血腫小者可加壓包扎、較大者先穿刺抽吸再加壓包扎,已經感染的血腫要切開引流;
骨膜下血腫-受到顱縫的限制、張力高、有波動感,處理原則同腱膜下血腫,但合并顱骨骨折時不能強力加壓包扎;
頭皮裂傷:
銳器造成者創(chuàng)緣整齊,顱骨完整;鈍器造成者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有挫傷,常合并顱骨骨折、腦損傷;
即使傷后24h,只要無感染就可以一期清創(chuàng)縫合,明顯挫裂污染的頭皮要切除,術后予抗生素;
?
頭皮撕脫傷:
大多將頭皮自帽狀腱膜下間隙全層撕脫,有時連有部分骨膜,失血多,容易發(fā)生休克;
顱骨骨折:
按照骨折形態(tài)分為線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洞型骨折;
按照骨折部位分為顱蓋骨折、顱底骨折;
按照創(chuàng)傷性質分為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
顱蓋骨折:
臨床表現:
線性骨折常伴有頭皮挫傷、血腫,但本身靠觸診不能發(fā)現,診斷需X線;
較大的凹陷骨折觸診可捫及,小的凹陷骨折與頭皮下血腫類似,需X線診斷;并發(fā)顱內血腫可致高顱壓,凹陷的顱骨壓迫腦和神經可致癲癇和定位體征;
治療:
線形骨折可不需處理;
凹陷深度>1cm、位于功能區(qū)、骨折刺入腦內、導致癲癇、失語、癱瘓的凹陷性骨折應手術撬起骨折片、摘除碎骨后作顱骨成形;
顱底骨折:
??? 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X線價值較??;
顱前窩骨折:
出血-可經鼻流出,進入眶內形成淤血斑(熊貓眼);
腦脊液鼻漏、顱內積氣-見于腦膜撕裂者;
味覺異常-見于嗅神經損傷;
顱中窩損傷:
腦脊液和血液的鼻漏、耳漏;
顳骨巖部骨折導致面神經、聽神經損傷,骨折線靠內還可累及海綿竇內的顱神經;
顱后窩骨折:
可在乳突、枕下部皮下淤血、咽后壁粘膜下淤血;
9-12顱神經損傷;
治療:
??? 如為閉合性顱底骨折無需治療,出現并發(fā)癥時按照相應原則處理;
腦損傷:
由于顱中窩和顱前窩凹凸不平,在減速運動中不論著力部位如何,損傷總見于額、顳葉前面和底部;
硬腦膜完整者屬于閉合性腦損傷,硬膜破裂為開放性腦損傷;
腦振蕩:
特點為傷后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多小于半小時,可伴有面色蒼白、瞳孔改變、出冷汗、血壓降低、脈弱、呼吸淺慢;
意識恢復后對受傷當時和傷前情況不能記憶,為逆行性遺忘;
可有暫時頭暈、頭痛、乏力、耳鳴等,但一般無神經體征;
無特殊治療,臥床休息5-7天,多在2w內恢復正常;
腦挫裂傷: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最突出的癥狀,傷后立即發(fā)生,持續(xù)時間與損傷程度相關;
頭痛、惡心、嘔吐-頭痛在傷后1-2w明顯,以后逐漸緩解;
生命體征-嚴重挫裂傷導致顱高壓時出現相應變化;
局部癥狀-傷后立即出現與損傷區(qū)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或體征,病變位于靜區(qū)時無定位體征;
輔助檢查:
??? CT-局部腦組織內高低密度混雜影,點狀高密度為出血、低密度為水腫;
治療:
一般處理:
意識清除者可頭高位利于顱內靜脈回流,昏迷者側臥位;
開始3-4日予靜脈營養(yǎng),待胃腸道恢復蠕動后可經胃管補充營養(yǎng);
中樞性高熱可用冬眠低溫治療;
控制腦水腫防止顱高壓;
手術治療:
病灶清除、額極或顳極切除、顳肌下減壓、骨瓣切除減壓;
彌漫性軸索損傷:
頭部受到加速性旋轉外力時,導致的腦內神經軸索腫脹、斷裂;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傷后立即出現的長時間嚴重意識障礙;
眼部變化-單側、雙側瞳孔擴大,雙眼向健側凝視、向下凝視;
輔助檢查:
不能直接顯示軸索損傷,只能以組織撕裂出血作為間接證據;
CT-胼胝體、腦干上端、內囊、基底節(jié)區(qū)小灶性高密度影,CT正常者不除外;
MRI-出血灶為T1高信號、T2低信號,非出血組織撕裂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
致死率、致殘率高,治療無良策;
原發(fā)性腦干損傷:
指受傷當時直接發(fā)生的腦干損傷,不是后來顱高壓造成對腦干的壓迫;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傷后立即出現、持續(xù)時間長;
瞳孔變化-雙側不等大、雙側縮小、雙側散大;
眼球運動-斜視、復視、運動障礙、協同障礙;
錐體束征和去大腦強直;
生命體征-傷后立即出現呼吸功能紊亂,伴有循環(huán)功能衰竭;
輔助檢查:
CT-腦干點狀高密度影為出血;
BAEP異常;
治療:
屬于腦挫裂傷的治療,但預后差;
丘腦下部損傷:
單純損傷極少見,多伴有腦挫裂傷和血腫;
臨床表現:
丘腦下部為自主神經系統的皮質下中樞;
體溫調節(jié)障礙-高熱、低溫;
尿崩-視上核受損;
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
呼吸循環(huán)紊亂-血壓降低、心率減慢、呼吸減慢;
治療:
屬于腦挫裂傷治療,但對特殊癥狀有對癥治療;
尿崩可補充ADH,尿量控制后改用雙氫;
消化道出血,預防為主,早期使用抑酸藥物,出血后含腎上腺素的冰水洗胃;
顱內血腫:
最常見、嚴重的顱腦損傷繼發(fā)病變;
硬膜外血腫:
血腫來自腦膜中動脈,主干和分支都可能由于骨折而撕破;主干撕裂導致的血腫多位于顳部,前支出血多位于額頂部,后支出血多在顳頂部;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進行性意識障礙,原發(fā)腦損傷輕時無原發(fā)昏迷,血腫形成后昏迷(清醒-昏迷);原發(fā)腦損傷略重,傷后一度昏迷,血腫形成后2次昏迷(昏迷-清醒-昏迷);原發(fā)腦損傷嚴重,傷后進行性昏迷;
顱壓增高-頭痛、惡心、嘔吐,血壓高、呼吸脈搏緩慢;
腦疝-瞳孔改變,由于顱壓高導致腦疝,早期患側動眼神經受壓,單側瞳孔擴大,后期動眼神經核受壓2側擴大;嚴重時對側出現椎體束征;
輔助檢查:
CT-顱骨內板和硬腦膜之間的雙凸形、弓形高密度影;
治療:
原則上一旦確診就手術治療,開顱清除血腫、妥善止血;
非手術治療,無意識障礙、血腫<30ml、中線移位<1cm可保守治療;
硬膜下血腫:
血腫來源主要是腦皮質血管,為腦挫裂傷的并發(fā)癥,多見于額極、顳極及其底面;慢性硬膜下血腫機制不清,多見于老年人;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持續(xù)性昏迷、昏迷進行性加重、可有中間清醒期;
顱內壓增高、腦疝;
神經系統體征-傷后立即出現偏癱為腦挫裂傷導致,逐漸出現者為血腫壓迫導致的;
輔助檢查:
CT-腦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混雜密度影,慢性者為低密度影;
治療:
原則同硬膜外血腫,但著力部位和對沖部位都可能出現血腫;慢性者如有癥狀可鉆孔置管引流;
腦內血腫:
淺部血腫多與硬膜下血腫同時存在,深部血腫很少見,為深部血管破裂;
臨床表現:
類似伴有腦挫裂傷的硬膜下血腫;
輔助檢查:
CT-白質內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高密度影;
治療:
原則同硬膜下血腫,一般清除挫傷腦組織和硬膜下血腫后,腦內血腫即顯露;
開放性顱腦損傷:
非火器傷: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銳器傷損害局限,多無意識障礙;鈍器傷類似閉合傷,多有傷后立即出現的意識障礙;
局灶癥狀-多明顯,如偏癱、失語、感覺障礙;
生命體征-銳器傷者多無改變,鈍器傷范圍廣者可有改變;
治療:
防治休克-控制出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
插入顱內的異物不能貿然拔出;
保護突出的腦組織;
清創(chuàng)手術爭取于6-8小時內進行,無污染+抗身素時可延長到72h;
火器傷:
臨床表現:
意識障礙-子彈所致者傷后意識喪失多見,彈片導致者較少;
生命體征-可有顱高壓的相應表現,傷及腦干可出現呼吸循環(huán)衰竭;
瞳孔-單側改變考慮腦疝,雙側改變考慮腦干損傷;
局灶癥狀
治療:
爭取24h內情創(chuàng),使用抗生素時可延長到72小時;
?
?
?
?
?
?
顱腦損傷并發(fā)癥:
腦脊液鼻漏和耳漏:
顱底骨折伴有硬腦膜和蛛網膜撕裂,腦脊液通過損傷的鼻竇或巖骨經耳、鼻流出;容易發(fā)生顱內感染;
臨床表現:
腦脊液漏-傷后立即出現的漏液多有血液,可自行停止,有的在傷后數月、數年才發(fā)生;耳漏多為一側,鼻漏為一側或二側;
顱底骨折表現;
顱低壓表現-頭痛、頭暈,坐位、立位時明顯;
顱內感染-腦膜刺激征;
漏液含糖就是腦脊液;
治療:
清醒者取頭高位,借腦的重力壓閉漏口,促進漏口粘連;
避免挫鼻、用力咳嗽、噴嚏;
手術-持續(xù)4w不愈合、遲發(fā)、復發(fā)腦脊液漏、有感染可能者要行修補術;
視神經損傷:
多發(fā)生于外力直接作用于前額部,伴顱前窩、顱中窩骨折;
臨床表現:
直接損傷者傷后立即出現視力減退、失明,多見于一側;如同側動眼神經未受累則直接對光反射消失、間接存在;視交叉受累表現雙顳側偏盲;
傷后數小時、數日發(fā)生視力減退可能為繼發(fā)性損害視神經;
治療:
部分損傷或繼發(fā)損傷可予神經營養(yǎng)藥物、擴血管藥物;
視神經減壓術-爭取在1w內進行;
?
?
?
去大腦強直是一種臨床危重的現象。是由于病變損害,使大腦與中腦和腦橋間的聯系中斷,影響了上部腦干的功能所致。直表現癥狀為四肢強直伸展,頸后伸,甚至角弓反張,上臂內收、內旋,膝伸直,足尖向下,呼吸不均勻、全身抽搐或肌束顫動以及高熱、出汗等。
去皮層狀態(tài)(上肢內收屈曲,下肢過伸內旋)和去大腦強直(四肢過伸,上肢內旋,下肢內收)。前者說明損害在皮層或內囊;后者是中腦損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