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鄢陵情緣



我的鄢陵情緣

?????吳賢德文/圖
???我和妻子相遇就像大沙漠里的兩粒沙子相遇,是千年修來的緣分,十分難得,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和妻子攜手走過20多個年頭了。
我的老家位于風景秀麗豫南巍巍大別山下,固始縣南部山區(qū)一個偏僻農(nóng)村,妻子老家位于豫東平原具有花卉之鄉(xiāng)之稱的鄢陵縣鄉(xiāng)下農(nóng)村,讓我們兩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兩個相距千里之遙來自農(nóng)村打工者,在鄭州相識結為終生伴侶,從此于鄢陵結緣,成為鄢陵女婿,成為半個鄢陵人。
1999年3月,我鬼使神差地辭去北京某報社駐華東(蘇州)工作站工作,來到舉目無親的鄭州,就職于一家培訓中心,從事招生宣傳工作,妻子當時在鄭州西郊一家幼兒園當幼師,我和妻子能夠相識,應該感謝當年的《東方家庭報》(現(xiàn)在東方今報),如果沒有東方家庭報這個“紅娘”牽線搭橋,我和妻子只怕永遠不可能相識,更不可能結為終生伴侶。
我是個喜歡舞文弄墨和攝影愛好者,結婚后,由于兩個孩子都由岳父母帶大,我和妻子每逢星期天,都會從鄭州乘公共汽車趕到鄢陵鄉(xiāng)下岳母家,帶著奶粉去看望孩子,我的筆下和鏡頭除了家鄉(xiāng)外,又多了一個地方,那就是鄢陵縣,鄢陵成為我第二個故鄉(xiāng)。
每次去鄢陵岳父母家看過兩個孩子后,沒吃早飯的我,寧肯餓著肚子,背著相機,騎上岳父家的電動三輪車,穿越在田間地頭捕捉新聞,返回鄭州后,把圖片配上文字,盡半個鄢陵人的責任,向讀者推廣鄢陵,宣傳鄢陵。
女兒3歲,為了照顧讀幼兒園的女兒,我和妻子把在鄢陵老家?guī)鹤拥脑栏改附拥洁嵵?,岳母照看兩個孩子,岳父在鄭州當環(huán)衛(wèi)工人,我和妻子也很少去鄢陵了,筆下和鏡頭也很少出現(xiàn)鄢陵。
2021年,初中畢業(yè)的兒子,因中招成績不理想,家庭拿不起在鄭州讀高中的高額費用,在親戚的幫助和介紹下,忍痛把兒子送到鄢陵一家中學就讀,學校規(guī)定,每兩個星期,后一個星期五,下午讀兩節(jié)課后放學,星期日上午7.30前返校,每半個月都要去鄢陵。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兒子在早晨7點半之前趕到學校,春夏秋冬,寒冬臘月,寒來暑往,我和妻子凌晨4點鐘起床,做好飯,燒好開水,把兒子叫起床,急急慌慌吃過飯,開車把兒子送回一百多公里之外,兒子在鄢陵縣城就讀的中學。
讓我和妻子欣慰的是,兒子還算爭氣,每次學校無論是聯(lián)考,還是??迹煽兛偸桥旁谌G?0名,為了讓兒子保住學習成績,能夠考個好的大學,每次把兒子接到家,妻子第一項任務,就是耐心做兒子思想工作,在成績面前不要驕傲,一刻都不能放松鉆心學習。
爸爸、媽媽,我已不是那個不懂事的孩子,我已不是那個不努力學習的中學生了,離開鄭州省城去縣城讀書,未必不是件好事,到一個陌生地方讀書,那里沒有我的小學、中學同學,那里沒有你們的溺愛,吃在學校,住在學校,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兒子當不了鳳頭,也決不當鳳尾……兒子在日記中寫道。
兒子大了,兒子懂事了,兒子學習知道用功了,去鄢陵讀書幾個月時間,兒子身重從80多公斤,減至70多公斤,看著消瘦的兒子,我這個當父親的,真的……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三年時間不算長,也不算太短,兒子讀高中三年時間,為了接送兒子,每半個月,必須去兒子就讀學校一次,去鄢陵免不了去鄉(xiāng)下看望岳父母,我的筆下和鏡頭肯定不會少鄢陵。
如今,岳父因為年齡大辭去環(huán)衛(wèi)工人,岳母為了回老家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農(nóng)村的安靜日子,和岳父從鄭州返回老家鄢陵農(nóng)村,除了去鄢陵接送兒子外,逢年過節(jié),多了去鄢陵看望岳父母,多了拍鄢陵、寫鄢陵機會。
轉眼20多年過去,兩個孩子在妻子含辛茹苦培育下,女兒在讀大學,兒子讀高中,一家4口其樂融融,感謝美麗的花卉之鄉(xiāng)鄢陵,為我養(yǎng)育了一位如花似玉勤勞善良的好妻子,感謝妻子為我生了一雙勤奮好學的好兒女。
相見恨晚,相逢是緣,我和妻子相識結伴,我和鄢陵終生結緣,大別山下固始縣是我終生難忘的第一故鄉(xiāng),豫東平原花卉之鄉(xiāng)鄢陵縣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盼望故鄉(xiāng)越來越強盛,盼望故鄉(xiāng)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