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面試真題預測:如何看待留守兒童手機癮問題
我們來預測一道結構化面試真題。
這道預測題的主要命題思路是,從留守兒童手機癮這一現(xiàn)象出發(fā),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題目是一道社會現(xiàn)象題,期望考生能夠給出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道題目難度中規(guī)中矩,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積累。
題目是:
有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情況常見。近七成留守兒童用手機看短視頻,三分之一用來玩游戲,有網(wǎng)友稱,留守兒童染上了手機癮。對此,你怎么看?
建議大家作答思路為,分析問題成因-闡明危害-給出對策。
建議作答如下:
留守兒童染上“手機癮”,既與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有關,又有家庭等多個因素影響,并非問題都出在孩子本身。
一方面,青少年這個階段,自身價值觀念尚未成熟,對于外界誘惑的抵抗力較弱,自控力尚缺,貪玩心理較重。因此本身在接觸到較為新鮮的短視頻和游戲之后,短視頻和游戲提供的獲得感和其中外界事物的具體表現(xiàn),本身就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因素。同時,短視頻平臺等的算法機制,也吸引青少年能夠不斷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另外,由于父母外出務工不在身邊,在父母缺席的情況下,留守兒童一般依賴于爺爺奶奶等祖輩老人進行看護。而老人們監(jiān)護能力較弱,再加上鄉(xiāng)村學校對于孩子的課后約束力有限,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情況。另外,由于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手機作為留守兒童娛樂和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在很多時候扮演著“伙伴”的角色。
留守兒童染上“手機癮”,對于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一方面,長期沉迷于短視頻、游戲等,孩子的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在視力、頸椎和腰椎等多方面會受到影響。同時,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另外來自短視頻和游戲中的一些錯誤價值觀念,會影響孩子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進而耽誤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走向歧途。
解決留守兒童“手機癮”問題,并非是件簡單直接的事,而是需要多方發(fā)力和協(xié)同。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家庭的家長,即便外出務工,也要注意時常跟孩子溝通,定期做好陪伴和通話。同時,留守兒童所在學校和村,可增加課余活動的頻率,引導孩子們開展一些集體活動或者課余興趣小組,引入課外科學課程、興趣課程等,充實課余生活,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另外,可以引入一些公益項目,培育兒童看護隊伍。同時,應加強農村游樂和健身設施建設,推動兒童和青少年友好型村莊建設,提供更多兒童和青少年活動場地和活動空間。
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短視頻和游戲平臺的指導和監(jiān)管,推進防沉迷機制的同時,注重增加更多積極向上、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觀看的內容。
最后,應堅持標本兼治。要進一步加強鄉(xiāng)村振興工作。推動產業(yè)振興,引導更多年輕父母在當?shù)鼐蜆I(yè)、工作,解決陪伴孩子少的問題。進一步繁榮鄉(xiāng)村文化和精神生活,推動文化振興,提供更多文化娛樂形式和活動,豐富村民的業(yè)余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