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用這招收買人心,你將有一本萬利的收獲
《資治通鑒》第一卷 周紀一
【原文】(可直接看解析)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涂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
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后,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乃舍之。
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
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
豫讓曰:“不可!既已委質(zhì)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p>
襄子出,豫讓伏于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譯文】(可直接看解析)
趙、韓、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趙襄子把智瑤的頭骨涂上漆,作為飲具。智瑤的家臣豫讓想為主公報仇,就化裝為罪人,懷揣匕首,混到趙襄子的宮室中打掃廁所。趙襄子上廁所時,忽然心動不安,令人搜索,抓獲了豫讓。
左右隨從要將他殺死,趙襄子說:“智瑤已死無后人,而此人還要為他報仇,真是一個義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庇谑轻尫旁プ尅?/p>
豫讓用漆涂身,弄成一個癩瘡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啞嗓音。在街市上乞討,連結(jié)發(fā)妻子見面也認不出來。
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認出他,為他垂淚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趙家,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就為所欲為,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自殘形體崐以至于此?這樣來圖謀報仇,不是太困難了嗎!”
豫讓說:“我要是委身于趙家為臣,再去刺殺他,就是懷有二心。我現(xiàn)在這種做法,是極困難的。然而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天下與后世做人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趙襄子乘車出行,豫讓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了橋前,馬突然受驚,進行搜索,捕獲豫讓,于是殺死他。
【背景解析】
上文說到,趙簡子去世后,智襄子順利成為晉國執(zhí)政官。為了報當年趙韓魏三家聯(lián)合欺負智家的仇。智襄子借以恢復晉國昔日霸業(yè)的名義,強行向韓魏趙三家索要土地。韓魏兩家勢力弱小,不敢得罪智襄子這個兇神,于是便委屈巴巴答應了對方的要求,然而趙襄子卻是一個硬骨頭,他奉行頭可斷發(fā)不可亂的原則,死活不愿意答應智襄子的要求。智襄子惱羞成怒,隨后挾持韓魏兩家攻打趙家。
在三家聯(lián)軍圍攻趙家之際,晉陽城馬上被攻破。趙襄子情急之下夜里委派家臣張孟談去韓魏軍營游說,便說出其中的利弊關系。經(jīng)過利弊權(quán)衡,韓魏本來是智家陣營的聯(lián)軍,最后被趙家策反。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在晉陽之戰(zhàn)中里應外合攻打智氏,智襄子應寡不敵眾,兵敗身亡。
智伯被韓、趙、魏三家攻滅,他曾受晉國分封的領土被三家瓜分,其中最憎恨智襄子的趙襄子,甚至還把他的頭骨漆成飲具。智襄子的家臣豫讓,在趙襄子掃蕩智家中,僥幸逃到山里。因懷念智襄子往日對其的恩情,豫讓怨恨趙襄子把智襄子的頭顱做成漆器盛酒,于是便發(fā)誓要為他報仇,行刺趙襄子。
1、智襄子是位有才無德的人,為何豫讓能奮不顧身替他報仇?
豫讓早先在平民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推選成為官吏,又不能經(jīng)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里蹭吃蹭喝,人們大多都討厭他。豫讓同時又心高氣傲,總想一步登天。后來機緣巧合成為范氏家族的家臣,然而范氏族長只是把他當一般門客對待,并沒有委以重任,豫讓見范氏族長不識英才便離開了范家,之后又跑去給中行氏做家臣,中行氏依然沒有重用他。
眼見而立之年,依然活得渾渾噩噩,豫讓開始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決定自暴自棄,結(jié)果智氏家族族長,智襄子卻很欣賞他的為人。于是豫讓便離開中行氏,跑到智家做了智襄子的家臣,從此人生一路開掛,智襄子很是器重他,并委以重任,此外主臣關系還特別密切。
雖然智襄子是一個能力特別強,文辭歌賦樣樣精通的人,但是剛愎自用,心狠手辣,沒有人敢去招惹他。在豫讓人生低谷時,居然給豫讓伸出橄欖枝,讓原本自暴自棄的豫讓對美好生活有了向往,同時還為豫讓娶了媳婦。這樣一來,智襄子相當于豫讓的再生父母,為此他對智襄子感恩戴德。
智襄子兵敗被殺,趙襄子為了泄憤,居然把智襄子的頭顱做成漆器盛酒,豫讓念及智襄子當年的知遇之恩,眼看自己的主公被別人這樣侮辱,于是發(fā)誓為其報仇雪恨,就這樣完全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三番五次行刺趙襄子。
常言道,樹倒猢猻散,智襄子作為智家的主心骨被殺,智家被韓魏趙給分掉,識時務者為俊杰,但凡依附智家的人眼見大勢已去便不在做反抗。然而豫讓卻鶴立雞群,通過各種辦法去行刺趙襄子。螻蟻尚且偷生,他卻以死來為智襄子報仇。
原因在于其他家臣,雖然也受過智家的恩惠,但是這些恩惠也只是錦上添花,不足以用生命去報答,可豫讓不一樣。智襄子是在豫讓走投無路,對生活充滿絕望時,拉他一把的人,這相當于雪中送炭。智襄子不僅讓他實現(xiàn)抱負還給予足夠的人格尊嚴。人這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能有尊嚴地活著嗎?在范氏中行氏以及智氏的前后遭遇,讓他對智襄子心生感激。就如同你在單位好幾任領導都不重用你,后來有個領導對你特別信任、重用,你會是什么感覺?和豫讓基本差不多。
2、豫讓第一次行刺,為何趙襄子釋放他?
趙襄子在第一次抓到豫讓后,直接宰了其實是最簡單的做法。但是趙襄子作為政治家、權(quán)謀家,他是想通過這件事,來解決隱藏的危機。
第一個隱患,殺掉豫讓,就會將還忠于智家的人徹底推到對立面。這些人潛藏起來,以后更難對付。如果釋放豫讓,就相當于對外暗示,他趙襄子只跟智家有仇,其他人所做的事情,既往不咎。
第二個隱患,趙氏消滅智氏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智氏的吞并。原來那些受過智氏恩惠的、在智氏手下混飯吃的既得利益派變成了失意派。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些人勢必會鬧事。趙襄子,敢不敢冒著這樣的風險干?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默許既得利益,前提是服從趙氏。
趙襄子這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維度,去看待行刺這個問題。既然將智氏全部殘余勢力消滅風險太大,把對方逼到對立面,而且誰是敵是友暫時無法分辨,不如當前以拉攏人心為主,其他的慢慢來,先完成對智氏資源的初步整合,然后再去蕪存菁。如果一上來就大刀闊斧趕盡殺絕,勢必會造成內(nèi)亂,讓對方勢力反噬。
所以說,趙襄子對豫讓采用“抓、放、殺”等一連串手段,是由其更大地打算的,殺一個人很簡單,但是什么時候殺,結(jié)果卻有天壤之別。
【啟發(fā)】
1、對周圍的人不要錦上添花,要多雪中送炭。
有一句話叫做,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這話來自豫讓。豫讓為智襄子報仇的動機很單純,就像公子光對專諸(專諸刺僚)、嚴仲子對聶政(聶政殺俠累)、太子丹對荊軻(荊軻刺秦王)那樣,就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們這些底層人民,在生活特別無助時,居然有位高權(quán)重者向其伸出橄欖枝并委以重任,這讓人內(nèi)心形成巨大的落差,故而必定對恩人以死相報。
比方說,我家在我們村里算是有點影響力,隔壁鄰居當家的特別老實,他們家在村里沒什么地位,很多人都欺負他們家。我每年回家過年,帶很多禮品回家,順便也給點隔壁鄰居,其實那些禮品不值錢。
結(jié)果每年隔壁阿姨,只要聽說我要回來了,就經(jīng)常把他們家舍不得吃的花生油、大豆油、蔬菜等等農(nóng)產(chǎn)品送給我吃,這些東西去超市買都得好幾百。而跟我家條件差不多的叔伯,每年我回來特意給他們買禮品,他們就感覺是理所當然一樣,甚至還嫌棄東西太多了沒地方放。這就是區(qū)別。
2、凡事以大局為重,耐得住性子。
趙襄子如廁差點被豫讓給殺掉,是不是很危險。對一般人來說,行刺的人被抓到了,是不是當場碎尸萬段?但是趙襄子頭腦很冷靜,因為殺掉豫讓這個無名小卒,輕而易舉。殺了對方不利于對智家殘余勢力的滲透性整合,相反麻煩會源源不斷。
不殺豫讓的好處,其一給對方勢力一個定心丸,我只針對智襄子,其他人無論你做過什么,我既往不咎。同時還認可豫讓的為人,此人與我無冤無仇,之所以敢行刺是因為他忠于智襄子,這樣忠義的下屬是值得尊重的。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