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青年工程師成長,嘉立創(chuàng)始終在場
積蓄了一年多的柴火,點燃了4月的賽場。
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作為備受矚目的競技性機器人比賽,匯聚了全球優(yōu)秀青年工程師。他們用長達一年的時間備戰(zhàn),完成了從硬件開發(fā)到軟件組裝、設計并制造機器人的全過程。
參賽的高校學子們需要將所學的“機器人設計、機械結構、電子控制、信息處理”等知識落地,做出實實在在的機器人產品,去和其它戰(zhàn)隊 “搏斗”,難度可想而知。

過來人曾評價:“機甲大師賽是高校學生在本科期間遇到的團隊規(guī)模最大、周期最長、復雜度最高、技術難度最高、職責分化最細的項目之一?!?br>
為了讓學生們在硬件開發(fā)上無后顧之憂,嘉立創(chuàng)為來自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qū)等多支高校戰(zhàn)隊提供了PCBA制造、3D打印、CNC加工等服務。過程中,也見證了他們通往頂級競技舞臺路上的“獲得與成長”。
曲折多舛的比賽? ?魅力往往在于不確定性
最先拉開序幕的是高校聯(lián)盟賽。按比賽規(guī)則,參賽隊伍需要自主研發(fā)“步兵、英雄、哨兵”三款機器人,參與步兵對抗賽和3V3對抗賽。比賽雙方擁有自己的基地,參賽時間內,率先將對方基地摧毀或是基地血量較多的一方獲勝。

來自太原工業(yè)大學的火線戰(zhàn)隊在山東站的比賽中登場,分別迎戰(zhàn)青島理工大學、棗莊學院、中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威海)戰(zhàn)隊。作為去年山西戰(zhàn)的亞軍,這支實力不俗的隊伍在接連戰(zhàn)勝前三支隊伍后,在與哈工大的比賽中敗下陣來,止步于山東站8進4淘汰賽,過程可謂“曲折多舛”,出現(xiàn)了諸多意外。
3V3對抗賽中,英雄機器人的避震器突然崩壞;
步兵對抗賽時,步兵機器人的云臺也出現(xiàn)了瘋轉的情況;
……
“當時我們真的很著急,整個團隊的心都是吊著的”。

緊張的賽程并沒有留給他們太多時間來整理“遺憾”的心情,需要快速調整心態(tài)、重振旗鼓。
針對操作手、機械組、控制組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問題,隊長帶領大家一起探討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好在一周之后,他們拿下了山西站3V3對抗賽的冠軍,步兵對抗賽的季軍。


比賽的魅力,往往在于不確定性;過程中的波折與失敗,都是通往成功路上最穩(wěn)靠的踏腳石。
因為他們“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出路”。
機器人的每一顆螺絲? ?都要自己擰
機甲大師賽的熱血,跟機器人帶來的視覺沖擊與性能分不開。然而要“從0到1”制造一個機器人,并非一件易事。
它需要從電腦里的一頁零件圖紙、一行代碼開始,融合機器視覺、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機械控制、慣性導航、人機交互等眾多技術學科。每個戰(zhàn)隊的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專業(yè)領域,需要打破學術壁壘組成一個完整的團隊,制造出一輛真實的、能進行對抗的機器人。
參加比賽前,同學們可能未曾想到過,從報名的那一刻起,迎接他們的會是一條經歷無數熬夜、爭吵、崩潰、再振作的旅程。
有隊員說,“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去描述的感情”,機器人上的每一顆螺絲,都是他們親手擰上去的,每塊裝甲板都是他們親自設計、打孔組裝上去的,就像自己的孩子,隊員們了解機器人身上的每一處地方。

不過,“好事多磨”,歷經煎熬之后的收獲總是讓人特別有成就感。
談及這次機器人最滿意的設計時,隊員們脫口而出“是功率控制板”,嘉立創(chuàng)也有幸參與其中。
“嘉立創(chuàng)真的為我們團隊提供了很優(yōu)質的PCB, SMT也非常讓人滿意。我們一共有五塊板子,沒有一塊發(fā)生虛焊的問題,元器件的質量也很好”。
其實,嘉立創(chuàng)一直是火線戰(zhàn)隊成長的見證者,很多隊員從入隊開始,師兄師姐們就在使用嘉立創(chuàng),中途也沒換過供應商。

寫在最后
,時長00:44
熱血滿腔,展少年凌云萬丈;
筑夢滾燙,以沿途星光作賞。
“我們真的很想在大學做好這件事,做出成績,等將來想起時也會覺得自豪。”
“這個不分晝夜、腳踏實地的備賽過程,也會成為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p>
談及熱愛與夢想,這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眼里閃著堅定的光。
他們或歷盡艱辛但屠龍失敗,立志來年再戰(zhàn);
或正一步步走向通往象征榮耀的國賽舞臺。
他們從比賽出發(fā),點燃前行之路!
而嘉立創(chuàng),始終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