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易經(jīng):集大成者,源遠流長
要了解《易經(jīng)》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易經(jīng)》?《易經(jīng)》是什么?所有文獻都這么記載:“易”是群經(jīng)之首。實際上這句話太客氣了,應該說“易”是群經(jīng)之始。

為什么說《易經(jīng)》是群經(jīng)之首呢?因為不管是五經(jīng)或者六經(jīng)都會把《易經(jīng)》擺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經(jīng)之首。實際上它是群經(jīng)之始,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里發(fā)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所以叫做群經(jīng)之始。因此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一起來探討。
《易經(jīng)》是什么?這種答案大概只有中國人聽得懂,外國人是不太喜歡這樣的答案——怎么說都對,但是怎么說都只對一部分,不可能全對。因為《易經(jīng)》太大了,一個很大的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后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得很全,所以為什么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zhí),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jīng)》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易經(jīng)》是怎么完成的?我們按照一般的說法,兩句話:【 “人更三圣, 世立三古”——《漢書·藝文志》。】人有三位圣人,其中一個是伏羲,然后把周文王跟周公他們父子一家人就算一個,然后是孔子。伏羲在什么時候?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叫下古。它所經(jīng)歷的時間非常長,所經(jīng)歷的圣人也很多,所以說起來《易經(jīng)》應該是屬于集體創(chuàng)造的。?我想我們中國人差不多所有東西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很少說是一個人把它整個完成的。
可以說《易經(jīng)》是我們中華民族集大成之作,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就在這里面,并且在不斷的傳承下去。學習易經(jīng)就是在學習國學,在了解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所以我們這一代要復興易學,復興易學就是在復興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