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超高清PDF電子書,古籍掃描版
《永樂大典》超高清PDF電子書主要以高清彩色影像版本 PDF 格式,大部分書籍書籍單頁寬度在 1400 像素以上,跨頁寬度在 2400 像素以上,絕對是超高清的。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全書目錄六十卷,正文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裝成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收錄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種。《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僅存四百多冊八百余卷,散藏于九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三十多個公私收藏機構(gòu)。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 “編輯經(jīng)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過程召集 147 人,首次成書于永樂二年(1404 年),初名《文獻大成》;明成祖過目后認(rèn)為 “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1405 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jiān)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 2169 人編寫。組織設(shè)監(jiān)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fù)責(zé)各方面工作。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 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并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 年)冬天才正式成書。據(jù)《進永樂大典表》稱,全書繕寫成 22877 卷,目錄 60 卷,成書 11095 冊。

《永樂大典》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從知識門類上講,則覆蓋 “經(jīng)史子集” 百家之書,包括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等雜家之言,可謂包羅萬象;從輯錄范圍上講,則 “上自古初,迄于當(dāng)世……括宇宙之廣大,統(tǒng)匯古今之異用”,都被網(wǎng)羅無遺;以數(shù)字而言,則輯錄圖書七、八千種,將明朝皇家圖書館——文淵閣藏書囊括凈盡。文淵閣所藏圖書,到萬歷朝重修書目時,就已 “十不存一”。清康煕時徐乾學(xué)修《大清一統(tǒng)志》時,更已 “寥寥無幾”。因此,《大典》就成了保存這些佚書的獨一無二的寶庫。尤其是直錄原文的編纂方法,使得先秦至明初的典籍得以較為完整的保存,可供學(xué)人輯佚和校勘之用。清代四庫館臣從中輯出佚書 300 多種,加上后來學(xué)者所輯已達(dá) 600 多種,可謂 “輯佚古書的淵藪”。
永樂大典. 散本收集75本,16.2G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本 52 本,2.22G
美國國會圖書館 藏本 36 本,16.1G
總共:34.52G
有興趣的朋友加魏心:i4748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