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博物館 | 留些珍寶在這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館探索編輯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策劃一場屬于回憶的永久展
“可能等你過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了解別人勝過了解你自己。你學會觀察他人,但你從不觀察自己,因為你在與孤獨苦苦抗爭。假如你閱讀,或玩紙牌,或照料一條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對孤獨的厭惡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樣理所當然,如果不是這樣,人類就不會費神創(chuàng)造什么字母表,或是從動物的叫喊中總結(jié)出語言,也不會穿梭在各大洲之間——每個人都想知道別人是什么樣子。”? ——《夜航西飛》
1? ?不完美的“儲藏室”

朋友的口味和親人的音色,你總記得。這一次,讓我們聚焦自己。傾聽屬于自己的珍貴回憶。
我們的回憶是否有被妥善地保管?那些隨著電子設備更換而遺棄的照片和聊天記錄,隨著居所的遷移而丟掉的不再重要的物品,隨著時間滑過而遺忘的片段。這些回憶的儲藏室不夠完美,總要求我們主動或被動的更新。假如有一個可自定義的完美儲藏室,博物館也不再是聚焦“他者”的空間,我們會怎樣排列自己的過往?以怎樣的口吻再次講給自己聽?
回憶永久展希望每位策展人都能在梳理回憶的過程中思考其價值,并能隨時從中獲得新的力量與感悟,將回憶幻化成人生的寶藏... ...
2?回憶或許有些凌亂

把凌亂的回憶分類是個有趣的過程,我們時常在某刻突然回想起某段記憶,但當所有的記憶集體涌現(xiàn),或許會有些手足無措。它既不像自我介紹一樣簡短,也不會像人物傳記般詳盡。挑挑選選的擇出些想要珍藏的回憶珍寶并將它們分類,便是策展的第一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EP1 展示內(nèi)容分類
第一種方式:年齡階段分類
時間分類可能是最普遍的方法,按照時間順序的回憶也最容易展開敘述。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值得珍藏的珍寶,可能是少兒時期最愛的玩具,青少年時期的一封情書或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抑或是中老年時期的一張舊照片。
嬰幼兒0-6歲?
少兒7-12歲?
青少年13-17歲
青年18-45歲?
中年46-69?
老年大于69歲
第二種方式:關鍵詞分類
用關鍵詞打開回憶的開關,只要簡單的幾個字,那些過往便歷歷在目。我試著說出幾個關鍵詞,你聽到回憶的聲音了嗎:
1 那天期待很久的——
2?那一年/那幾個月——
3 那條走過無數(shù)遍的街道
4?收藏很久的——
5?看過/聽過無數(shù)遍的——
6 那幾張熟悉的面孔?
7 實現(xiàn)的或沒實現(xiàn)的目標

第三種方式:情緒分類
也許我們試圖反復回憶起的不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或街道,而是曾身處其中的感覺,當時的笑或眼淚無論隔多久都記憶如新。人的情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喜怒憂思悲恐驚,或者用一種更細致的方式:激動、懷念、懊悔、憤怒... ...
當然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如果曾經(jīng)讓我們瘋狂追逐的依舊鮮活,那便是赤誠的痕跡。如果曾經(jīng)難以釋懷的結(jié)局不再懊悔,便算是成功走出回憶。
情緒展廳意味著更飽滿的情感涌動,讓情緒肆意流淌也是回憶往昔必不可少的珍貴體驗。
第四種方式:大腦組織分類
按照大腦組織分類便會產(chǎn)生四個展廳,分別負責不同類型的記憶。與記憶相關的四個大腦組織:
小腦,主要負責程序性記憶,這種記憶主要靠后天的重復,以及經(jīng)典條件作用獲得。
紋狀體,是前腦的一個復雜結(jié)構(gòu),是習慣的形成和刺激---反應間的聯(lián)系的基礎。
大腦皮層,負責感覺記憶以及感覺間的關聯(lián)記憶。
杏仁核與海馬組織,負責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記憶,也負責情緒記憶。

STEP2 展示方式選擇
為梳理好的展品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是策展的第二步,那些珍貴的回憶以哪種方式再次呈現(xiàn)在自己眼前,讓回憶變得鮮活有趣。以下提供幾種展示方式,可以嘗試對號入座。
1 實物類
?2 文字類?
3 短片類
4 語音類
?5 圖片類?
?6 味道類?
7 空間類
8 數(shù)字類

STEP3 展示地點選擇
最后一步,為它們挑選一個合適的空間。由于這是一場虛擬的展覽,因此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空間都可以用來陳列,收集的回憶放在哪里都是一座博物館。
1 展廳
2 游樂場
3 海邊
4 圖書館
5 天臺
6 虛擬空間
7 電影院
8 只有彩色回憶的黑白空間
9 另外一顆星球

3??事隔經(jīng)年

如果空間永不消亡,我們也可以隨時走進回憶,事隔經(jīng)年,再次看到熟悉的人,事,物以某種形式,我們是否會有新的感觸?如果不再因為空間或內(nèi)存的限制舍棄些什么,我們會選擇如何保留。
頭腦風暴后有些答案已經(jīng)清晰明了,而另外一些則需要交給時間。我們已經(jīng)懂得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藏,而比存儲記憶更重要的是能在現(xiàn)實與回憶之間來去自由。
割舍的未必是想要遺忘的
保留的未必是真實擁有的
而你視若珍寶的回憶永不消散
是唯一可以深信不疑的
參考:
1.邵鵬.媒介作為人類記憶的研究——以媒介記憶理論為視角[D].浙江:浙江大學,2014.
圖片來源:
1.谷德設計網(wǎng) (gooood.cn)
2.Pinterest
作者:大提琴
審稿: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