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百花香






陽春三月,百花盛開,中國最美香村——婺源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值得驕傲的季節(jié)。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油菜花田,烘托著點點梨花、片片桃花,掩映著青山綠水間的粉墻黛瓦,構成一幅醉人的山水畫卷。盡管“書鄉(xiāng)”、“茶鄉(xiāng)”才是婺源的招牌,可熙熙攘攘的人群偏要在這個時候擠進來看油菜花,道路擁堵、賓館漲價也在所不惜。
我的朋友們也來了,每年都是如此,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都要忙于接待。今年更是變本加厲,因為有了個香廠,至少十個人要求我做些油菜花香,有真心的,也有調(diào)侃的,說是“便于時時品聞以懷念婺源”。
用鮮花做香古已有之,但做成可以熏燃的香卻鮮有記載,想想就不容易,難度在于想做成可以熏燃的香要用干花粉,而干花的香氣幾乎散盡,成香無用。
花的香氣來自于花瓣的揮發(fā)油,而且在常溫下就可以揮發(fā),所以我們才能經(jīng)常聞到花香。不管用什么方法把鮮花變成干花,都會損失大量的揮發(fā)油。做出來的香要保住花的香氣,就要在鮮花的狀態(tài)下操作。
八年前一個飄雪的冬天,跟朋友一起來到武漢東湖的梅園看臘梅。陣陣清香沁人心脾,便萌生了做臘梅香的念頭。于是按捺不住,“偷”了帶雪臘梅近百朵,跑回了工作室。將帶雪臘梅放進榨汁機,加適量純凈水,開動機器,連續(xù)轉(zhuǎn)了近一個小時,過濾掉打不爛的纖維,清香怡人的“花汁”就準備好了。這個過程讓我想起了中藥的一種炮制方法——“水飛”,“水飛”是為了保全中藥中的細粉不至于飄走;而我的“打汁”是為了讓鮮花中香氣的揮發(fā)量降至最低
有了“花汁”,后面的過程就輕松了。若做單品臘梅香,要選擇好輔料,純粹的花是不能做香的,要有輔料給花做架構,通過輔料的熏燒,烘出花的香氣,若是直接燒花,就燒焦了。曾經(jīng)有位朋友在我這里拿了三十多種香藥回去挨個兒直接用火燒,很少出現(xiàn)理想的味道,非常惱火,直到今天都不搭理我。
若是做合香,就要想清楚配方。臘梅開在冬至后,自然界陽氣逐漸增強,選擇肉桂、玄參、母丁香等香藥與臘梅配伍,香品會讓人在臘梅香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春風無論做單品香還是合香,最好用手搓香的方式,為裹在竹簽上的香泥包上一層木本香粉,好比為香穿上了外衣,即使存放多年,熏燃時,香氣依然氤氳后來,依此法又做了梅花香、蘭花香……看來,今年要做些油菜花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