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解讀:王家衛(wèi)《一代宗師》的13個劇情主線

2022-02-10 19:15 作者:英語卡卡西  | 我要投稿


【人物】


宮二的原型是誰?


電影里章子怡飾演的宮家二姑娘宮若梅,為了報殺父之仇,斷發(fā)奉道,一輩子不婚嫁不生育。她的原型是民國時代的奇女子們,其中一位是施劍翹。她的父親,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受俘于北洋軍閥孫傳芳,被孫殺死,懸首曝尸三日。施劍翹20歲,立誓復(fù)仇。先是寄望堂兄,落空,又有人用代為復(fù)仇為交換來求婚,她真嫁了,丈夫一路升官,卻老是推脫“時機不成熟”。施劍翹攜幼子不辭而別,自己探得孫傳芳下落,在孫傳芳去天津佛教居士林進香時,用勃朗寧手槍連發(fā)三槍將其擊斃。這成為轟動民國的一件大事。此時距她父親被殺已十年。


王家衛(wèi)認為,宮二這個人物代表了“民國人的剛烈達到的極致”。她是古典的悲劇的典型。宮二有天賦,但生在一個不對的時代。


有一場戲最終沒有放進電影里去,是宮二說:“這個宮家沒有機會因我而勝,只會因為我而敗。因為是我一夜之間把我父親傳給我的絕活都滅了,我打敗了馬三,看起來我好像報了仇,但我同時也把我父親一生的心血都毀了?!边@就是她父親為什么最后跟她說的話是:不問恩仇。老爺子看得很透,第一他肯定知道女兒會出頭,他不希望女兒去冒這個險;另外一個考量是,要是這樣的話,宮家的東西也沒有了。



趙本山的角色多余嗎?


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戲份不多,說的話也是半遮半掩,令許多人摸不著頭腦。王家衛(wèi)說燉蛇羹那場戲,要留意一下丁連山說離開東北是1905年。那年中國歷史上有件大事,就是“北方暗殺團”的吳樾行刺(滿清出洋)五大臣。吳樾、張容那一批北方豪杰,要把滿清推翻,他們以暗殺為方法。梁啟超說那個年代是暗殺年代。推翻滿清的手段,一種是以共和、革命來推進,一種就是最激烈的,暗殺。一明一暗。


因為認為推翻滿清不能用溫和的政治運動,他們必須要用極端手段,就是暗殺。所以丁連山和宮寶森分手的時期,丁連山問,掌一個門戶容易還是浪跡天涯容易。宮寶森說當然是掌一個門戶容易。于是丁連山就說,他就去做那件不容易的事。


這是真有其事的:一個日本浪人叫薄無鬼,在東北奉天大街上,用武士刀畫一個圈,說這是日本領(lǐng)土,進來就死。這是圈套,結(jié)果很多熱血的國人都去挑戰(zhàn),死了。圈越來越大。丁連山把薄無鬼干掉,從此離開東北走進“鬼道”,他也得了外號叫“關(guān)東之鬼”。


王家衛(wèi)說,丁連山跟宮寶森的故事特別動人,但是因為趙本山那個時候身體不行,所以沒辦法把他那條線拍得更仔細。而趙本山自己還一度以為自己演的是章子怡她爹。



宮寶森是張怎么樣的“面子”?


宮寶森是“面子”,接替師兄做中華武士會的會長。中華武士會,明里是武術(shù)救國,暗中就是北方暗殺團。就像日本的柳生家族有“明柳生”和“暗柳生”,明的是將軍家的教練,暗的都是專事暗殺的隱者。


影片中還有一句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宮寶森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初衷,他們第一代的中華武術(shù)會的人說,強國強族,武術(shù)救國。那個蛇羹就是他們的初衷和理念。他們希望把這個理念繼續(xù)下去。宮寶森是一個很偉大的老人,他在葉問身上看到了這個希望,所以他最后承認自己輸了,他說“我把我的名聲借給你”。這就是期望把這個火把繼續(xù)下去。


張震的角色有何用意?


王家衛(wèi)小時候,家下面有一個理發(fā)廳,有很多身懷絕技的高手都混到里面,他們到了香港之后就是地頭蛇。


張震演的一線天,原型其實來自于兩個人,第一個人是八極拳的大師,叫李書文。他出手不留情,但是他人非常懶,他說有用的一招就夠。另外一個就是說臺灣的大師,叫劉云樵,民國時代是一個特工,為抗日做了很多事情,之后到臺灣也發(fā)揚了八極拳。


那個年代,很多人都身懷絕技,有些人能拿到光環(huán),那是因為他有這個機遇。但是沒有這個機遇不代表你不需要做這些事,有些人沒有這個光環(huán),但是一路在保存祖宗存下來的東西,王家衛(wèi)認為這個也是很重要的東西。


張震的戲份雖少,在王家衛(wèi)心目中卻和梁朝偉有著平等的分量——王家衛(wèi)認為,他們都是武功高強,經(jīng)歷苦難,最后都到了香港,都為生活做了并非自己理想的事。最后都開宗立派,但一個有了光環(huán),成為一代宗師,另一個就成了一代理發(fā)師。也就是戲里說的: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時勢使然。


【功夫】




“眼前路”和“身后身”有何奧義?


王家衛(wèi)把葉問跟宮二作為對立面,因為他們是一陰一陽,武功上亦然。宮二說,葉問的詠春拳只有“眼前路”,是指詠春基本上是直線的,最主要的是面對面,遵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宮二的八卦掌,則認為兩點之間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八卦掌會繞圈,走到對手的背后再出擊。這代表了兩種人生態(tài)度,有一種人眼睛永遠都是望著前面,而宮二是永遠看著后面,到最后她寧愿留下,因為她的一生都在回頭。


為什么葉問說“你欠缺一個轉(zhuǎn)身”?因為宮二沒有往前看。




“老猿掛印”威力何在?


宮二打敗馬三,關(guān)鍵的招數(shù)是兩手托住對方下巴推出去,宮寶森死的那場也用這招。王家衛(wèi)希望電影的招數(shù)跟劇情是配合的。他看到形意拳有一手,叫“老猿掛印”,其實很簡單,用膝蓋撞到對手的胸骨,就叫“掛印”,這招是要死人的。馬三那個時候給日本人做事,希望“掛印”,但宮寶森告訴他這一招的關(guān)隘是“回頭”,王家衛(wèi)認為這剛好跟劇情契合:老爺子希望他回頭,但他沒有回頭。宮二那招叫“葉里藏花”,破他的“老猿掛印”。這是文戲武唱。“老猿掛印”中還有一式“回首望月”,就是說回頭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回想,一種反思,但是有些時候也是因為懷舊。




詠春拳是否真的棋高一招?


王家衛(wèi)在開拍前尋訪民間武術(shù)高手的過程里,有的師傅會表示,愿意讓自家功夫出現(xiàn)在影片里,但影片的主人公是葉問,按照一般武俠片的套路門派就得輸給他。但有些師傅就認為這是不能輸?shù)?,輸了他們就是自己門派的罪人。但王家衛(wèi)影片中的武俠世界其實沒有輸贏,電影不是只有一個宗師。最后這些師傅也很信任他,這讓王家衛(wèi)覺得很幸運。





葉問是怎么贏過宮寶森的?


片中葉問和宮老爺子掰餅這一場,一般人不知道為什么梁朝偉一次是掌心向上,一次是掌心向下。要是行家都會知道,掌心向上的叫陽手,一般來說就是“慈悲”——你的重心從地下上來,會傷人不會死人;陰手就是“超度”了。葉問試過陽手,試過陰手,他知道都不是方法,最后用了聽橋,就好像詠春的黏手,也跟太極的推手一樣,就是順你的勁兒,跟著你走。所以其實很過癮的。但是有些東西要內(nèi)行看才會說,“哎,王導(dǎo)還是懂一點哦!”





葉問何以稱“一代宗師”?


廣東佛山人葉問7歲學拳,成了詠春拳名師陳華順的關(guān)門弟子。葉問后來又叫“培德里葉”,因為整個培德里都是葉家的。衣食無憂,讓他可以沉湎于對功夫的喜好,40歲之前,對葉問而言都是春天?!兑淮趲煛氛嬲墓适聫?936年講起,葉問在這一年由兩廣國術(shù)館推舉,與從奉天南下辦引退式的中華武士會會長宮寶森過手,取勝。宮家二姑娘不服,給葉問遞帖相約一決高下,這次葉問輸了??箲?zhàn)爆發(fā),葉問、宮二、一線天……這些當年的武林高手,各自流落。


從清末民國,到抗戰(zhàn),到香港,這是一個大時代,里面發(fā)生了多少事。大時代里,每個人要選擇,有一些人會繼續(xù)往前,有一些人寧愿留下,有一些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所以面對這樣的時代,生活才是最高的高度,不管武藝有多高,生活才是非常難越過的高山,它可以消滅你的意志,蹉跎你的事業(yè)。電影里很多人都可以成為一代宗師,別說宮二、一線天,連馬三也有這個能耐。但最后只有葉問真正越過了最高的高山,走到了最后,把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傳了下去。


當年很多人認為,武功秘籍,每一代傳人不要超過16人,認為不要傳給外人,發(fā)揚光大不是他們的宗旨。但是葉問到香港之后就把這一門發(fā)揚光大了,就有人說他把詠春最古典的精神弄沒了。這也就是為什么說詠春是因他而起,因他而終。但王家衛(wèi)希望葉問是對的,“因為對他來說沒有門戶之見,他認為武術(shù)應(yīng)該是大統(tǒng)?!?/p>


【其他】



何處是“金樓”?


“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這是王家衛(wèi)自己的感悟。影片中葉問出道的“金樓”其實叫“共和樓”。宮老爺子說“我一輩子做成三件事”之前,其實還有另外一段話,但可能太長就沒有在影片中明說。他說:“我那年帶著一幫人從東北,穿著皮襖一路脫,進關(guān)內(nèi),到佛山,進了金樓才知道自個兒是土包子。這里的景是滿室描金一塵不染……但我們不是來嫖的,我們到金樓,是來送一個炸彈?!闭◤検遣淘嘞壬渲频模熘?,就炸了廣州將軍鳳山,民國就此開始。所以這個樓叫共和樓。它是一個風塵之地,但里面都是英雄。


因為少了這段,觀眾會想為什么這些武林中人都在“堂子”里?其實溥儀的退位詔書,也是幾個執(zhí)筆的人躲在堂子里寫的——不能讓人知道,大隱隱于市。




為什么有些人覺得看不懂?


王家衛(wèi)說四個小時才是《一代宗師》能夠完整承載所有人物和情節(jié)的長度。但出品方要求,趕緊拿出一個兩小時的版本。所以現(xiàn)在的《一代宗師》可能在情節(jié)交代上不那么體貼。王家衛(wèi)也覺得有道理:“完全沒看過、不了解時,大家很難花錢去看一部四個小時的電影??催^兩小時版,大家才會有更多興趣。往后也許有機會做出四小時版,愿意看的,可以來過一下眼?!?/p>



結(jié)尾鏡頭有何深意?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落在宮二決意復(fù)仇時停留的佛寺大殿。那是遼寧義縣奉國寺的大雄殿,建于1020年,是遼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1948年遼沈戰(zhàn)役義縣攻堅戰(zhàn),一枚炮彈擊穿大雄殿殿頂,落在佛祖釋迦牟尼佛雙手之中,卻沒能爆炸,只是損傷了佛像右手。奉國寺在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不是熱門旅游景點,因此未經(jīng)近代整修。鏡頭緩緩掃過塵封的佛臺上一盞盞燃亮的佛燈,呼應(yīng)電影里武林前輩囑托后輩的一句詞:“點一盞燈,留一口氣?!蓖跫倚l(wèi)說,“好的東西,某一天還是會保留下來。”


在劇情中,宮二所到的寺廟,是義縣奉國寺。在“參拜”片段的開頭,宮二說出了全片的名臺詞之一:“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作為一個重宗派榮譽的人,宮二以立誓終生不嫁的方式,保留了自身宮家人的身份,并基于此身份,獲得了向馬三復(fù)仇的合法性基礎(chǔ)。但是,這個沒有回頭路的誓言,本身與其父宮羽田的“宗師之道”是相違背的,更與佛門的原則是違背的。宮羽田晚年的宗師之道,用兩個字概括,即為“回頭”,無論是他故意讓葉問一籌,成就后者大宗師的聲名;還是在馬三前來逼宮時,以“回頭”的雙關(guān)語,既點撥馬三“老猿掛印”招式的關(guān)竅,又勸馬三回頭是岸。宮羽田代表的“宗師道”,均是以“用舍行藏”之“藏”為基點,代表著佛教“成住壞滅”的事物觀中“滅”的一面。但這種“滅”,不是“人去如燈滅”,因為這種滅同時又涵攝著“成”,一宗師滅代表著另一宗師生——在劇情中,宮羽田引退之日,即是其將聲名送給葉問,助后者成為南派宗師之時。就仿佛以佛教觀點來看,人之死滅并非斷滅,而會變化為中陰身,在七七日后重歸輪回。因此,宮羽田的宗師道要臻至完滿,“天下無敵”是不夠的,還需要“回頭”,需要大盈若缺,需要成人之美。但宮二卻相反,宮二繼承了乃父的柔拳,心氣卻極剛無比,無論是在葉問成名后單獨找葉問決斗,還是以奉獨行道為代價,一心復(fù)仇,宮二的生命價值只能寄寓于不斷的勝利中,以致于到達了某種“我執(zhí)”的境界。從鏡頭中也可以看出,宮羽田去世后,宮家的門人基本散去,唯有忠誠的“老姜”跟隨宮二了此一生,與乃父天下無敵,門徒濟濟而終死于禍起蕭墻不同,宮二死于抽鴉片煙。由于宮二只能勝人而不能成人的特性,宮二天下無敵后唯一可能的結(jié)局,就是被孤獨與虛無毒死在戶牖之下,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而此時,宮二恰恰背負著這種強大的,對乃父宗師道的反動,懷著因復(fù)仇而產(chǎn)生的強大的我執(zhí),踏入了象征著清凈的廟宇,踏入了象征著“登堂入室”,象征著宗師道的廟宇,這種強大的反差呈現(xiàn)在鏡頭上是一個虛幻的背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乃父之宗師道如尋常五蘊般,隨其身死固終歸于虛幻,但其所留之陰影(例如宮家的榮譽、宮家的仇恨),卻畢生尾隨宮二,驅(qū)策著宮二與葉問交手,驅(qū)策著宮二向馬三復(fù)仇,宮二一生之“苦厄”,難度如是?!叭绐q火宅”,宮羽田晚年心心念念從其中及時抽身,宮二卻為一口氣義無反顧沖入。宮二人生唯一的可能性——在大仇得報后遁入虛無,已在此處的鏡頭語言中預(yù)告得淋漓盡致。


接著,鏡頭中拉過一排陰影,隨后出現(xiàn)的是佛龕前的一排未點上的燈燭,燈在佛教中有深刻的意蘊?!顿t愚經(jīng)》載:貧女以至誠布設(shè)之燈,永久不滅,而王者所點之燈,因心不誠而即滅?!妒艄Φ陆?jīng)》也極言布施燈燭之功德。但是,宮二到達時,這些燈是處在熄滅狀態(tài)的。一方面,暗示宮二此時之訴求,本無功德可言,“所求不善,何必禱神”。另一方面,燈的熄滅也預(yù)示著宮二的“執(zhí)”,也就是其復(fù)仇決心在此刻達到了頂點。從佛經(jīng)通用的譬喻來看,佛燈往往象征著一念之慈悲與圓融之智慧,《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載 :若燈下,即第一戒中護生之法,以繼慈悲之燈也……昔阿泥盧逗入寺盜佛前供器,因燈昏暗,旋剔光耀,睹佛威嚴相好,偷心即歇,懺謝而去。以此剔燈功德, 感報天眼第一?!掇q相分第四中無變異品》載:“是燈光者,即譬圣無分別智。黑暗者,即譬眾生煩惱業(yè),由此燈譬?!钡牵瑧阎鴱?fù)仇之心走入大殿的宮二是無法體會也不能體會這些的,宮二既無慈悲的動機,也沒有慈悲的胸懷,象征佛法的燈對宮二沒有任何的感召意義,因而只能選擇沉默(也就是熄滅)。宮二走入這大殿,在佛前發(fā)誓終生不嫁娶,與其說是來禮佛,更像是為了給自己的獨白選擇一個具有儀式感的背景。不妨如此理解,佛只是宮二“我執(zhí)”的見證人和中介,是“對天發(fā)誓”中抽象的“天”。這道咒的威力,在后來的情節(jié)中得到了呼應(yīng),在亂世中,宮二流落香港以行醫(yī)為業(yè),老姜勸宮二不必執(zhí)著一個其實沒有任何外人知道的誓言,而宮二的回答很有趣:“我知道,你知道,天知道”。


接下來的鏡頭,宮二踏入大殿,鏡頭從宮二的臉切到她的后背。接著,鏡頭轉(zhuǎn)到佛像頭部,接著一直拉到佛像腳下,隨后香燭燃起。有意思的是,拍攝地錦州奉國寺里面供奉的遼代佛像,是過去七佛,并且每一尊佛的造像除手勢不同(及個別佛像頭轉(zhuǎn)角有差)外,均完全一致,從影片來看,宮二所拜之佛,應(yīng)為奉國寺最左端之迦葉佛。有趣的是,迦葉佛在佛教中為過去七佛之六,為釋迦牟尼前世之師。在此處,佛典意義上抽象的“師”與宮二實在的“師”,產(chǎn)生了某種隔空的聯(lián)結(jié),宮二在此禮拜“釋迦牟尼之師”,而目的是為兼“師”與“父”的宮羽田報仇;迦葉佛預(yù)言了釋迦牟尼未來成佛之事,而宮羽田預(yù)言了宮二的人生旨趣(“太像我年輕的時候了”)。此刻,代表著究竟涅槃的佛與代表著快意恩仇的武者,兩重身份在一個陰晦的佛堂中戲劇性地交織,而這種交織的結(jié)果,就是佛前燃起的香燭。此刻的香燭,同時象征著反諷和傳承,一方面,在燭火燃起的這一刻,誓言生效,一個終生不嫁的宮二將永遠被固定在宮家。人之求佛為解脫,為祈福,而宮二求佛為背負,為約束,這種堂而皇之的對抽象的佛教甚至是世俗的佛教的逆煉,無比諷刺地發(fā)生在了一座千年古寺之中。另一方面,火燭在佛教中也象征傳承,例如佛教中之法脈也稱法燈,禪宗記載歷代宗師傳法之機緣機鋒之書籍,稱為燈錄,此處的火燭之明,正象征著某種傳承的發(fā)生,其間所傳者,既是某種宗派身份(“宮家人”),也是乃父“宗師道”的剛強一面,但剛強之道,只能是剛強之道本身,而絕非大成的宗師道——馬三學的是乃父的剛?cè)?,最終卻失之于柔,成為漢奸;而宮二學的是乃父的柔拳,最終卻失之于剛,孤獨終老。諷刺的是,傳承開始之時,即是失傳之時,正因為宮二在此發(fā)下永不收徒的誓愿,宮家六十四手才最終在宮二死后失傳,寧不悲耶。

最后,鏡頭轉(zhuǎn)到宮二在佛前下拜的畫面。此一畫面取從上向下的視角,換句話說,此時觀眾看到的畫面,即是“佛像”看到的畫面。宮二此來,為的是“證道”,但此道非彼般若道,更非宗師道,而只是復(fù)仇之道,本質(zhì)來講,也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從佛像的角度俯瞰之,一方面暗示著佛成功“見證”了這筆交易——宮二與佛,簽下了一張合同,宮二以獨行道為代價,換取了一紙身份與一份決意;另一方面,象征著大慈悲的佛像,在此淪為復(fù)仇的見證人,亦預(yù)示宗師道的沒落,“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宗師道如佛道,當取平等心,清凈心,當讓則讓,當退則退,如乃父般及時隱退,成人聲名——但宮二做不到這一些,正如她自己后面承認的那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她自己只能勉強做到“見天地”,換句話講,宮二只傳了乃父天下無敵的武功,卻沒有傳乃父急流勇退的襟懷,因而,宮二頂多臻至匹夫之勇的最高境界——匹夫之勇的最高境界,也只是匹夫之勇而已。


下拜一節(jié),最后的鏡頭停留在宮二行握拳禮。需要說明的是,宮二禮拜的禮儀,從漢傳儀軌來看是正確的。首先雙手攤開,象征接引佛足,其次曲指握拳,翻轉(zhuǎn)雙手,按地而起,但此處的運鏡,到握拳即止。握拳,在此處可以視為復(fù)仇決意的完成,往深了講,是對孤獨宿命的坦然接納,這一動作反差性地完成在了象征接引佛足的攤手動作后——城東老母無緣于佛,雖釋迦牟尼自出,亦不能度。宮羽田一心要宮二出嫁,以非宮家人的身份遠離江湖斗爭,但宮二的宿命,就是爭一口氣;宮羽田為了讓女兒收斂銳氣,故意讓女兒看到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敗,但宮二的宿命,就是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其奈之何?


故事結(jié)局,宮二對葉問講起她幼年的時候?qū)W戲的經(jīng)歷,“如果我年輕的時候擰著性子把戲?qū)W下去,也會成個角兒?!钡?,宮二是不可能擰著性子的,宮二唯一的命運就是順著性子擰,就是明明白白的頑固,就是干干脆脆的極端。從全片來看,不但是宮二,故事里每個人的宿命:就是把自己的命運走成極端,葉問在淪陷區(qū)一心為一口氣,不肯“吃日本米”,最終使女兒因饑餓離世,馬三一心為地位而斗,斗必用殺招,不留退路。大宗師之所以“大”,是因為想法大(在故事里即體現(xiàn)為“南拳北傳”和“北拳南傳”的野心),但王家衛(wèi)不是在拍金庸式的武俠片——哪怕貴為大宗師,也必須屈從于一個普通人的瑣碎與悲哀,比如,就像普通人在佛寺往來奔走求取富貴一般,“一代宗師”在佛寺三跪九叩,心心念念的,也不過是復(fù)仇罷了。但,又豈有在佛寺求復(fù)仇之理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葉問線的結(jié)局。葉問在香港立足,鏡頭切到香火鼎盛的佛寺,詠春拳經(jīng)葉問而盛,最終傳遍世界,葉問成為了故事最后唯一存活的“大宗師”。但是,有意思的是,葉問終全篇,也未嘗拜過一次廟,未嘗因意氣與人交過一次手,也未嘗殺過一人。






宗師過后,武林何處?


王家衛(wèi)花三年尋訪民間宗師,發(fā)現(xiàn)如今的中國武術(shù)都被體制轉(zhuǎn)變?yōu)楦偧歼\動,沒有門派觀念,都是套路。而沒有門派就沒有傳承,沒有師徒關(guān)系。其實以前中國人說的“手把手教”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些事情是口傳心授,必須要練到某個程度,火候到了,師傅捅一下,豁然開朗。而且現(xiàn)在父母讓孩子從小去練的是跆拳道、畫畫或鋼琴。不少門派中最年輕的弟子,都是50多歲下崗以后才開始練習。


解讀:王家衛(wèi)《一代宗師》的13個劇情主線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晋城| 中西区| 景东| 时尚| 渝北区| 双桥区| 通城县| 庆阳市| 托克逊县| 定南县| 乡宁县| 上栗县| 扬州市| 独山县| 洱源县| 民和| 洪洞县| 奉贤区| 监利县| 轮台县| 灵宝市| 琼中| 漳州市| 外汇| 盈江县| 娄底市| 巫山县| 岫岩| 霞浦县| 岑溪市| 丰镇市| 磐石市| 邵阳县| 台中市| 奉贤区| 南江县| 澳门| 平武县| 平安县| 瑞丽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