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觀后感
電影看了,打算寫一點,又有點想錄成音頻甚至視頻,不過先放個「太長不看」版簡單說下我的看法好了。 ? ?一,3轉(zhuǎn)2是體育類動畫電影目前看來的最優(yōu)解,從《拳愿阿修羅》那種讓MMA專業(yè)運動員訓練師都贊嘆的還原程度,到這次《灌籃高手》幾乎可以當做游戲?qū)崨r甚至某些瞬間(不是最后)可以當成真實比賽錄像,這種真實感是井上追求的,他在《Real》里反復吐槽TV動畫版不真實,渴望的就是這種無限接近于真實籃球的質(zhì)感。重復一次,3轉(zhuǎn)2是目前體育動作類動畫電影最優(yōu)解。 ? ?二,劇情問題不大,但有一個無法調(diào)和的致命問題,就是割裂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這次電影選擇了直接寫全國大賽,而不是真正的The FIRST Slam Dunk。 宮城為主的話,最后應(yīng)該在他悟出「小個子的生存之道就是速度」的時候作為高潮然后結(jié)尾,因為前面鋪墊的一直是他如何在成長中尋找自己的「道」。而且那個BGM響起的時候,配合畫面,就是最經(jīng)典的「我要開大收尾了」的高潮配置。 但全國大賽結(jié)尾的主角是櫻木和他的中投,這點是將近三十年前的既定事實。所以盡管最后「The Shot」可以說是藝術(shù)品級別的表現(xiàn)(別聽那些甚至不一定看過TV的人跟著起哄說什么應(yīng)該響起老BGM,TV版那兩首歌也只在片頭片尾,沒有在這種場合響起的),但從宮城臨場悟道到櫻木這一投,短時間內(nèi)兩次重復的情感撩撥,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兩句詩用同一個字押韻一樣難受。 ? ?這就是身為作者的取舍問題了。你想彌補宮城把《耳環(huán)》拍出來,沒問題,都是你親生孩子。你看不上TV版,所以連這次的名字都叫first,也沒問題,因為你當年的漫畫本來也就不是那個節(jié)奏。但是你選的是全國大賽,是一個既定結(jié)局的故事。我們暫且不去追究在沒有讀過漫畫和動畫的觀眾眼里,要怎么去腦補那些沒有交代的人物,他們的執(zhí)念和動機(比如櫻木,最后才給那一串切片鏡頭,不了解兩萬投集訓的人我很難想象要怎么去共情這最后一投,可能只是覺得「哦這個紅發(fā)運動員也很努力最后投中了」),僅就劇情焦點來說,因為要同時照顧宮城的成長和全國大賽里其他人的成長,不得不分散了大量筆墨去雨露均沾,卻又在最后一投的前后依然按原本漫畫的既定結(jié)局大量渲染櫻木。 ? ?群像戲不是這么寫的,原本漫畫的節(jié)奏是對的,因為漫畫的主角是櫻木,所以才會有在他經(jīng)過見過這一切之后,用最后一投去證道的結(jié)局。 ? ?而電影版用宮城為主角最后還是寫櫻木證道,類似于《魔戒》里山姆自己上火山扔掉了戒指,類似《哈利波特》最后盧娜給了伏地魔最后一擊。 ? ?所以井上雄彥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偏執(zhí)與一意孤行。如果真是如此,就像我前面提過的,何不直接改結(jié)尾在宮城證道時結(jié)束,徹底舍棄掉櫻木結(jié)尾。 ? ?當然,真要有這個考慮,不如踏踏實實從最開始講一個完整的《灌籃高手》故事,無論是原本的櫻木主角,還是改成宮城主角。 ? ?你既然不承認TV版,都叫The First了,干嘛還默認大家是看過TV版就差全國大賽沒看過啊。所以其實你還是清楚大家想看什么,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