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下鄉(xiāng)紅色之旅
南京歷史,源遠流長,歷史之深厚,承載六朝古都之文化底蘊,在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幾日之間,我們小組的足跡遍訪了南京大大小小的一些紅色文化景點,其中又主要造訪了渡江勝利紀念館,梅園新村周恩來紀念館,中山陵等重要的革命歷史紀念中心,在學習和溫顧黨史的同時,加強了紅色基因,宣傳了革命力量,磨礪了斗爭精神。
南京黨史館是一座承載了紅色歷史底蘊的建筑,其外觀看上去猶如一條巨舟,滿載著希望和力量在歷史的長河中破浪而行,黨史館臨近渡江勝利紀念館,館內(nèi)歷史萬千,古老的照片,娟秀的文字,或是影像資料,或是書紙信箋,無一不在訴說著那斗爭奮戰(zhàn)的種種過往。場館的大門上,是鄧小平同志留下的墨寶,那“渡江勝利紀念館”六個鎏金大字,配上革命的一抹紅色的底,猶如初升的紅日,猶如漫天的星辰。鮮紅,是革命的底色,是青春最靚麗的風采,是無數(shù)前輩們用血澆灌出來的偉大革命勝利果實;金黃,是豐收的顏色,是稻谷被充盈的穗實壓彎的燦爛,是秋天滿街的梧桐,是奔涌的黃河,是生命的顏色。一座館紀念一座城,一座城養(yǎng)活一城人,即使是在場館之外,很多南京的老一輩人看到渡江勝利紀念館的那一刻,還是會忍不住的泛起淚花,遍歷過斗爭之艱難方識勝利之甜美,對比往昔之艱苦,方知當今之榮盛,我們的美好生活,這種再無衣不蔽體,食無裹腹的生活,才是老一輩革命先烈們?yōu)橹畩^斗的終極目標!
在梅園新村周恩來紀念館,該歷史遺址雖然處于南京的鬧市區(qū),但是人們路過此地的時候都會自覺的將說話的聲音壓低幾分,這幾分中帶著三分敬重,三分肅穆,和四分的驕傲,路過此地的人大多是梅園附近的居民,周恩來雖然不在梅園了,但是他留給梅園的精神卻早已傳承了下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梅園居民們?!爸芏鱽?,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這是習總書記在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上的講話,是的,周恩來留給梅園的不僅僅是那些辦公桌椅或者是那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精神,是歷史的,更是時代的。渡江勝利紀念館館長吳小寶曾在梅園新村紀念館工作近30年,他在所著的《贏得人心的較量——周恩來與國共南京談判》新書首發(fā)式上表示,期盼讀者在閱讀中了解這段歷史的同時,更能從書中汲取精神力量。周恩來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深刻具象與真實寫照,像一盞明燈,照亮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
最后是中山陵,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他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從此中國進入了主權(quán)在民的時代,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紀元。他的陵寢也顯得恢弘大氣,向天下展示了他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作出的杰出貢獻,在中國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體中華兒女景仰。長達392級的花崗石階梯,象征著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8個平臺,象征著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我們?nèi)r正值旅游旺季,游客絡繹不絕,往來不斷,但是整個中山陵中缺從未有商販大聲吆喝之聲或者是游客大聲喧嘩之聲,在這塊神圣而莊嚴的陵寢邊上,每個人都保持著安靜,心懷敬畏和尊重的表達著對這位先驅(qū)者的無盡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