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蘇聯(lián)哈巴羅夫斯克 昔日中華故土 看不到一點中國痕跡

一套1938年蘇聯(lián)發(fā)行的明信片,說的是當年蘇聯(lián)的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

哈巴羅夫斯克,本有一個中國名字,叫做伯力。伯力位于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河流的會合處,地理位置很是重要。

1858年(大清咸豐八年),沙皇俄國派兵侵入了伯力。兩年以后,根據(jù)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俄北京條約》,老毛子割去了伯力城及其烏蘇里江以東至日本海的廣大地區(qū)。

此后,老毛子還把伯力的中國名字給改了,用十七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來為伯力命名。

阿穆爾河航運公司的大樓,順著臺階而下,就是阿穆爾河。阿穆爾河,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黑龍江。

哈巴羅夫斯克的卡爾·馬克思大街,當?shù)氐囊粭l主干道,小車還不少。

卡爾·馬克思大街上的蘇聯(lián)百姓。

哈巴羅夫斯克城中的公園,修筑于黑龍江江邊。

公園中休憩的游客。

哈巴羅夫斯克的一所中學。

城中街景。

當時在哈巴羅夫斯克的街道上,還可以經(jīng)常見到騎馬的士兵。

行走在舍甫琴科街上的蘇聯(lián)妹紙。

哈巴羅夫斯克的鐵路醫(yī)院。

1938年的哈巴羅夫斯克,到處都是蘇式風格的建筑,早已經(jīng)看不到一點中國痕跡。

黑龍江邊的一處懸崖, 居高臨下,蘇方在這里建起了觀察哨,對岸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
記得80年代,中國還稱哈巴羅夫斯克為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為海參崴。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都不這么叫了,央視的新聞也是左一個符拉迪沃斯托克右一個符拉迪沃斯托克。老毛子干的那些傷天害理的事,難道就這么忘記了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