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馬自達5
初代Premacy跟同年代(看似)平平無奇的馬自達車型一樣,為這家百廢待興的企業(yè)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以及信心。

隨著初代車型功成身退,馬自達在2005年正式開售第二代Premacy,“得益”于馬自達在海外嚴謹的命名規(guī)制,這臺車有了一個更容易被普羅大眾記住的名字:馬自達5。

2004年在日內瓦車展發(fā)布的MX-FLEXA概念車,揭示了Premacy的設計理念。畢竟是馬自達,商品車自然也繼承了概念版本的神髓。



作為一臺MPV,Premacy也算長得眉清目秀。它的底盤來源于早些時候推出的初代Axela,雖然在Biante那篇文章里面羊曾經提到過,BK平臺并不適合衍生MPV,但要做一臺形似轎車較為低矮的MPV車型,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捏。



從尺寸來看,第二代Premacy相比老款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算是優(yōu)化了原本并不算可觀的車內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代車型還引入了雙邊側滑門的設計??紤]到同時代的一些主流對手,甚至更高級別的車還在找理由不搞側滑門,至少馬自達這波在大氣層了。


跟初代一樣,第二代Premacy可以塞進去7個人,這種說法其實不太正確。常規(guī)狀態(tài)下,Premacy是一臺6座車,如果需要多坐一個人,你要做的,首先是打開第二排左側座椅的坐墊,掏出你的大寶貝——坐墊,然后再把靠背翻出,你就可以獲得一張被稱作“KARAKURI 7TH Seat的座椅了,這就是馬自達強調的6+one概念,舒不舒服…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細節(jié)。





動力部分,跟同時期的馬自達一樣,提供輸出145ps的2.0L以及輸出165ps的2.3L兩種MZR發(fā)動機,20ps的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高速工況下的再加速能力(以及噪音),匹配的均為4AT,當然了,日本以外的市場也有mt車,哪怕是個MPV,但開馬自達沒有棍,好像說不過去?

要說這臺車開起來有什么具體的感覺…跟同時期那些由轎車衍生而成的MPV一樣,如果你不劈彎,真的會給你一種開轎車的錯覺…OK,你真要拿Premacy去劈的話,那它也不會讓你失望,你還是能感受到馬自達Zoom-Zoom的魅力。
可能有點夸張,但退一億萬步來說,這臺MPV開起來并不會讓你難受。

Premacy的底盤,其實在同級里面表現(xiàn)算得上是出色的一員,能夠(比較)從容地處理路面的細碎以及接縫部分。要說有什么硬傷,大概就是第二排的乘坐舒適性遠沒有前排好……
什么你問第三排??

第二代Premacy前后生產了5年,經過了數次改進,譬如增加了2.0L DISI直噴機器(151ps)+5AT的組合,修改了一下配置,還在2007年的中期改款中,將外觀內飾調整得更具有家族化特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第二代Premacy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





嗯,可能還會有人記得那臺主要面向政府和法人租賃銷售的Premacy Hydrogen RE Hybrid,這款車跟那臺特殊的RX-8一同向世人展示了轉子發(fā)動機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使用氫燃料轉子發(fā)動機的Premacy,這副機器也可以使用汽油。值得注意的是,區(qū)別于RX-8 Hydrogen RE,這臺Premacy的氫燃料轉子機是個發(fā)電機。
一直到2010年,第二代Premacy完成歷史任務,第三代隨即接任。雖然第三代的基本設計跟第二代沒有太大差別,但還是有著大量的改進與升級,以后有機會再慢慢寫咯。
最后,差點忘了還有這么個雙生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