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不是實心鑄鐵
最近我又看到有人說我國工程機械已經(jīng)世界第一了。然而我并不認同。你要說我國盾構(gòu)機造橋機世界第一我絕對信,但是起重機,
尤其是全地面起重機,我有理由反駁。

國內(nèi)目前宣傳得最火的就是徐工,尤其是那兩個全地面起重機型號被吹得神乎其神。
我們先看徐工xca1200的數(shù)據(jù):

基本臂最大力矩35280。
再看1600的:

基本臂最大力矩為31360。
LTM11200最大力矩為1200*2.5*9.8=29400(單位一致)。
力矩確實比11200大。
再看距離:




能看出來是誰高吧?
11200的主臂最長100m,最高到104m,而1200的主臂最長100m;1200和1600主臂的最大高度都沒有超過11200.
如果加上副臂,11200遠超過另外兩個型號。
本來我還想翻翻徐工的技術手冊,但是:


這兩種型號都沒有利勃海爾給的那種詳細文件。
那我們看個案例吧:
這是徐工官網(wǎng)上的:

跨度16m,高90m,78.5m主臂加25.5m延伸臂。
然而11200也有這種工況:


噸位相差并不多。
還有一個1600140m吊裝風電的案例:


這次比11200強不少:




1600在140m高度吊起了90噸的機艙,大約是11200最大起吊能力的4倍。
實際上1200跟1600是兩種不同特長的起重機,而11200則是整合了各種特點。
真正勝于11200的也許只有140m風電吊裝,
也就這一項真正拿的出手了。

回歸標題,為什么我說起重機不是實心鑄鐵?
你把11200伸縮臂鋼板的面積算出來再用噸位除以密度除以這個面積
你就會發(fā)現(xiàn):把這個厚度加上一倍也能原形狀塞進去。
如果你還有空閑估算其他種類的吊臂管壁厚度,再觀察各種吊臂折斷后的截面你就會發(fā)現(xiàn)
起重機的鋼板并沒有那么厚。
所以徐工可以非常方便地加厚。
極端一點,加厚到極致直接用實心,鑄一個100m長的鐵柱子也能有高度,
但有意思嗎?
超起油缸為什么細長?為什么短粗?







如果這算巧合,
那么,支腿轉(zhuǎn)臺結(jié)構(gòu)尺寸一致也算巧合嗎?
上車回轉(zhuǎn)半徑一致也算巧合?
說難聽點,這種設計甚至就是找最新的模板套上,達不到要求的就加厚或者找個別的結(jié)構(gòu)拼起來,硬塞出一個個畸形,然后研究人工智能發(fā)動機底盤?
但是造起重機的不是造發(fā)動機的
也不是造卡車的
更不是寫程序的。
這些是很重要,但是不是起重機所特有的,也不是其根本所在。
然后你再看到有關政治建設的各種辣眼睛操作。。
諸位自己體會吧。

還有人說:“人家的吊車賣一億,我們賣幾千萬,我們的便宜?!?/p>
對此我只想說我們的教育在這方面是缺失的。
中國抄襲似乎像德國制造一樣成為了我們的固有印象。
但是德國制造的美名在逐漸瓦解,我們什么時候能甩掉“抄襲”的帽子?
縱使我們贏了,通過打價格戰(zhàn),通過抄襲,終究是無恥的,就像美國對中國的很多做法一樣無恥。
尤其是我被不由分說地成為“慕洋犬”時,我更想說對方是“礙國者”。
(好在近一兩年沒人這么說過)
當然,如果非要說我慕洋,這個視頻送給你:

我不需要證明我有多愛國,因為我根本不慕洋。

工程機械不配擁有審美嗎?
我認為,絕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