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星期二:威廉姆斯的新制動卡鉗升級——席卷圍場的新趨勢?

原文標題:
TECH TUESDAY: Williams become the latest team to adopt a tech trend that’s set to sweep the grid
本文來自于:https://www.formula1.com/en/latest/article.tech-tuesday-williams-become-the-latest-team-to-adopt-a-tech-trend-thats-set.1VCIAsOqm5p1RMhGdTjixn.html
作者:Mark Hughes &?Giorgio Piola

在阿斯頓馬丁和紅牛的帶領下(如之前專欄所述),威廉姆斯是最新的一支追隨超級鉆孔制動卡鉗趨勢的車隊。該升級是在墨爾本推出的,由Alex Albon和Logan Sargeant駕駛參加比賽。
與當前法拉利的傳統(tǒng)風格未鉆孔卡鉗相比,可以看出它們在卡鉗將剎車片夾緊到制動盤的區(qū)域周圍鉆孔的范圍要大得多。
這將增加制動盤的冷卻能力,只需要更小的制動管道就能實現需要的冷卻水平,因此具有空氣動力學優(yōu)勢——因為前制動管道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

然而,卡鉗的部分材料變少(由于鉆孔)這一事實意味著卡鉗本身會變熱,因為散熱體積也變少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孔內有一排外露的銷釘,由導熱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可以帶走卡鉗主體的熱量。

與傳統(tǒng)的未鉆孔部件相比,這些卡鉗每個的重量減輕了約 200 克,總計減輕了 0.8 千克。這不僅對于使賽車達到或低于最小重量限制很有價值,而且節(jié)省的全部是非簧載重量,這是非常寶貴的。簧載重量由懸架支撐,但非簧載質量(例如車輪和制動器)對賽車的行駛和機械抓地力的影響要大得多。

制動卡鉗是當今F1賽車中為數不多的仍有很大設計自由度的區(qū)域之一。這些新型卡鉗的制造是一個漫長而昂貴的過程。

這種新設計的卡鉗每一個都需要大約 20 個小時來制造,而傳統(tǒng)類型大約需要12個小時。必須使用特殊設備在卡鉗的鋁合金內鉆孔。它不能鉆得太快,因為這會產生熱量會使卡鉗變形并使其報廢。威廉姆斯只是第三支采用這種鉆孔/固定卡鉗技術的車隊,但可以預期其他車隊也會跟進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