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燒烤、涮火鍋...水果在海南經(jīng)歷了什么?



在東北,一切水果皆可凍;
在海南,一切水果皆可玩。
數(shù)九寒天,東北候鳥放下他們心心念念的凍梨、凍柿子、凍“一切水果”,飛到海南。不料,這時的海南人也正穿著背心褲衩、趿拉著拖鞋,到處“嚯嚯”水果。東北老鐵們傻了眼,原來世上還有比凍水果更魔性的水果吃法。
神奇的海南人,到底是在吃水果,還是在玩水果?


東北凍水果vs.海南炸香蕉,冰火兩重天。
上圖 / 視覺中國,下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海南人的一年,水果是頭尾相接的。草莓、芒果、龍眼、香蕉、蜜瓜、西瓜、荔枝、霧蓮、紅毛丹、菠蘿、楊桃、黃皮、番石榴、甘蔗、榴蓮、火龍果、山竹、橙子輪番上陣,你接著我,我接著它,輪番上陣。椰子更是一年四季都有,隨便吃。

紅毛丹,長得有點像荔枝。
圖 / 視覺中國
咦?黃皮、紅毛丹、番石榴是什么?別急,酸角、菠蘿蜜、蛋黃果又是什么。這些有點“眼生”的水果,就是海南人的日常水果啊。
?
這水果多了,自然就不稀罕,別人拿水果吃,海南人拿水果玩。
?
拿椰子舉例,什么清補涼、椰子炸酥、薏粑、板藍根椰子糕、椰子粑,這些里面全都有椰子的身影。水果炒冰也是拿一整只水果直接榨汁炒成冰沙,看這瓷實程度,分明是在炫耀它在水果上的富有程度。但這些在海南人花式水果比拼中,連入門都算不上。

薏粑,海南傳統(tǒng)小吃,餡料里面有椰子。
圖 / 視覺中國
高階的都是水果炒菜、水果和著辣椒吃、把水果當碗,你永遠不知道海南人+水果等于什么?
?
基礎(chǔ)等級:油炸火烤,吃得就是一個原生態(tài)
炸雞、炸排骨、炸雞架、炸杏鮑菇,在這萬物皆可炸的國度,炸水果依然不是這么常見的食物。更何況要炸出水平、炸出風(fēng)格。
香蕉在全世界都不是什么新鮮水果,在海南就更不稀罕,品種就有五六種。在海南樂東,甚至有香蕉擂臺賽,經(jīng)銷商、農(nóng)戶、居民爭相參加香蕉品鑒,還有吃香蕉大賽。

三亞的香蕉。
圖 / 視覺中國
可能是實在太不稀罕了,海南人只能用油炸來探索它美味的天花板。不僅油炸,還得炸得原生態(tài)。香蕉整個都剝下來,不切,不做其他處理,裹上面漿及面包糠,直接丟進熱辣的油鍋,炸到金黃酥脆。
撈起來控好油,大剌剌地放在金屬托盤里,托盤底的三層吸油紙沾滿了香蕉的油斑,走過的路人隨心點來,外面焦黃酥脆,里面軟糯香甜。
這看起來頗顯倒行逆施的烹飪方法,高糖+高油的致命誘惑,再搭配煉乳,更是成指數(shù)的“快落”。海南人的發(fā)明,誰能拒絕?

海南街頭的炸香蕉。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沒什么東西逃得過中國人的一鍋熱油,那也沒什么逃得過中國人的烤爐,肉筋、腰子、茄子、面筋、韭菜、肚、腸、舌,全國燒烤爭奇斗艷的時候,偏居一隅的海南人還是安心擺弄他們的水果。
他們居然烤水果!??!
?
現(xiàn)下特供的烤甘蔗,每年都得在熱搜上露一回臉。我猜是因為它太好吃了。
?
烤甘蔗和炸香蕉一樣,講的就是一個原生態(tài)。爐火燒得生猛,不削皮的甘蔗放上去,不斷翻轉(zhuǎn)。大火提供的熱量讓水氣往直往外躥,糖也跟著析出,不到一會兒工夫,甘蔗外皮便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糖汁。


海南卻在烤甘蔗。
上圖 / 匯圖網(wǎng),下圖/網(wǎng)絡(luò)
汁水沿著烤網(wǎng)滴入炭火時,“滋啦滋啦”的聲音傳來。甘蔗也由清甜變?yōu)?strong>甘甜,連周圍的空氣,都帶著甜香的味道。
游客表示,活了30多年,都沒見過這種吃法,海南人則在心里一個白眼:“那是你們水果少,玩不起?!?/span>
對海南人來說,這種小攤打記事起就存在了。下了晚修,嘴和肚子都需要一點撫慰,校門口烤甘蔗的甜味愈發(fā)勾魂攝魄,急忙忙跟同學(xué)跑過去,在攤邊等著。
剛烤好的甘蔗,熱乎乎、甜絲絲,在涼風(fēng)中散發(fā)熱氣,拿到手上還是很燙,而且熱量不容易散去,只得小心翼翼地拿報紙包著,一口咬下去的時候得小心不要燙了舌頭。好不容易等涼了,急忙咬上一口,跟直接吃的甘蔗相比,味道多了一分焦香。

烤完的榴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圖 /?匯圖網(wǎng)
不過,烤甘蔗還只是有點新奇,怎么能滿足“玩心”甚重的海南人呢?于是他們把“魔爪”伸向了暗黑王者榴蓮——在香味和“翔”味之間徘徊的神秘水果。
海南人才不管烈火會不會讓榴蓮的味道灌滿整個街道,只管烤。不過,烤完的榴蓮暗黑值反而有所回落,臭味收斂了一些,質(zhì)地更軟,味道也更甜。愛榴人士吃得過癮,“榴黑”也找到了與它和解的機會。
妙用等級:水果當碗,講究得很
原生態(tài)吃水果已經(jīng)不能滿足海南人對水果的探索欲了,能上升到玩,創(chuàng)意自然得升級。
?
椰子船這個創(chuàng)意就透著“壕”氣的精細。取剛結(jié)滿白瓤的嫩椰子,剝除外面的硬殼,留下內(nèi)殼,在頂端切開小口留蓋,倒掉椰子水。
?
把浸泡好的糯米填入椰盅,再灌入白糖、鮮椰汁、鮮奶,最后用椰蓋封口縛緊,放進盛有清水的鍋中小火慢燉,就能得到一盅晶瑩透亮、狀如珍珠的椰子船。

椰子船,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圖 / 視覺中國
椰肉和糯米飯緊貼在一起,色澤白凈,米飯變成了半透明,嚼起來既軟糯又彈牙,透著椰香,清甜爽口。
?
椰殼做容器,椰汁代替水,連附著的椰肉,都把味道獻給了米飯。將整只椰子味道之精華,催進糯米中去,這種奢華的吃法,除了能在大街上撿椰子的海南,誰還敢這么干!
菠蘿飯在這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處,肉丁、蝦仁、青豆和米飯裝進掏成空心的菠蘿,一起煮,這一口菠蘿飯,就是要把水果的清爽和水產(chǎn)的鮮一起吞下。

飯中要加入青豆和蝦仁,還要放入一定的菠蘿肉。
圖 / 匯圖網(wǎng)
能煲飯,自然也能煲湯。海南人說要有湯,于是便有了湯。不過這里說的可不是深圳人發(fā)明的“海南椰子雞火鍋”,而是海南人自己的椰子盅。
?
選擇上好的新鮮老椰,做成椰子船一般的小盅。海南本地“網(wǎng)紅”文昌雞自然是主角,陪跑的是黨參、枸杞、蓮子、紅棗、淮山五味藥材,之前取出的椰子汁再倒回去,蓋好蓋子盛瓷碗內(nèi)入籠。

椰子盅,海南人的靚湯。
圖 / 匯圖網(wǎng)
文火慢煨的過程中,椰子的清香、雞的油香、藥材的本草味,在高溫中互相碰撞,直至完全擁抱彼此。兩三小時后揭蓋,湯呈乳白色,表面漂浮若有若無的金黃色雞油,有紅棗點綴其中,濃香但不膩,舌尖回著椰子的甘甜。
?
一只椰子,真的讓海南人玩到世界盡頭。
腦子有洞級別:把水果做進菜里
對,你沒看錯,海南人還用水果做菜,什么菜,就是家常菜啊。海南人沒瘋,他們正常得很!不信你往下看。
?
水果入菜,在海南首推西瓜。海南西瓜煲,是所有人都放不下的清甜美味。而且還不能用西瓜瓤,用的是帶一點紅瓤的西瓜皮。

西瓜海白煲。
圖 / 匯圖網(wǎng)
西瓜皮加上海白螺同煮,西瓜染了海白的鮮,清爽甘甜再添豐富滋味。湯里也混合了水果和海鮮的鮮,是鮮的二次方。喝幾口湯,再嘬幾個螺,一餐飯吃得飽足卻不油膩。
這樣的海白西瓜,魅力不言自明。
有的店家會在海白西瓜里加上幾只蝦,鮮味更盛,和牛腩飯、豬腳飯搭配還能解膩。
西瓜魚腩煲則是另一種的滿足。西瓜中和了魚腩的膩,有脂香卻清爽。真不知道該怎樣形容這種滿足。

西瓜燜魚腩,西瓜與魚腩的另一種碰撞。
圖 / 匯圖網(wǎng)
以為西瓜就到這兒了?你太天真了。炒西瓜皮在排行榜上緊咬著西瓜煲。
?
西瓜皮切片,然后加點蠔油快炒。雖然簡單,但是西瓜皮本身的甜加上蒜頭油的香、蠔油的咸鮮,口感脆爽,超下飯。

炒西瓜皮,聽起來暗黑吃起來香。
圖 / 匯圖網(wǎng)
在海南各菜市場,賣酸瓜的攤位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眼前,酸瓜是海南東方獨有的特產(chǎn)。海南人常說:“吃得酸瓜,則百事可做?!痹缧┠暝?,每家總會腌制許多酸瓜,放在一個大的壇子里,一吃就是一年半載的。
有時清煮,有時放些雜菜來調(diào)劑。小孩子饞葷腥,放進一些豬蹄子或者干魚的酸瓜,連著吃上幾天,也不覺單一。
?
每個海南人都覺得最好吃的酸瓜是母親腌的,吃了十來二十年總不覺得膩。后來離了家,便再沒吃過了。

酸西瓜還可以用來做火鍋。
圖 / 網(wǎng)絡(luò)
不過以上這些西瓜,用的都有海南特產(chǎn)的小西瓜,在海南又叫“西瓜仔”。這種西瓜形狀顏色全與西瓜一樣,只是個頭比西瓜小得多,只有拳頭般大小。
在清康熙十一年的《感恩縣志》記載中,就有關(guān)于這種袖珍小西瓜的記載:“西瓜仔,又名鎮(zhèn)心瓜,瓤有紅、黃、白三種,紅者尤佳,生啖解渴,瓜仁多,仁可充食,瓜仔拳頭般大小”。
?
西瓜的接力棒,由菠蘿來接。
?
菠蘿鴨可不是什么大學(xué)食堂師傅探索自我的菜式,而是海南人真正的家常菜。菠蘿的甜浸入鴨肉里,滿足嗜肉族的口腹之欲,而菠蘿的脆爽又中和了肉的油膩,妥妥天作之合。

菠蘿鴨,隔著屏幕聞到了甜香。
圖 / 視覺中國
從顏色搭配上來看,金燦燦的菠蘿和肉片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同為熱帶水果的楊桃,就沒有菠蘿這么出圈,大抵因為甜度上不太能打,所以只能混跡于老家和周圍省份。

楊桃是水分很高的水果。
圖 / 視覺中國
不過,作為家鄉(xiāng)之一的海南,當然不會嫌棄楊桃,還給它成為日常食材的機會。
酸酸的楊桃,加上海南另一“酸將”酸豆,海南的另一道名菜——楊桃酸魚湯就誕生了。湯色清單,飄著淡淡的鮮香,喝一口,清新爽口,酸味讓“鮮”更上一層樓。
硬核等級:加上老鹽,只能等人膜拜了
海南人吃水果的最高等級,要由老鹽來成就。
?
老鹽,這神秘且霸氣的東西,到底是什么?這得看回海南島本身。
有著儋州的千年古鹽田、中國三大鹽場鶯歌海鹽場,海南本身就是一座與鹽結(jié)緣的島嶼。而在海南人心中,“老鹽”的地位就好比酒中茅臺。

海南儋州峨蔓鎮(zhèn)的小迪村古鹽田。
攝影 / 謝墨
老鹽是用當?shù)靥貏e傳統(tǒng)的方法曬制的海鹽,均為自然結(jié)晶的細顆粒,咸中帶甜。老鹽曬制結(jié)晶時間至少3個月,且存放的時間越長,鹽就越老,就越珍貴。終于,在老鹽文化的浸潤中,老鹽水果水應(yīng)運而生。
其中,老鹽黃皮水和老鹽檸檬水最為火爆。黃皮或檸檬搗碎,加糖(或蜂蜜、冰糖)后兌上老鹽水,一杯老鹽水就這樣做好了。

??谝患依消}水果水店。
圖 / 網(wǎng)絡(luò)
很多外地人抱著必死的心態(tài)嘗試這樣一杯“暗黑飲料”,卻在第一口之后,瞬間真香。咸、甜、酸,在口中融合,混著冰塊的涼意,仿佛一陣涼風(fēng)吹來,籠罩全身,什么燥氣,也都沒了。
?
海南人的另一硬核零食,還需要辣椒的加持。辣椒面和鹽調(diào)配在一起,就是海南人喜歡的辣椒鹽。不過這種調(diào)料,海南人居然拿它蘸水果。
?
大街上,鮮切的水果放在玻璃器皿里,五顏六色,付錢之后,老板會把辣椒鹽和水果放在桶里,幫你攪拌均勻,或者直接給你包一袋辣椒鹽,拿著切好的水果直接蘸著吃。

鮮水果蘸辣椒鹽,甜、咸、辣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翠綠的番石榴,清甜香脆加上辣味和咸味,口感瞬時變得豐富。黃澄澄的菠蘿的清香直躥鼻孔,輕輕咬一口,汁液溢滿了嘴巴,酸酸甜甜,剛好讓辣椒鹽的辣味不那么刺激,咸味也融在了菠蘿的酸甜味中。金黃色的芒果果肉入口香甜,搭配上辣椒鹽,幾種味道在口腔碰撞、溶解,刺激著味蕾,吃了容易上癮。
?
有的店家會在辣椒鹽里面摻進白糖,還有人會在辣椒鹽里還配甘梅粉,讓口感更豐富獨特一些。
除了菠蘿、芒果、番石榴,楊桃、西瓜、青芒果,凡是找得到的,一切皆可辣椒鹽。

在海南,水果與人的聯(lián)結(jié)十分緊密。
圖 / 視覺中國
由水果這道橋梁,海南人與腳下的土地,深深聯(lián)結(jié),密不可分。聽了海南人這么多花式玩水果的方式,你最想嘗試的是哪一種呢?
文 |?二寶
圖片編輯?| 吳學(xué)文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