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中國古代天文知識叢書之總序
文/王玉民
? ? ? ?現(xiàn)在奉獻在讀者面前的這套叢書,是中國著名天文學史專家陳久金先生積60余年辛勤耕耘的精華集成,它覆蓋了天文學史的方方面面。叢書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即將付梓之際,陳先生委托我為之寫序,作為后學晚輩,本不敢承當,但蒙先生厚愛,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不能為原著增輝,只愿能為弘揚陳先生的治學精神盡一點力量。
? ? ? ?與人聊天時,一提到我們是學“天文”的,時常對方眼睛里就流露出了異樣的光芒,這是因為在人們眼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看得見卻摸不著,是很神秘的。至于再提到我們是學“古天文”的,對方眼中的光芒就更異樣了,這是因為“古天文”在人們眼中更加神秘,連帶它的研究者都會帶上神秘的光環(huán)。其實,我們這些研究天文、古天文的人,也都是普通的人,無論天文,還是古天文,都是常人也能掌握的學問。讀者如果有心一窺或踏入中國古天文的殿堂,陳久金先生的這套叢書,就藏有解密的鑰匙,可以引領我們打開登堂入室的大門。
? ? ?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天文學都是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學科。中國則更特別,中國不但是世界上天文學發(fā)展最早的國家之一,而且在上千年前就形成了一套與西方民族完全不同的體系。這套體系完整而獨特,以其鮮明的內(nèi)容和形式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以歷法和天象觀測為中心,統(tǒng)稱“歷象之學”,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 ? ? ?天文學史專家席澤宗院士說過:“中國古代是無‘天’不成書,《尚書》一開頭就講天文,各種類書的分類第一項大都是天文,二十四史基本都有《天文志》。”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天文學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特殊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統(tǒng)領下,歷象之學不但是一門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問,也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在政治、軍事、禮儀系統(tǒng)上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套叢書,從觀象授時到歷法的制定,從星名的來歷到星占的故事,從考古發(fā)現(xiàn)到天象記錄,講述的就是中國古天文的這些特別之處。
? ? ?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遷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很多傳統(tǒng)的東西都被我們置之不理了,其實,中華文明有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的。研習中國古代天文學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平衡共存”等合理的內(nèi)核,如果吸取其中的精華,對未來社會人類重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甚至建立內(nèi)心的和諧都有重要的幫助。今人研究古天文,除了吸取其中對現(xiàn)代天文學有幫助的部分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發(fā)揮其文化功能,而陳先生的這套叢書也貫穿了這種思想。
? ? ? ?陳久金先生1939年生于江蘇金壇,1959年考入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yè)后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古天文歷法的研究工作。他治學的格局和目標都非常高,態(tài)度嚴謹求實,視野開闊,見識超前,而且支持和容納不同的學術觀點。60余年來,他以超出常人的專注精神刻苦研究,筆耕不輟,取得了學究天人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別是在中國星座起源、少數(shù)民族天文歷法等領域的研究尤為精深,具有填補空白、開辟新領域的重要貢獻,在學術界倍受重視。陳久金先生是當代科技史界當之無愧的名家和代表人物之一。
? ? ? ?我與陳先生是1998年認識的,那時我還是天文學史領域的一名新兵,先生平易近人,經(jīng)常對我親切指導,所以我一直把先生當作自己的老師看待,在讀到陳先生的《星象解碼》后,推崇備至,在征得先生同意后,還以此書為底本,寫出了普及本《天上人間——中國星座故事》。另外,陳先生寫的關于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普及著作、關于二十八宿研究成果的著作等,都寫得有聲有色,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又有很強的可讀性,做到了雅俗共賞。陳先生退休后仍然推出一部又一部高水平的著作,年過八旬,仍然對學術孜孜以求,這種態(tài)度實在令人敬佩。遺憾的是,他的那幾本書的第一版印量都比較小,只有在大圖書館中才能找到,在書店甚至舊書網(wǎng)上都難以尋覓了。現(xiàn)在對中國古天文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因此,我聽說青海人民出版社要以叢書的形式將陳先生的這幾項成果重新結(jié)集出版,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愿意向廣大讀者引薦這套新的版本。
? ? ? ?把系列的著作以叢書的形式出版,比起單冊的簡史、專論,會顯得更加厚重精深,這也是該套書追求的目標?!吨袊糯怂蕖穱@中國星座的核心——二十八宿的話題展開,從二十八宿的起源,到星名含義和功能,到星占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特別是二十八宿的起源和流變、星座命名等內(nèi)容,很多是先生多年研究的成果,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主要目標則是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全貌,既可以是初學者的入門書,也可以供研究者閱讀參考;至于《中國古代星空解碼》更是一部奇書,作者積幾十年的研究,以齊全的資料,縝密的思考,對中國星座的起源、功能、文化內(nèi)涵及星名由來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討,是學界揭示中國星座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第一部著作,內(nèi)容博大精深,含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學術底蘊,書中還結(jié)合星名引用了近百個神話故事,對中國星名的含義和來歷作了詳細的分析。這是一部幫助讀者認識中國星座的很好的入門書,也能給天文學史研究者、歷史研究者提供新的視角。
? ? ? ?總之,這套叢書的出版,會把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普及向前推進一步,將增加人們對祖國天文文化的深入了解,對中國傳統(tǒng)科技、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弘揚也會有所促進。也相信,它會為增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天文館研究員
原中國古天文聯(lián)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玉民
摘自《中國古代天文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