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個決策的心智模型
7 個決策的心智模型: 1.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2. 反向推理(Backward Chaining) 3. 二階思維(Second-Order Thinking) 4. 艱難選擇模型(The Hard Choice Model) 5. 倒置原則(Inversion Principle) 6. 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 7. 決策矩陣(Decision Matrix) 1.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思維是使復雜事物簡單化的基本思維模式。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你剖析一個想法、一個對象、一個問題的潛在目標是理解這個東西的基本構建元素是什么。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經(jīng)常使用第一性原則的思維方式。下面是一個簡短的故事: 埃隆·馬斯克想創(chuàng)建一家進入太空的公司。不幸的是,火箭非常昂貴。但這并沒有讓他氣餒。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通過分解火箭的主要部件,將制造宇宙飛船所需的基本元素進行分類,他發(fā)現(xiàn)這些元素的成本非常便宜。從那以后,他學會了如何以更便宜的方式使用核心部件來制造火箭。 同樣,如果你想創(chuàng)業(yè),想學習一門新語言,或者想減肥增肌,通過使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你可以更快更好地做所有這些事情。 在研究一個領域時,你需要首先了解其基礎。例如,建立一個蓬勃發(fā)展的公司所必需的是什么。搞清這件事之后,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重要的事情上,而忽略不重要的事情,最終使企業(yè)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第一性原理。在構建一個更好的產(chǎn)品/系統(tǒng)時,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 簡而言之,第一性原則的運用者不會說:“我們會這樣做,因為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他們會花時間找出導致某事發(fā)生的基本要素,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將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第一性原理的思考者會問:“我創(chuàng)造 X 時必須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百分之百真實的?” 顯然,你使用的是相同的核心部分,但卻在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安排它們。這就是創(chuàng)新。 2. 反向推理 反向推理與上面的第一性原則思維正好相反。 簡單地說,反向推理需要你先定義最終目標,搞清楚你想要達到什么成就或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回過頭來找出要實現(xiàn)該目標必須完成的任務類型、材料、人員數(shù)量和行動。 通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是在自動地這樣做的。畢竟,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就是先弄清楚我們想要實現(xiàn)什么,我們想要去哪里,然后再開始行動。例如,說“我想成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是起點。你首先定義了自己的職業(yè),然后,你需要花時間考慮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來縮小你現(xiàn)在的位置和你未來想要達到的位置之間的差距。 反向推理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些額外的東西,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思考最終目標。當有人提到某事時,你不必自動相信,而可以用這個原理來判斷是否有數(shù)據(jù)支持某種說法。 反向推理。不要急著去接近你的目標。反向推理還會引導你提出問題,弄清楚為什么你想要這個特定的目標。明確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這有助于確保你在追求正確的事情。 如果你的祖母告訴你,你應該成為一名數(shù)學家,因為你熱愛數(shù)學。你可以停下來反思一下,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真的喜歡解方程嗎?我有多喜歡它?我喜歡它到足以把它作為我的職業(yè)嗎?為了成為最好的數(shù)學家,我每天需要做些什么?”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能完美地找出實現(xiàn)目標的最佳方法,還能加強你對某事的理解。同時,你也要明白這個目標是否從一開始就值得去追求。 3. 二階思維 二階思維基本上就是不斷地問自己以下問題:“然后呢?” 問這個問題額時候,你會提前考慮行為的后果。 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下: 如果你餓了,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晚餐:A)沙拉;B)大而多汁的漢堡。 大多數(shù)人會馬上選擇漢堡,幾乎是下意識地抓起來吃,沒有太多的猶豫。 然而,如果我們運用二階思維,則可以說服自己,我們應該選擇沙拉。你可能幾個小時前已經(jīng)吃了個漢堡,或者,你正在減肥,這種食物肯定不會對你的目標有幫助。如果你了吃漢堡,就會覺得很飽,這可能會讓你睡不好覺。如果你不能好好睡覺,醒來就會很累,就不會像第二天早上計劃的那樣鍛煉了。 當你不采用二階思維時,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二階思維(Second-Order Thinking)。一開始讓你感覺良好的東西,在一段時間后幾乎總是會感覺更糟。圖片來源:durmonski.com 下面是你運用二階思維的結果: 二階思維。一開始覺得辛苦的事情,在一段時間后,幾乎總是會給你帶來驚喜。 成長需要不斷使用二階思維方法。畢竟,你可能有孩子,有抵押貸款,有工作,有生意,有想要維持的朋友,生活就像是在多個棋盤上下國際象棋。 然而,我們常常會忘記在采取行動之前停下來考慮后果,這甚至可能導致讓一個決定毀掉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總是沒有時間按時完成項目,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忍不住刷手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被社交媒體漩渦所吸引。我們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面對決定時,不要自動地順其自然。先把你的情緒放在一邊,然后,想想這個問題:“10 分鐘后會有什么后果?”10 個月后會有什么后果?10 年后會有什么后果?” 4. 艱難選擇模型 艱難選擇模型是計算決策影響的好方法。 從本質(zhì)上講,當你需要做決定時,會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 比較不同選項的難易程度。 決策的影響力有多大。 當把兩個因素放在一個圖形上時,就變成了以下四個象限的矩陣: 艱難選擇模型。橫坐標是決策影響程度,縱坐標是不同選擇相互比較的難度。 無需思考(No-brainer):這些都是簡單的決定,且影響不大。如果你有一家賣茶的網(wǎng)店,并且想知道是否應該添加一種新的口味,那么你可以很容易地做出決定。 蘋果/橘子選擇(Apples/Oranges choice):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在兩個不同的想法中做出選擇。如果我們用同樣的例子,你擁有一家賣茶的網(wǎng)店,而且你確實想增加一種新的口味,但是市場上有幾個不同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許你應該仔細考慮一下現(xiàn)有的品牌中哪個更適合你現(xiàn)在的客戶。 重要選擇(Big choice):這些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很容易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你只需要鼓起勇氣去做出決策。例如,如果你想在網(wǎng)店里賣咖啡,那么這是一個重大的選擇,因為這需要對網(wǎng)站進行重大改變,但仔細想想,喝茶的人通常也會喝咖啡。 艱難選擇(Hard choice):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決策是最難的。通常情況下,決策有很高的影響力,且不同選項很難進行比較。例如,如果有人想收購你賣茶的網(wǎng)站,那么你需要權衡利弊,“如果我賣了會怎么樣?之后我要做什么?我能做起來另一家網(wǎng)點嗎?如果我不賣會更好嗎?”在你做出選擇之前,這些都是你必須問自己的問題。 艱難選擇模型是決策過程開始階段的好方法,當你知道自己正在處理的決策類型時,就可以開始應用本文中討論的其他一些決策方法。 5. 倒置原則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通常只考慮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能做些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只是謎題的一部分,我們并沒有看到完整的畫面。 如果你想減肥增肌,顯然,你會認為解決方案是吃得健康和鍛煉,這些都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別無他法。 然而,有多少人在去了幾次健身房后就停止了鍛煉?很多。 倒置原則的作用是幫助你定義可能發(fā)生的最壞情況。你頭腦風暴所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些事情會阻止你鍛煉和吃優(yōu)質(zhì)食物。 倒置原則。當你設定了一個目標,或者當你對一個項目有了一個想法時,倒置原則會迫使你思考什么會出錯。當你意識到可能發(fā)生的最壞情況時,也就做好了準備。 例如,在減肥的路上,我遇到的問題是參加生日聚會。我不是說自己不想去,我說的是生日聚會上提供的飯菜。有時候,你不能完全控制那里供應的食物,如果主人只提供漢堡和蛋糕怎么辦? 或者,如果你每天都要鍛煉,但你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去健身房怎么辦? 這些都是足夠的威脅,可以阻止你執(zhí)行計劃。 倒置原則可以幫助你思考哪些不好的事情可能會發(fā)生,并事先想出應對方法。 那么,我該如何應對生日聚會呢? 嗯,我可以在去聚會之前先吃一點小點心,以確保即使只有高膽固醇的食物,我也不會餓著。而且,我在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鍛煉,以確保即使一天中有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件發(fā)生,我也不會錯過鍛煉。 6. 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一種以高度懷疑的態(tài)度看待事物的方法,被批判性思想家和想要打破批判性思維障礙的人廣泛使用。 科學方法的重點不是評判別人或指責別人,而是要深入探索這個世界,找到特定問題的最佳答案。 科學方法,顧名思義,主要被科學家和知識工作者用來發(fā)現(xiàn)真相。這是一個基于邏輯和大量實驗的框架。 然而,當我們試圖解決生活拋給我們的無休止問題時,這個方法也可以被普通人使用。簡而言之,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科學方法。 提出問題或仔細觀察(Asking a question or careful observation):第一步是問問題。這通常是基于你對世界的觀察。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問題應該是可測試的。換句話說,你應該能夠進行實驗。不要問:“我能創(chuàng)業(yè)嗎?”要問一些具體的東西,例如,“根據(jù)我的性格,我適合做什么類型的生意?” 研究和背景信息(Research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在這一步,我們需要找到盡可能多的關于我們正在處理主題的數(shù)據(jù)。最好的方法通常是從別人的經(jīng)驗中學習。當然,這意味著我們要找出最佳實踐,并定義哪些有效,哪些無效。繼續(xù)上面的例子,我們將研究小企業(yè)主,找出他們是如何開始的。 構建假設(Constructing a hypothesis):假設就是有根據(jù)的猜測。根據(jù)到目前為止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你可以預測如果開始創(chuàng)業(yè)會發(fā)生什么。這個想法是產(chǎn)生一個可測試和可測量的假設。例如,你可以這樣說:“如果我開一家小店,賣植物,目標人群是上班族,我就能賺到足夠的錢養(yǎng)活自己。目前,專為上班族提供植物的商店并不多。” 用實驗來進行測試(Test with an experiment):顯然,在這一步你要測試自己的想法。當然,根據(jù)問題的不同,實驗也會有所不同。在我描述的例子中,你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簡單的網(wǎng)站,如果人們有興趣為自己的辦公室購買植物,他們可以在上面訂閱時事通訊。之后,你可以在相關的地方宣傳自己的網(wǎng)站。你不需要賣什么東西,這里的想法是看看人們是否對這個想法感興趣。這一步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補充,在實驗過程中,你需要問:“這個實驗有效嗎?”如果無效,你可以改變某些東西,比如圖像、文本、設計,等等。因為這是一個實驗,所以你需要測試幾個版本。 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Analyzing data and drawing conclusions):在我們完成實驗之后,需要回顧一下結果??紤]不同的角度,計算平均訂閱者,看看有多少人點擊了廣告,有多少人回復了你的郵件。有人分享你的頁面了嗎?請記住,數(shù)據(jù)不好并不意味著你應該放棄項目。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打開你的眼界,發(fā)現(xiàn)新的機會,并幫助你創(chuàng)造另一個實驗。 溝通結果(Communicating the result):最后一步是溝通。你可以創(chuàng)建一份報告或演示文稿,與他人分享你的發(fā)現(xiàn)。即使這個實驗是為了一個個人項目,用一個簡短的結論描述你的發(fā)現(xiàn)仍然是有價值的。這對你將來會有幫助。 7. 決策矩陣 還有什么比決策矩陣更好的心理決策模型呢? 決策矩陣是一種心理工具,可以幫助你權衡最重要的因素,做出最佳選擇。 簡單地說,你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值列表,將數(shù)值添加到行和列中,并對每個選項進行評級。最終結果將揭示最佳決策。 這里有一個例子: 比如說你想買一輛新車,你有固定的預算,但也希望它是一輛符合你風格的車。所以,價格和外觀將是你決策的主要因素。 你創(chuàng)建了一個像這樣的表: 決策矩陣。 第一步是為主要因素分配權重。在本文的例子中,汽車的外觀將是我們主要尋找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它的權重是5。 其次,我們將在 1 到 5 的范圍內(nèi)為每個選項打分(其中 1 是最差的,5 是最好的)。 例如,如果車 2 比車 1 貴,我們就會為車 2 寫上一個更低的數(shù)字。使用相同的邏輯,我們將為不同的因素進行打分。 決策矩陣。 最后,我們把每個因素的預設權重與分數(shù)相乘。 決策矩陣結果。 最后,你為每個選擇算一個總分數(shù)。最終的分數(shù)會幫助你做出決定。 在本文的例子中,我們需要買車 1,也就是那輛更便宜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