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我明白了,你知道什么?你明白什么?你只是剛剛聽說了而已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你知道什么?你明白什么?你只是剛剛聽說了而已
2021-07-13
看到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很多人哭了,這個是有感而發(fā),但是感在哪里,他說不出,并不是沒有,就是單純的說不出;
看到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很多人哭了,這個是有感而發(fā),哭的稀里嘩啦,說了很多,都是真情實意,只是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聽別人教誨,有的人有感而發(fā),頻頻點頭,陷入沉思;
聽別人教誨,還沒有說完,就說“我明白了/我知道了!”;
這四個場景,很多人都見識過不少次,畢竟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fā)生著,任何時候都至少會窺見一點。特別是最后的兩個場景,還有可能陷入沉思的要求記筆記,而我知道的反而會被稱贊情商高。真的可以打動你內(nèi)心的知識,你是不需要記筆記的,那個是消化,而記筆記就是打算不深入,忘了在看就可以了。就像是現(xiàn)在的人普遍記憶力不好,因為可以獲取知識太方便了,聊著天拿手機就可以查了,所以你也就自然而然記不住了!
的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是真實的,但是能變成你自身一部分的東西,是樹立自我的時候,那個時候知識可以說是知識,也可以說就是你的自我本身。
三觀的建立其實說起來并沒有什么,但是卻是那些知識的集大成于一體,也就是你了!你說不出是那些知識,但是那就是你。以前看書的時候,就感覺,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最不好,雖然他們偉大,但是卻也就被人記不住了,因為所有人都只記得你的現(xiàn)象,記不住你的人了,因為你的思想已經(jīng)變成了常識,而不是理論。理論的那些雖然名頭很大,但是卻遠沒有變成嘗試。

就像是炙烤食物的人,至少是第一次嘗試的人吧,這個人誰知道是誰呢?但是卻是最偉大的。
言歸正傳,很多時候,你知道了,你明白了,但是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只是剛剛聽說了而已,你什么都不清楚,所以你憑什么說你明白了。
有的人能快速表述出來,很多人不能隨機應變,這個無可厚非,就算是可以快速的人,也大部分情況下是之前知識的積累,甚至可以說是有過類似的訓練都是有可能的,或許這里面有高有低,但是這些都并不是絕對,因為那只是你的感觸之后的表達,有些人或許不會表達,有些人或許隨時表達,但是感觸與表達之間還有一點其他的東西,那個才是你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由感觸而來,由表達展示出去。
這個可以說是真實的你自己的自我思想,那是你自己的東西,快速表達的話,也可以說是你的東西,但是那是三觀確立之后,由不同事情衍生而出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果是變化的。而通過正常的感觸之后,經(jīng)過沉淀和思考之后,那個時候的表達或許就是這個事情的最為準確的結(jié)果。當然,這個結(jié)果也是有變化的,但是這個變化是隨著你而改變的,而不是隨著事情而改變的。
這個過程或許是自我尋找,或許是自我感觸,或許是自我內(nèi)探,不管是哪一個,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有這個過程的!
而這個過程就是我一直在反駁的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理論基礎,畢竟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時候,這個過程就可以是五花八門,好壞都有,而我認為,如果過程可以盡量美好的話,那么結(jié)果也就不會差很多。畢竟當你以正確的心態(tài)去感覺,去了解,去實施的時候,結(jié)果怎么說都不會很差的。只是現(xiàn)在大家唯結(jié)果論,所以很多事情也就變成了交差的性質(zhì),那么過程可能就不太對,而結(jié)果或許也就不太對了。
所以不要忙著說了解了,明白了,在想一下……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