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連任四任總統(tǒng)——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生平事跡
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紐約州海德公園村,是定居北美的荷蘭移民克萊斯.馬頓曾.范·.羅斯福的第八代后裔。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比母親薩拉.羅斯福大26歲。
3月在海德公國圣公會小教堂接受洗禮,被命名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887年初夏隨父親進白宮拜見克利夫蘭總統(tǒng),臨別時總統(tǒng)告誠他,長大了千萬別當美國總統(tǒng)。
1890年開始集郵,這成了他終身的愛好。到逝世時收藏有數(shù)十萬枚各國珍郵,1946年以25萬美元拍賣。
1893年父親送他一支獵槍,他信守諾言,每種鳥只打一只。他收集的三百多種達切斯縣鳥類,至今仍屬最豐富之列。
1896年9月進入格羅頓公學,從三年級開始讀起。
1900年6月從格羅頓公學畢業(yè)。
9月進入哈佛大學,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1904年6月從哈佛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士學位。
秋季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未畢業(yè)。
1905年3月17日與西奧多總統(tǒng)的侄女安娜·埃莉諾·羅斯福結婚。
1906年5月3日埃莉諾生下第一個孩子,取名安娜·埃莉諾。
1907年結束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學業(yè),沒有拿到法學學位。通過紐約律師協(xié)會的考試,進入華爾街一家著名律師事務所,從初級書記員做起。
1909年參加紐約州參議員競選獲勝,開始從政生涯的第一步。
1910-1913年任紐約州參議員,屬民主黨。
1913年3月威爾遜出任美國第28任總統(tǒng),羅斯福被任命為海軍助理部長。曾兩次巡視歐洲戰(zhàn)場和海軍基地。
1914年夏季請假三天競選聯(lián)邦參議員,在預選中即告失敗。
1920年6月被提名為民主黨副總統(tǒng)候選人,辭去海軍部工作,投入競選,失敗
1921年8月在芬迪灣坎波貝洛突患小兒麻痹癥,雙腿癱瘓。
1928年10月宣布接受紐約州州長候選人提名。11月6日以微弱多數(shù)贏得州長職位。
1929年1月1日正式就任紐約州長。
1930年11月再次當選紐約州長。
1932年1月23日宣布參加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的競爭。
11月8日在大選中擊敗胡佛。
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tǒng)。同年1月30日,希特勒當選德國元首。
3月8日舉行第一次白宮記者招待會。
3月9日﹣6月16日實施百日新政。
3月12日發(fā)表第一次"爐邊談話"。
11月17日與蘇聯(lián)建立外交關系。
1934年11月6日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勝。
1935年1月4日在致國會咨文中提出加強社會改革的第二次新政。
1936年6月23日一27日民主黨在費城舉行代表大會,再次提名羅斯福和加納為正副總統(tǒng)候選人。
11月3日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壓倒性勝利。羅斯福擊敗共和黨候選人文爾弗雷德·蘭登,再次當選總統(tǒng)。
1937年1月20日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tǒng)。在就職演說中,承認有“三分之一的國民住不好,穿不好,吃不好”。
1938年11月15日召回美國駐德大使,嚴厲譴責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
1939年1月4日—12日強烈要求國會批準重整軍備的計劃。
4月3日設立總統(tǒng)辦公廳。
4月11日明確宣稱美國站在民主國家一邊。
4月15日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發(fā)出公開信,要求他們保證不對31個國家發(fā)動侵略
7月26日通知日本,美國將于半年后廢除1911年兩國通商條約。
9月1日照會英法意德波各國玫府,希望不要訴諸武力,和平解決爭瑞。
9月8日宣布全國處于有限緊急狀態(tài)。
10月1日任命一批物理學家組成核研究委員會。
1940年1月26日廢除美日商約。
6月10日譴責意大利的侵略行徑,表示要援助英法。
6月15日下令研制原子彈。
7月15日一19日打破慣例,第三次被提名為總統(tǒng)候選人。競選伙伴為亨利·華萊士。
1月5日戰(zhàn)勝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第三次當選總統(tǒng)。
12月29日“爐邊談話”中稱美國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
1941年3月27日國會拔款70億美元供執(zhí)行《租借法案》使用。
5月27日宣布全國處于無限制緊急狀態(tài)。
6月14日一17日下令凍結德意在美國的全部財產(chǎn)。
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兩日后宣布援助蘇聯(lián),同時送去4000萬美元貸款
7月26日下今凍結日本在美財產(chǎn),美日貿(mào)易全部中斷。
8月9日一12日羅斯福與丘吉爾在大西洋會晤,14日宣布《大西洋憲章》
9月17日警告日本政府不要采取進一步的武力行動。
10月9日宣布武裝美國商船,還擊進攻者。
10月30日批準給蘇聯(lián)10億美元貸款。
12月6日要求日本從印度支那撤軍。
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和英美荷在太平洋的屬地,對荷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
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zhàn),在國會演講,稱12月7日是一個恥辱的日子。
12月22日同抵達華盛頓的丘吉爾會談,決定建立英美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統(tǒng)一英美戰(zhàn)略。
1942年1月1日發(fā)表由26個國家簽署的《聯(lián)合國宣言》。
1月21日任命史迪威為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
4月18日美國飛機首次轟炸東京。
6月12日美蘇和英蘇公布關于蘇英條約和蘇美合作協(xié)定,以及關于1942年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協(xié)議。
8月12日美國制訂出“曼哈頓計劃”。
8月17日美國飛機首次襲擊歐洲大陸。
10月9日美英放棄在華治外法權。
11月8日美英聯(lián)軍在北非登陸。
1943年1月4日一23日與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制訂歐洲戰(zhàn)略,表明促使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的決心。
2月4日向斯大林祝賀斯大林格勒大捷。
8月11日一24日與丘吉爾在加拿大魁北克會談,討論開辟第二戰(zhàn)場等問題。
10月19日一30日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召開,商談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合作的廣泛指導原則。
11月22日一26日與丘吉爾、蔣介石舉行開羅會議,發(fā)表《開羅堂言》。
11月28日一12月1日與丘吉爾、斯大林在德黑蘭舉行三巨頭會議發(fā)表《德黑蘭宣言》。
12月2日一7日與丘吉爾、蔣介石繼續(xù)在開羅會談。
1944年4月22日派遭美軍觀察團赴陜甘寧邊區(qū)考察。
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6月18日一20日日本艦隊在太平洋萊特灣遭到?jīng)Q定性的失敗。
7月1日44國代表舉行為期三周的會議,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
7月19日一20日第四次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競選伙件為哈里·杜魯門。
8月21日一10月9日促成美蘇英中代表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樹國大廈舉行會議。并建議成立聯(lián)合國。
8月25日盟軍解放巴黎。
9月6日派赫爾利使華。
9月11日一16日與丘吉爾再次舉行魁北克會晤,籌劃打敗德日事宜及戰(zhàn)后處置方案,11月7日擊敗共和黨人托馬斯·杜威,第四次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
11月24日美國B一9轟炸機首次對日本進行大規(guī)??找u。
1945年1月6日提交致國會1945年度國情咨文,吁請國會對聯(lián)合國組織給予理解和支持。
1月20日第四次宣誓就職,擔任美國總統(tǒng)。
2月4日一11日與斯大林、丘吉爾舉行雅爾塔會議,簽訂《雅爾塔協(xié)定》。
2月25日美軍攻占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3月9日美軍B一29轟炸機大規(guī)模轟炸東京。
3月26日一6月30日美軍實施沖繩島登陸作戰(zhàn)。
4月12日在佐治亞溫泉因腦溢血去世。享年63歲。副總統(tǒng)杜魯門接替總統(tǒng)職務。
原文出自《羅斯福傳.下》,章正余等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