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就懂 | 16.思維的至上性與非至上性
2023-04-25 08:46 作者:小馬大研-馬理論考研 | 我要投稿
? ? ? ?思維的至上性與非至上性,是揭示人的思維能力矛盾關系的一對范疇。
? ? ? ?思維的非至上性,每一個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觀事物及其本質的顯露程度、社會歷史的實踐水平(生產狀況、科學技術狀況、階級斗爭狀況),主觀的條件(個人的經歷,受教育的程度,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其思維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對的。
? ? ? ? 思維的至上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論述了個人思維和人的思維之間的關系,他指出:“它是個人的思維嗎?不是。但是它僅僅作為無數(shù)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人的個人思維而存在。”故而人的思維,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來說,是能夠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所以思維具有至上性,亦即思維的無限性和絕對性。
? ? ? ? 思維的至上性與非至上性的辯證關系
? ? ? ? 人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無限性和有限性的對立統(tǒng)一。恩格斯指出:“一方面,人的思維的性質必然被看作是絕對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維又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維著的個人中實現(xiàn)的。這個矛盾只有在無限的前進過程中,在至少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無止境的人類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決。從這個意義來說,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同樣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同樣又是有限的。”
? ? ? ?人的思維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無限性和有限性的對立統(tǒng)一,意味著作為正確認識、思維成果的真理,也必然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對立統(tǒng)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