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古裝爛劇造型之雷,根本比不上20年前

如果說80后的童年屬于跟小伙伴一起看的動漫錄像帶,00后的童年屬于手機、平板上的動畫片和小游戲,那么90后童年中的很多時間,都貢獻給了各大電視臺寒暑假時的“下午劇場”。
而各大電視臺在寒暑假最愛播的,就是當時風靡一時的“古裝魔幻劇”。
我如今還能記起,當年還在上小學的自己是如何頂著爸媽的嘲笑,在江蘇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和山東衛(wèi)視上反復(fù)把《風云》的大結(jié)局看了3遍。

而如今回過頭再來看這些電視劇,看了三遍的大結(jié)局已經(jīng)記不起來了,而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劇里人物一個比一個奇葩的造型。

造型不奇葩,不配叫神劇
大概是從2000年之后,“古裝魔幻武俠劇”“古裝神話喜劇”突然呈現(xiàn)了一種井噴的態(tài)勢。

與90年代以金庸劇為代表的傳統(tǒng)武俠劇不同,這些電視劇在講述江湖恩怨外,還添加了很多奇幻類的元素。
比如某種具有神秘力量的寶物,或者是某個違反物理定律的魔功,甚至有些劇還加上了時光穿梭的情節(jié)。
與劇情上的天馬行空相匹配,角色的造型也是越來越“前衛(wèi)大膽”。甚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具有年代感的“古裝魔幻美學風格”。
最典型的當屬何潤東在《風云》中飾演的步驚云,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表情包的常用素材。

但是當年這個漫畫感十足的泡面卷配上步驚云外冷內(nèi)熱的人設(shè),還是迷倒了不少觀眾的。連帶著“不哭死神”這種中二感十足的稱號,都給角色增添了幾分魅力。
而張衛(wèi)健出演的角色無論是在什么朝代,都一律梳著光頭或者寸頭,也成為了21世紀初電視劇史上的一大迷思。

在另一部童年神劇《水月洞天》里,“娘娘”蔡少芬身穿露肩掛脖晚禮服,還剪了一個十幾年前在高中女生中很流行的“水母頭”。

而蔡少芬的老公張晉在同一部劇里的發(fā)型,雖然不能說丑,但總讓我覺得出自愛情魔發(fā)師之手。

除了發(fā)型之外,當時這批電視劇在服裝方面也極具創(chuàng)造力。比如與水月洞天出自同一家制作公司之手的科幻劇《少年王》,單看劇照你根本不知道這是部古裝劇還是現(xiàn)代劇。

由于主角團總是在不同年代間來回穿梭,因此服裝風格上也是“融會中外,貫通古今”,讓人覺得自己不是在看古裝劇,而是在欣賞時尚圈曲高和寡的先鋒藝術(sh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男主角衛(wèi)斯理這一套:寶藍色皮質(zhì)小馬甲,內(nèi)搭同色系冰袖防曬衣,腰上還系著做舊風寬版方扣皮帶。

而女主角白素的中式立領(lǐng)長外套,配上刺繡短裙露出半截長腿,也讓人疑惑她到底是冷還是熱。
《少年王》當中的另一個角色齊白“背心配圍脖”的造型,更是一度引領(lǐng)了古裝魔幻劇的服飾潮流:

由于《少年王》本質(zhì)上是一部科幻劇,出現(xiàn)一些“中西合璧”的造型還算是勉強合理。
然而在疑似以明朝當作故事背景的古裝喜劇《刁蠻公主》中,鮑蕾飾演的安寧公主不僅穿上了木耳邊紗制短裙,還配了一雙初中時我們班女生在運動會走方陣時統(tǒng)一購買的同款白色長筒靴。

當年古裝劇造型的大膽,還體現(xiàn)在了服飾的用色方面。
依然是在《刁蠻公主》中,除了鮑蕾宛若新版天龍八部里阿紫的造型外,張娜拉飾演的女一號司徒靜,也常常穿著一身閃瞎眼的檸檬黃色紗裙在宮里閑逛。

而把高飽和配色用得毫無節(jié)制的古裝劇,當數(shù)《歡天喜地七仙女》。
幾位仙女不僅穿著同款的廉價紗裙,還一定要湊齊紅橙黃綠青藍紫。當七個人站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天界的一道彩虹。

總體來說,當年這批童年神劇的造型都有這樣幾個特點:服裝大體上是古裝,但一定會有一些令人看不懂的現(xiàn)代元素。
女生露肩裝,男生小馬甲是基本操作,同一套造型多以單一的高飽和色作為主色;發(fā)型方面也是有長有短,并配上抹額、巨大的釵環(huán)等讓人能聯(lián)想到古風的發(fā)飾。
這些造型與其說是古裝,其實更類似如今流行的“古風頁游風”。

步驚云的造型靈感,可能來自你的女神
上文提到的這些奇葩造型,大多出自2000年之后的古裝劇。
而在此之前,電視上雖然已經(jīng)開始流行一些劇情天馬行空的戲說、玄幻類古裝劇,但是人物的造型還是比較符合一般人對古代人著裝的認知,用色上也比較保守。

同樣翻拍自古龍小說,1999年播出的《絕代雙驕》與2005年的《小魚兒與花無缺》相比,造型方面就正常很多。
而后來我們看到的那些前衛(wèi)造型,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其實是90年代風靡年輕人群體的古風單機游戲。
比如1996年的RPG游戲《金庸群俠傳》里,盡管游戲封面頗有香港武俠片的風格,但是當你打開游戲界面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人物形象第一次開創(chuàng)了“馬甲式古裝”的傳統(tǒng)。

而在很多80后心中被視為一代神作的游戲《仙劍奇?zhèn)b傳》中,林月如的短袖配護腕,說不定就是步驚云造型的靈感來源。
由于當時的游戲像素很低,人物的細節(jié)無法做的特別清晰,因此不同角色的衣物往往都會以單一的純色為主,以方便玩家一眼區(qū)分。

由于當時的游戲像素很低,人物的細節(jié)無法做的特別清晰,因此不同角色的衣物往往都會以單一的純色為主,以方便玩家一眼區(qū)分。

然而當同樣的思路被用到了電視劇中,觀眾面對清一色穿成顏料盒的演員,更難分清楚誰是誰了。

雖然沒有確切證據(jù)證明,當時古裝電視劇的造型風格是受到了游戲的影響。
但必須承認,在21世紀最初的10年里,這種融合了現(xiàn)代服裝元素的中國古風造型,甚至已經(jīng)成了一種獨特的設(shè)計風格。
比如當時風頭正盛的影視制作公司周易,就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類似風格的童年神劇。
除了上文提到過的《少年王》和《水月洞天》之外,沒能逃出造型師“魔爪”的角色還包括爆炸頭配坎肩的熊貓兒、斜戴抹額配黃色挑染的連城璧等。

當然,有時候造型師發(fā)揮太過了也會“翻車”,比如后來陳法蓉在《神鬼八陣圖》里的發(fā)型,即使到現(xiàn)在用Cosplay的眼光去看,也略顯夸張了一點。

而在電腦游戲的領(lǐng)域,制作者更是大量運用這種“改造版古裝”的設(shè)計。
從一開始的仙俠題材RPG單機游戲,到后來很多古風網(wǎng)游,處處可見梳著斜劉海,帶著choker的俠客,以及身著短裙長靴的女戰(zhàn)士。

正是由于在游戲里的流行程度實在太高,類似的夸張風格服裝后來直接被很多人稱為“網(wǎng)游風古裝”。
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游戲里,這些有點不倫不類的造型,當年往往都曾被家長們視為是“奇裝異服”。
然而對于還是孩子的90后來說,這些衣服雖然與常規(guī)意義上的古裝有所不同,卻成為了專屬于年輕一代、張揚了新潮和個性的獨特風格。
現(xiàn)在我們再重看這些老劇,可能會在心里默默說一句“造型勸退”。但當年不知有多少看過《少年王》的小姑娘,渴望擁有白素同款頭飾。
而這些看似奇葩的造型,再搭配上含有奇幻元素的劇情,就為童年的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不算宏大,但卻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不是他們變丑了,是你的審美提高了
當年“網(wǎng)游古風”的流行并不僅僅局限在電視劇范疇。
如果你能回憶起較早出版的一批網(wǎng)文封面,就能意識到,當時這種糅合了網(wǎng)游風、中國風、日本漫畫風的古裝人物造型有多么常見。

而如今以“屠龍寶刀,點擊就送”為代表的古裝頁游,更是成為了這一風格的集大成者:夸張的盔甲、露肩露腿的女性角色“戰(zhàn)袍”、又寬又厚的刀劍,都已經(jīng)成了頁游宣傳照片上不可缺少的元素。

而當時的童年神劇造型之所以看起來格外奇葩,除了服裝樣式過于前衛(wèi)之外,面料廉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受制作成本的限制,當時的神話劇中常常大量運用輕紗,而玄幻武俠劇中則動輒祭出“鐳射反光面料”,配上鮮艷的顏色,更是加重了造型的山寨感。
而如今,伴隨著游戲、網(wǎng)文改編電視劇的熱潮,劇中人物使用“網(wǎng)游風”造型也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規(guī)。
那些在童年神劇里發(fā)揮極其不穩(wěn)定的奇葩造型,逐漸變成對標準“網(wǎng)游風”的還原,用料方面看起來也講究了不少。

然而隨著觀眾對于市場上大量粗制濫造古裝奇幻劇的審美疲勞,近幾年的古裝劇在造型美學方面正在逐漸回歸寫實風格,而這種“游戲風”越來越多地成為了low的代名詞。
即使題材是架空劇、仙俠劇,但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布景細節(jié),都開始更加趨向于真實化,強調(diào)一種“身臨其境”的厚重感。

隨著人物服裝成為了觀眾判斷一部劇制作是否精良的重要標準,劇組在不同角色的服飾設(shè)計上也要反復(fù)推敲,材料更多開始使用更顯質(zhì)感的綢緞、麻布等。
如果定位是歷史正劇,那造型方面更是要接受觀眾們“是否符合年代”“是否符合人物身份”的多重審視。
即使是公認“雷人”的造型,從精致度和完成度上來講,還是超過當年神劇一個檔次的。

歸根到底,90后童年神劇中的那些奇葩造型,是當時的劇組在有限的制作成本和審美水平下,進行的一次有趣的嘗試。
某種程度上,這種風格的消失,也是古裝劇服化道領(lǐng)域和觀眾審美的共同進步。
只是那些充滿想象力卻又年代感十足的奇葩古裝造型,可能也只會活在一代人的記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