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與《紅樓夢》,談?wù)劇都t樓夢》中的色空觀(下)
說起唐寅,即唐伯虎,這個影視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風(fēng)流才子形象,觀眾對他并不陌生,但恐怕很少有人意識到,他與《紅樓夢》的關(guān)系匪淺,由上篇我們看出,僅僅唐寅的一詩一畫就奠定了小說《紅樓夢》的主體骨架設(shè)定和兩個最重要的書名,還體現(xiàn)了深刻的哲學(xué)觀念,即色空觀。如果說秦太虛的對聯(lián)和之后的太虛幻境是道,那么唐寅的《海棠春睡圖》就是佛,而當(dāng)賈寶玉癡迷之時,他是意識不到這一切不過是誘人的幻象的。而小說一開篇,就借賈雨村之口把唐伯虎算在了秉天地正邪之賦出生的風(fēng)流人物之內(nèi),表明了此人的風(fēng)流與不凡。此外,書中還有一次正式提到唐寅,同樣意味深長,那就是不學(xué)無術(shù)的薛蟠將提到了唐寅的春宮圖,還把唐寅的名字認(rèn)成了庚黃,我認(rèn)為,唐寅之于《紅樓夢》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這里出現(xiàn)他的名字絕非無意為之,唐寅的美人畫,自然隱指美人的誘惑,對于薛蟠這類俗惡之人,他沒有精神能力欣賞美人風(fēng)流婀娜的神態(tài),只把這美麗當(dāng)成了一種肉體誘惑,因此他才只關(guān)注唐寅所畫春宮圖,而俗惡的他自然也只是單方面以發(fā)泄自己的低級欲望為要,從不知憐香惜玉,比之寶玉則低俗不堪,也隱隱暗示出未來薛蟠對香菱的折辱與欺凌,因為美色只是供類似薛蟠這樣的俗物發(fā)泄欲望的,并不是用來尊重和關(guān)懷的。而寶玉則完全不同,就連小書房掛了一幅美人圖,寶玉都想要去安慰她的寂寞,何況他身邊的那些美麗純真的女兒們呢?我認(rèn)為此處關(guān)于唐寅畫的描寫,正是一種對比,即便同樣都是沉睡夢中的迷人,同樣面對美色誘惑難以自拔,惡俗低劣之人同高雅純真之人的表現(xiàn)也是完全不同的。而女兒是悲還是喜,全看她們的運氣碰到的是寶玉還是薛蟠這樣的人,她們的命運往往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那個時代女子共同的悲劇。
唐寅與《紅樓夢》的關(guān)系也絕非僅止于此,他還是葬花這一行為藝術(shù)的創(chuàng)意來源,史上第一個葬花的人并非林黛玉,也不是曹雪芹,而是唐伯虎。
據(jù)《六如居士外集》卷二上記載:
“唐子畏居桃花庵。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征仲,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彌朝泱夕,有時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讀“崩”,〈古〉使、使者之意)一一細(xì)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p>
這個六如居士就是唐寅,他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常把落花拾起來放在錦囊中埋葬,并作《落花詩》來送別落花。除了唐寅,明代的大畫家沈周,也有葬花的愛好。
沈周82歲的時候,約了文徵明、祝允明等幾個好友在桃花塢花下對飲。一陣風(fēng)過,落英如雨,殘紅遍地。感于人生時事,好友們相擁痛哭。酒終之后,沈周讓小童將落英撿拾于錦囊,珍重地埋于家中院欄之下,以紀(jì)念那日的情與景。黛玉葬花并做《葬花吟》的情節(jié)就脫胎于古代文人的這一行為。
唐寅不僅葬花還寫詩,他寫的花下酌酒歌如下: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昨朝花勝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
今日花開又一枝,明日來看知是誰?
明年今日花開否?今日明年誰得知?
天時不測多風(fēng)雨,人事難量多齟齬;
天時人事兩不齊,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老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從詩句中不僅能看出古代文人才子的落拓不羈和看透世情的灑脫,同樣也有著年華易逝,人生幾何的慨嘆與悲挽,更可以看出些許熟悉的感覺,很顯然,林黛玉的《葬花吟》借鑒于此詩,其中九十春光一擲梭,又讓人想到紅樓夢里關(guān)于三劫后僧道二人北邙山相約同去警幻案前銷案的情節(jié),三劫正是九十年,九十年春光也不過一擲梭,證明了紅樓大夢看上去有九十年之久,其實也不過一瞬間而已。唐寅詩作還不止這些,他寫的《一年歌》如下:
一年歌
作者:唐寅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熱最嘆當(dāng),寒則如刀熱如炙。
春三秋九號溫和,天氣溫和風(fēng)雨多。
一年細(xì)算良辰少,況且嘆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賞心并樂事。
不燒高燭照芳樽,也是虛生在人世。
古人有這達(dá)矣哉,勸人秉燭夜游來。
春宵一刻千金價,我道千金買不回。
這首詩里的一年三百六十日等數(shù)句,跟《葬花吟》是很相似了。此外唐寅還曾作多首《落花詩》與友人唱和,其中也有許多與葬花吟相似的詩句,例如:胭脂都付水東流?;ㄊ嘛h零剩有無,花并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這些詩句不難看出啟發(fā)了《葬花吟》的創(chuàng)作,而其中一首落花詩中有:“黛玉葬花難解意,于無生處恍然中”的句子,所以我們看,林黛玉的名字,其實不是曹雪芹起的,而是唐寅起的,還有她的葬花藝術(shù),也是唐寅最早所為,黛玉葬花情節(jié)也是唐寅詩句給曹雪芹的靈感,并且本文一開篇引用的:“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及另外的句子: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diào)御懺貪嗔。等詩句也同樣出自《落花詩》,可見唐寅葬花的行為及其相關(guān)《落花詩》對作者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影響之深。而唐寅葬花其中的傷春,悼紅,哀嘆年時易逝,人生如夢,早生華發(fā)的意境,以及由此悟出的色即是空的道理,全部被作者搬到了《紅樓夢》中,唐寅美人圖描摹美人意態(tài)逼真,而紅樓夢作者以文章代畫筆,描摹了眾多紅樓女兒的靈動婀娜的神態(tài),恰像是對唐寅畫美人的模仿,可以說,沒有唐寅,就沒有《紅樓夢》的主體設(shè)定和主骨架了。
《紅樓夢》一書,有時給人的感覺是矛盾的,既然其主旨就是宣揚色空觀,而作者下筆寫這么一出熱鬧繁華到落幕的故事,就是為了在結(jié)尾告訴讀者這一切不過是虛假的幻象,早晚要醒過來發(fā)現(xiàn)一切不過是空幻的,既然如此,作者又何必傷懷悼紅,情繾意綣,對曾經(jīng)過往的美好回憶戀戀不舍呢?空空道人原本道號是空,最后抄走了《石頭記》問世傳奇后,卻改名情僧,將《石頭記》也改為《情僧錄》,這樣看似矛盾的行為,又是何意呢?
我覺得空空道人的由空到情便是因空見色,由色生情的過程,也就是作者和脂批所說的無中生有之?dāng)?shù)。沒有由空到情的過程,就不會有《紅樓夢》這部小說,若以一個高僧徹悟后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就應(yīng)該像智通寺的老僧那樣,對外界的一切刺激無知無聞,達(dá)到無受想行識,無意識的境界,可是作者明明說自己的故事到最后要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卻又說:“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比绻f境歸空了,又何須去“懷金悼玉”呢?他懷悼的東西也不過是空的,那么懷悼還有何意義呢?如同唐寅在詩句中灑脫的說: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時嗔。要人無需對花開花落擅自悲感多情,因為那不過是空幻的,甚至看透了紅樓掩面人也不過是青冢骷髏骨,可他也沒少畫美人圖、春宮圖,也沒有對花開花落表現(xiàn)出無知無聞的滅寂狀態(tài),反而似傻如狂的斂花葬花,痛哭寫詩送春,一番番癡意,不過是因為有情之故?!都t樓夢》亦是如此,賈寶玉一方面癡迷夢境之中,以為還有“幾百年的熬煎”,一方面他又感嘆邢岫煙定親后,不久就要像杏花一般,“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又從杏樹子落枝空,想到再過幾年,岫煙未免烏發(fā)如銀,紅顏似槁了,因而不免傷心甚至落淚。由此可以看到賈寶玉就算是沉溺癡迷之人,也仍舊能認(rèn)識到一些色終將被空所吞噬淹沒的悲哀,而女兒青春的逝去尤其是他所不能承受的,這種癡迷于色的同時,卻對空有所認(rèn)識便是“夢中忽作醒時語”,是一種無意識的覺醒。故此,在警幻仙子一開始唱的歌中,就對普天下癡情兒女勸道: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警幻奉勸眾兒女不要去覓閑愁的原因,就是春夢終將醒來,夢里的美好將要逝去,飛花也要逐水漂流,如花般的女兒最終都命運凄慘早早凋謝,既然這些都是空的,也都是要消逝的,何必再風(fēng)月情濃,癡情纏綿呢?最終還不是一切都將虛化??墒峭瑫r我們又看到作者傷情感懷,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就連青梗峰下頑石(隱喻作者本人)因為無材去補天,日夜悲慚號泣,脂批都說這是作者一生慚恨,作者發(fā)下愿心寫了這樣一部幾十萬字的巨著,懷念曾經(jīng)過往生命中經(jīng)歷的人和事物,搭上了一生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作者自己覓的這份“閑愁”就已經(jīng)夠深重的了,又何來勸誡他人呢?我認(rèn)為,《紅樓夢》之所以是矛盾的,是因為作者曹雪芹自己就是矛盾的,曹雪芹之所以是矛盾的,是因為人性是矛盾的,一方面看透了世間一切美好都不是恒常的,終將會逝去,所以勸人要放下,不要過分執(zhí)著癡迷,以免遭受不可承受的慘痛后果;一方面,又懷戀曾經(jīng)美好的過往,對逝去的一切美好感到痛徹心扉,正如脂批發(fā)出的悲嘆:
苦惱是“造劫歷世”,又不能不“造劫歷世”,悲夫!?
人只要還在呼吸還有一口氣,還吃一口飯維持生命體征,就不得不面臨塵世的一切紛紛擾擾,就不可能杜絕一切欲望,這就是脂批悲嘆苦惱是“造劫歷世”,又不能不“造劫歷世”的原因,既然如此,人哪怕就算是看透了世情,也不可能杜絕一切情感,尤其是對往昔逝去美好的傷逝與回憶,這就是人性是矛盾之處。而《紅樓夢》就是寫情的,小說一開篇,就借空空道人說這本小說是“大旨談情”,太虛幻境石牌坊后的宮門上橫幅是“孽海情天”兩旁的對聯(lián)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fēng)月債難償。
脂批評論這對聯(lián)說:
甲戌眉批:菩薩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點俗人,獨不許幻造太虛幻境以警情者乎?觀者惡其荒唐,余則喜其新鮮。有修廟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虛幻境以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從這里就能看出,《紅樓夢》的幻情世界是一個以“情”為至高信仰的世界,除了用全書的故事為情樹碑立傳以外,甚至還仿照俗世宗教修廟造塔祈福之類,在太虛幻境里設(shè)立各種情司,“癡情司”、“結(jié)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從這些名字里似乎也能看出,欲囊括天下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思以總攬?zhí)煜聝号V情與風(fēng)流冤孽導(dǎo)致的愛恨纏綿的種種不同方面。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子專司人間之風(fēng)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她四處訪查風(fēng)流冤孽纏綿之處,締造情孽,布散相思,也正是在她的安排下,一干風(fēng)流孽鬼才下世為人,演出這一場場風(fēng)月情濃,情天孽海中的幻情大戲?!都t樓夢》正是通過對情出神入化的描寫,令人感受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的專屬于情的最高境界。
然而,必須看到,俗世并不看重情,富貴者締結(jié)姻緣,看的是家世背景與財富地位能否給家族的延續(xù)帶來好處,甚至更上一層樓,如金玉姻緣那樣,看的不是感情。富貴子弟多是俗物,看到美女立索登床,多是皮膚淫濫之物,看中的是僅僅是女色,從不懂得關(guān)心與體貼女兒,也依然不是情;貧者多為衣食所困勞,終日為謀求生存而努力,也還是無法以情為緊要。所以,世俗當(dāng)中,重金銀,重女色的人,遠(yuǎn)遠(yuǎn)要多于重情的人,這個情字又不止限于男歡女愛,也包括其他所有人世間美好的情感,如親情,友情等等都包含在內(nèi),而懂得情的人,大都是敏感的風(fēng)流人物,作者一開篇就將這類人同世俗人區(qū)分開來,說他們是秉天地正邪之賦而生的人,這類人從不能委屈自己的靈魂茍活于世,相反他們能夠敏感的察覺到情的至美至善之處,因而可以為了情前赴后繼,生死相許,因為情是他們的至高信仰,這類人的心靈永遠(yuǎn)是藝術(shù)化的,豐富的,同時也是敏感多情的,他們也往往比庸俗的人更能欣賞和感知藝術(shù),因而往往多是情癡情種,風(fēng)流才子,亦或奇優(yōu)名倡,就像《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那樣,不瘋魔不成活,絕不可能淪為供庸人驅(qū)使的無知無識的賤奴。作者筆下不止寶黛,其他諸如張金哥與守備之子,尤三姐,柳湘蓮、齡官、晴雯、司琪、燒紙的藕官等等都是這類人物。而不懂情的人靈魂與正邪之賦所生的人正好相反,這類人的靈魂蒼白而多欲,沒有感受人間美好感情的能力,卻把富貴金銀與低級的肉體欲望看的無比重要,懂得情的人會去珍惜世間美好之物,無論是活著的人還是一個物件,賈寶玉對不同的女兒關(guān)心體貼,能夠體會到她們的痛苦,甚至凋零的花朵,或者一個物件,只要他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值得珍惜之處,他便會對之用情,這就是寶玉的“情不情”,因而他被脂批稱為千古情癡。不懂情的人行為恰好與之相反,是像孫紹祖、薛蟠那樣肆意毆打欺凌迎春、香菱,是像卜世仁那樣把幾分銀錢看的比親情更重,是像賈璉,賈瑞那樣只知低俗的色欲而從不知真情為何物,故此,《紅樓夢》還是一本區(qū)分雅俗的書,通過兩類人對情不同的態(tài)度來區(qū)分他們的靈魂,唯有至情之人,才會陶醉在情孽纏綿中不能自拔,成了另一種不同凡俗的迷人,即情癡情種。這一類人在幻境中締結(jié)情孽,演繹風(fēng)流情事,還完了這一場警幻布散的相思孽債,最終返回天上,其事跡留于石上問世傳奇,成了這一本小說,這就是作者的整個構(gòu)思。
作者在書中不斷暗示色空思想,示意他寫的一切風(fēng)月繁華都是空的,終將逝去的,因此勸入世迷人不要再執(zhí)迷不悟,以免墮入迷津的萬丈深淵;同時又說他的故事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故此借“假語村言”敷衍出一段虛構(gòu)于夢和鏡中幻境的故事,來證明夢幻與鏡中影子的無常與易逝,但是他卻不斷在宣揚著一個情字,故事是假的,情卻是真的,并且纏綿悱惻,動人心弦,因而可以打動古往今來千千萬萬個讀者的心,并且未來將會一直打動下去。而無數(shù)讀者如果讀懂了書中的色空觀,能夠在面對塵世欲望的時候,少一些狂熱和執(zhí)迷的妄心,便于生活中多一點自在與安然;如若讀懂了書中的情,在人生中多付出一點真心,多珍惜一點真情,,也能在回憶易逝的真情時少一些傷痛,這才不算辜負(fù)了所讀的那部千古情書與曠世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