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的趨勢竟然是“高考化”?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考公務員?是門檻低了還是背后“有關系”就行?為了選拔高質量的人才,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是否也可以“兩端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把報考公務員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即所謂的“高考化”。2023年省考剛結束,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的報考人數達到520多萬人次,相比于2022年的202萬人次,多了一倍不止,這是不是意味著公考逐漸在走向“高考化”的趨勢呢?

“現在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創(chuàng)新主要取決于我們頂尖人才的選拔,創(chuàng)新人才的選拔是需要我們在堅守教育公平公正的底線基礎上”,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在3月6日會議上發(fā)布的演講內容。
她所說的“頂尖人才”,一方面指的是少數具有超常潛質的同學,針對他們要開辟新的教育渠道,專項專教,快速選拔特殊人才;另一方面指的是代表國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讓研究生站在創(chuàng)新的最前沿,警惕公考的“高考化”趨勢,加快培養(yǎng)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加強國家人才儲備的建設。
為了防止公考的“高考化”趨勢,我們可以實施“兩端文化”,一端在報考之前就嚴格篩選出一批優(yōu)秀的專業(yè)型人才,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另一端要讓公務員考試站在創(chuàng)新的前沿,不斷地推陳出新,篩選出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復合型人才,上崗后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
你覺得公考的趨勢是“高考化”嗎?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能否達到“選拔人才”的目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
?
?
?
標簽: